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古墓是什么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成立于1912年,曾用名“国立历史博物馆”“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文物100多万件,是我国收藏文物数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以下,就为大家介绍馆藏的10件镇馆之宝。
1.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仰韶文化遗址。
2.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3.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地区华县太平庄仰韶文化墓葬。
4.商代青铜司母戊大方鼎。亦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2厘米,宽79.2厘米,重832.84公斤,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
5.商代青铜四羊方尊。高58.3厘米,边长52.4 厘米,重量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
6.西周青铜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
7.西周青铜大盂鼎。亦称“廿三祀盂鼎”,因作器者是周康王时期的贵族盂而得名。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清代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郿县(今宝鸡市眉县)。
8.西周青铜虢季子白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公斤,清代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今宝鸡市陈仓区)。
9.明代九龙九凤冠。高27厘米,直径23.7厘米,重2320克,1957年出土于北京市昌平区明定陵。
10.太平天国玉玺。高10.1厘米,长20厘米,宽20厘米,青白玉质地。玉玺的印纽背面刻云纹,侧面刻双凤朝阳纹。印面的四周,在上面作双凤朝阳纹,在左右作龙纹,在下面作立水纹。这方太平天国玉玺,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被湘军掳去,由曾国藩送交清廷军机处,存于清宫内的方略馆,清朝灭亡后由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收藏。
二、国家博物馆镇墓兽
江宁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南京市成立最早的区级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5月6日,座落在江宁城区东山镇竹山公园秦淮河畔(江宁区竹山路88号)。
江宁博物馆由千秋江宁、风流东晋、裴家同书画馆及一个临时展厅组成,馆藏文物达3000余件。
2008年,东晋历史文化博物馆与江宁博物馆同址建设,新馆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7480平方米。2011年9月28日新馆正式开放。
江宁博物馆(中国东晋博物馆)坐落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竹山公园外港河河畔,主楼为仿古建筑,伫立于绿水青山之中,环境十分清雅。
江宁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经各级政府明令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6处,在中国亦为文物大区。建国以来,境内古遗址、古墓葬发掘出土了近万件文物,如著名的“南京猿人”头骨化石、南朝青瓷大莲花尊、青瓷神兽尊、宏觉寺唐塔地宫舍利瓶、南唐二陵出土宫廷乐舞俑与镇墓神兽、元末“萧何月下追韩信”纹青花梅瓶、明代釉里红梅瓶、醉汉玛瑙杯等均堪称国宝。现大多数藏于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内。
江宁博物馆(中国东晋博物馆)现收藏的各类文物约2000余件,主要有西汉铜钫、西汉牛纽三足鼎、汉代大玉璧、汉代彩绘漆碗、东吴天册元年买地券、东吴佛像镜、东晋鸡首罐、蛙形水盂、宋代青釉瓷枕、元代铜权、明代琉璃建筑。构件及大量铜镜、陶明器、玉器等,这些文物生动体现了江宁土地上历代人民的创造和生活场景,是我们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艺术教育的生动教材。江宁的文物许多出土于小丹阳、湖熟镇、秣陵镇、上坊镇、江宁镇及靠近南京市郊的地区,它们说明这些在历史上曾作为不同王朝县级行政中心的现代集镇。还保留着大量历代文物,是江宁博物馆今后工作的重点区域。
该馆还十分注意近现代艺术品的收藏,特别是江宁地方艺术人才作品的征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时,该馆组织了专门的《庆回归书画展》,同时征集入藏了部分展品。
该馆十分注重将馆藏品向社会公开展出,使博物馆资源能够与社会共享,馆中的《江宁历史文物展》常年开放,并不时对展品作出调整更新,临时展厅还举办书画艺术展等。这些展览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好评,1995年江宁区委宣传部将该馆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江宁博物馆新馆落成,新馆着重展示了江宁区近年在上坊镇地区发掘的东晋古墓文物近百件,全方位地为大家展示了东晋时代人民的生活风貌,馆内还设有“淝水之战”4D影院,让游人可以身临其境去了解那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江宁博物馆正在加强文物征集和相关的研究工作,以充分利用博物馆这块高雅文化场所,使之成为展示江宁的历史文化风貌、反映江宁当代建设成就的窗口和阵地,为江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三、国家博物馆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古代书画名品佳作近万件。有宋徽宗、宋高宗、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等名家画作。该展还首次将10米长宋人《辋川图卷》及任仁发《饮饲图卷》等宋元真迹全部打开展出,殊为难得。
这些藏品的时间跨度从魏晋残纸、隋唐写经到宋元名家、明清流派,在国内同类收藏中位居前列。藏品的时间跨度从魏晋残纸、隋唐写经到宋元名家、明清流派,在国内同类收藏中位居前列。
四、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古墓有哪些
北京故宫是博物院,没有古墓。
五、我想看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古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发行的收藏型“国宝生肖金条”的拍卖现场,吸引了不少投资收藏爱好者。这次拍卖的,是狗生 肖金条,其中0001号金条因为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所以0002号成为被追捧的热点。经过几轮竞价,最终被12号竞拍 者以高于起拍价10万的36万元的价格收入囊中。收藏者:我觉得升值空间还是很大的,就像当年的“猴”票一样吧。
六、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古墓图片
一、黄帝陵
位置:陕西省黄陵县城北
推荐理由:国家5A级景区。传说是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黄帝陵景区面积333公顷,有古柏超过六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三万余株,为中国境内保存最完善的古柏群。陵墓区和轩辕庙两部分。早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二、秦始皇帝陵
位置: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市中心以东31公里临漳区骊山
推荐理由:国家5A级景区。秦始皇帝陵是秦朝始皇帝的陵墓,也名骊山园。现存陵冢高76米,陵家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但目前尚未发掘。在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明十三陵
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的天寿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离北京市中心约50公里
推荐理由:国家5A级景区。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筑群。自永乐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祯帝后结束,历时230多年,共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全球保存最完整的皇陵墓葬群之一。2003年7月3日,与清东陵、清西陵。等明清皇家陵寝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乾陵
位置: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
推荐理由:国家4A级景区。乾陵是唐朝墓葬,为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由于乾陵墓道完整,尚且未发现新的盗洞,目前许多专家认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的陵墓。
五、藏王墓
位置:雅鲁藏布江南岸,宗山西南,雅隆河畔,琼结县境内的木惹山上下。
推荐理由:国家4A级景区。这是一座很具有异域气息的古墓,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记载。吐蕃王朝时期共有35代赞普之陵,即上二陵、六善陵、中八德陵、下五赞陵、吉祥作代陵、吉祥五德陵、底层一陵。这些赞普及后妃陵均称藏王墓。它现存最大的一组藏王墓。它所在的位置很久以前便是古代藏族的发祥地,也是赞普松赞干布的家乡。自吐蕃王朝定都拉萨后,此处又成为吐蕃王朝立业之基地,受到极高重视。松赞干布将其陵墓选址在这里,其后许多吐蕃赞普也都葬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