一、大兴安岭的资料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地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边境线长791.5公里,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原始林区之一。林木蓄积量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7.8%,林区内野生动植物繁多。有330种野生动物,生产的黑木耳、猴头、蘑菇、松茸、红豆、刺玫果等山特产品倍受青睐。药用植物250多种,名贵水产品有水獭、水貂、鳇鱼、大马哈等。
大兴安岭的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黑龙江源头蔚为壮观。沿着两岸风光旋旎,绿水青山美不胜收。在黑龙江上游戈还可领略异国风情。位于祖国最北部的漠河村,是世人向往的“北极村”,夏至前后可领略“不夜”美景,一睹北极光的奇异风采。呼中区的自然保护区内,展现着原始森林的风韵。自加格达奇西4.5公里处,有鲜卑祖先最初住过的旧墟石窟——嗄仙洞,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本地区还有古人类遗址和城堡,中俄雅克萨战争的古战场等。大兴安岭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优势,有漠河,呼玛两个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对俄贸易幅射面可达400余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地区交通便利,嫩江铁路贯通全区,铁路客车可直达哈尔滨、天津、北京,公路遍布城乡。
邮电通信已实现长途电信传输数字化市内电话程控化,全地区850公里光缆连通三县,四区和四个林业局及42个乡镇林场,并建成了具有异地寻呼功能的无线寻呼系统和900兆赫移动电话可与省内和省外部分城市自动漫游。形成了有线无线互补,空中、地面并举的大容量高速度、高性能立体交叉网手段,四通八达的通信网。
二、求"北极地区"知识梳理~!!!!
介绍
整个北极地区是一片浮洋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总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1/25。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平方千米。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主要海域有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著名的北极磁在西经102°54′,北纬78°12′。
位置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地理
为亚、欧、北美三大地区所环抱,近于半封闭。
气候
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在西伯利亚观测到的历史最低温度为
零下70摄氏度。北极点的历史最低气温为零下59摄氏度。
人口
约有700万人,主要是因纽特人(属黄色人种),以狩猪和捕鱼为生。
资源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尽管现阶段开发油气资源在技术上不可行,但全球变暖正在使北极地区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油气开发今后可能会趋于可行。
旅游资源
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六个月是无昼的黑夜(10月至次年3月),这时高空有光彩夺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是无夜的白昼。
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则越少。邻近大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遍布繁茂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海洋里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鲱、鳕等。苔原中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此外还有驯鹿、极犬等。
三、苔原/冰原/高山气候的区别
苔原也叫冻原,是生长在寒冷的永久冻土上的生物群落,是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苔原冬季的温度不见得非常寒冷,最低气温比东西伯利亚的针叶林还要高一些,但夏季却寒冷而短促,没有针叶林那样可以使树木生长的温暖湿润的夏季。苔原多处于极圈内的极地东风带内,风速极大,且有明显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苔原降雨量虽然不是很大,但蒸发量极小,气候仍是非常湿润的,植物既要适应湿润的气候,又要忍受由寒冷造成的生理性干旱。苔原到了夏季也只有表层土壤融化,其下就是厚厚的永久冻土,降水被永久冻土阻拦而难以渗入地下,形成大面积积水,使苔原普遍有沼泽化现象,一系列沼泽池塘点缀在苔原之上。
苔原生物对极地的恶劣环境有很多特殊的适应。苔原植物多为多年生的常绿植物,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营养期,而不必费时生长新叶和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但短暂的营养期使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永久冻土组挡了植物向土壤深处扎根,浅的根系也使植物不可能在狂风下向高处生长。苔原植物非常矮小,常匍匐生长或长成垫状,既可以防风又可以保持温度。很多苔原植物有华丽的花朵,并可以在开花期忍受寒冷,花和果实甚至可以忍受被冻结而在解冻后继续发育。苔原环境特殊,动植物的种类则极为稀少,生产力只有热带雨林的1/16,但动物的个体数量可在短时间迅速增长。苔原的夏季是漫长的极昼,食物充足,许多动物特别是以水禽为主的各种鸟类都到苔原来繁殖后代。沼泽池塘养育大量的蚊子,苔原植物养育了大量的北极旅鼠,北极海水中养育了大量的浮游生物进而养育了大量的鱼类。蚊子和旅鼠和鱼类等又成为鸟类和食肉动物的食物。苔原夏季的动物密度非常高,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旦到了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动物大多迁离苔原到达南方越冬,除鸟类外,大型的北美驯鹿也有迁徙的习性,往返于苔原和泰加林之间。苔原的动物多数没有冬眠的习性,冬季留在北极的动物常将皮毛换成白色,与冬季的积雪浑然一体。在一般人心目中评定一座大山攀登难易,其标准常不在於它的海拔高度,路程远 近,山势,登山者应有的充沛体力,坚忍不移的毅力即齐全的装备。但是高山气候的急剧变化所导致堪对于登山者亦往往可以发生意想不到的阻力。小则扫兴,大则发生山难事件,至於其后果余天及你对它的了解。 高山气候的一般特性: 高山上的气候较平地要显得极端的不稳定,变化急剧。这是因为高山上的气温变化迅速,气温的高低差(曰温差)比较大。约为15020度之间。而平地的曰温差则不超过10度。
气温低、气压低。自海平面起,每升高1000公尺,温度则下降大约6度。因此, 虽在度热达摄氏30度,高达4000公尺的高山,如玉山,却只有摄氏10度左右。 至於气压则反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在标准状况下,每升高100公尺,气 压降低10毫巴。为750毫巴时,4000公尺高山顶约460毫巴。而低气压的现象对 人体所造成的影响则是 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就是高山病的表徵。 多露、多风。由於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 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 使人易於迷季里遭遇大雾,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雾所带来的潮湿空气,使暴 露在外的表皮易於。高山上又何以多风呢?那是因为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 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於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 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
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热雷雨。降雨之际多冰雹。高山上的夏季热雷雨多在午后 3-6时的现象适量多,突来骤去的阵雨。 以下根据以往的气象资料来说明高山气候在台湾是如何的按春、夏、秋、冬四季:
春季∶包括三、四、五月。由於台湾属海洋性气候,加以地处亚热带,大致来
说,自三月至五月乃是由[春寒料峭]的初春,进入[一片翠绿]的初夏。高山上的
曰温差比一、二月份略减,温度开始随着三、四、五各月的消逝而逐渐上升。
一般而言,从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为止是东北季风的多期,和西南季风梅雨期
的转变期,各地无论高山或平地皆普遍多绵绵的春雨。此时以三、四月山区的
雾仍居多。
秋季:包括九、十、十一月。随着夏季的消逝进入九月天之后,全省各地除了
东北角进入雨季之外,越往南走,不论山地或平原,都已渐渐转向[晴多少雨]。
假如没有台风,各地山地阵雨也将减少减弱。气温方面,除了偶一有之的[秋老
虎]之外,也已经逐渐进入了登山旅游的季节了。此季玉山的平均雨量在各月为
九月420公厘,十月100公厘,十一月101公厘。玉山秋季平均温度约为4度至6.7
度;绝对最高温为19度,绝对最低温约7度。至於本季的降雨曰数约为14天。平
均初霜期亦在本季的十月中间开始,玉山的雪期亦可能开始在本期末月。本季
的九月雾曰约在20天左右。[秋高气爽]是登高的最好季节,遭雨的可能亦笔下记
略减。叭须注意的不外乎气候的寒冷。台北最热的时候与玉山最冷曾相差40度。
如想在此时一登它,御寒的衣服能够不多带一些吗?
冬季:包括十二、一、二月。冬季在高山上意味着白皑皑的雪,天地一色。此表
现的最突出的,在北部山地是东北季风带来的冬雨,湿且寒;随着纬度的降低,
在南台湾则是干冷。但相对的它所要求於登山者的登山装备也较其他季节为多,
爱好雪与山的朋友,在出门前先装备好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