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宫三大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1——孔雀时钟
这座孔雀时钟由铁制作,镀上了厚厚的黄金,在黄金的树桩上站立着一只傲慢的孔雀,在它的左下方站着一只公鸡,公鸡的旁边有个圆形的笼子,笼子里关着一只猫头鹰,金树枝和茂密的金叶子一直往孔雀左上方延伸,在金树扎根的地方有一片蘑菇地,一个蘑菇上面停了一只蜻蜓。时钟底座的边缘镶满了大颗大颗的宝石,奢华至极。每当整点报时,所有的动物形象都”复活“,同时整个时钟发出音乐盒般清脆优美的声音,令人叹为观止。
水象科技
镇馆之宝2——伦勃朗的画作《浪子回头》
这是伦勃朗晚期的作品,凝聚了画家很多的心血和丰富的感情。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左上方,在黑暗中有个女人,而父亲的脸也被特别鲜明地照亮,放射出慈爱和智慧的光芒,父亲的双手被伦勃朗画成一只似女人、一只似男人,代表着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鼓励。儿子的左脚由于见到父亲心情激动,鞋已经散落在旁边,这样的描绘同样是儿子历尽艰辛的一种表达。这幅画采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光线塑造人物的形体,画面层次非常丰富。
水象科技
镇馆之宝3——达芬奇的圣母画作
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达·芬奇传世的作品仅十幅,不管哪个博物馆如果能有其一幅作品即可称为顶级博物馆,而冬宫就有两幅!冬宫的镇馆之宝,达芬奇早期的作品《圣母丽达》,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圣母怀中的小耶酥的眼睛都是望着你的。达芬奇早期的作品《捻花圣母》,画于1478年,采用尼德兰油画技巧,当时罕见,不同于宗教画的严肃画风,日常情趣,平易近人,没有过分理想化粉饰,立体平衡,画面崇高。
二、冬宫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冬宫的四大镇馆藏品是
1、圣母与圣婴
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
圣母与圣婴: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
2、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
画家:伦勃朗
《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是伦勃朗1634年创作的,画中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的妻子——沙斯姬亚。
3、持鞭少年
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油画《持鞭少年》中宛如少女的这个孩子,是古劳恩博士的小儿子埃特恩努。博士向雷诺阿订购了四个孩子的肖像油画,当时他所创作的孩子们(特别是少女)的肖像画非常惹人喜爱,着也使刚有了长子四十岁的画家雷诺啊的生活富裕了起来。
4、朝拜玛利亚
画家:保罗·高更
画家高更油画作品《朝拜玛利亚》原来的名字叫《伊阿·奥格娜·玛利亚》,在大溪地的族语中,是对天使打招呼的寒暄语。四十三岁的画家高更来到他憧憬已久的乐园大溪地,创作了这幅油画,整个画面充满鲜艳的色彩,表现出岛民的朴素以及他们的信仰。
三、冬宫三大镇馆之宝大钟?
冬宫三大镇馆之宝中的大钟是孔雀报时钟。1797年至今,它一直是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且至今还能运行的机械钟表,每到整点时刻,钟上的各种动物便会开始表演。
孔雀钟共由五大部分来组成:巨大的橡树、孔雀、猫头鹰、公鸡和蘑菇钟盘组成,每到整点时,钟上的各种动物便会开始表演并报时。在十八世纪能有如此精湛的钟表技术,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由于《孔雀钟》200多岁了,现在很少表演,游客只能在电视上看录像。
四、冬宫四大镇馆之宝?
1、圣母与圣婴
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
圣母与圣婴: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
2、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
画家:伦勃朗
《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是伦勃朗1634年创作的,画中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的妻子——沙斯姬亚。
3、持鞭少年
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油画《持鞭少年》中宛如少女的这个孩子,是古劳恩博士的小儿子埃特恩努。博士向雷诺阿订购了四个孩子的肖像油画,当时他所创作的孩子们(特别是少女)的肖像画非常惹人喜爱,着也使刚有了长子四十岁的画家雷诺啊的生活富裕了起来。
4、朝拜玛利亚
画家:保罗·高更
画家高更油画作品《朝拜玛利亚》原来的名字叫《伊阿·奥格娜·玛利亚》,在大溪地的族语中,是对天使打招呼的寒暄语。四十三岁的画家高更来到他憧憬已久的乐园大溪地,创作了这幅油画,整个画面充满鲜艳的色彩,表现出岛民的朴素以及他们的信仰
五、哪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狮子?
国家宝藏 这件看上去表情夸张的青铜器是咱们山东省博物馆的 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亚 醜 钺,它出自 商代晚期。 同学们欣赏出土文物,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知识。知来出,明去处,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文脉。
六、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
看到好多人都把安徽博物馆列为值得一去,但是藏品没怎么提到过,我来补充一下。
先来镇馆之宝:
楚大鼎
这么单看可能觉得这只鼎不过如此,但和已有答案里面的所出现过圆鼎比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确实都比不过这只鼎,个人认为如果不算司母戊大方鼎,这只鼎可算第一,嗯,就算他圆鼎第一好了。
再补一张霸气一点的图
看到这只鼎到底有多大了吧,霸气的很。
安徽省博的青铜器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比如还有这个,
战国 鄂君启金节(青铜错金铭文“鄂君启节”,包括车节和舟节)
战国,左:车节长29.6厘米 右:舟节长3l厘米 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
文物等级:一级甲等,即“国宝”。(安徽博物院现在珍藏有三枚,展出两枚,青铜)
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自铭“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据节文记载,颁发此节的时间是楚国的“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为公元前322年。鄂君的封地约在今湖北鄂城一带。
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陆路的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必须征税。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实物闪闪金光,毫无照片上的陈旧感。
个人认为安徽省博的徽派建筑专题展很值得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模型,
各种徽派建筑的解剖模型,以及拆下来的砖雕、石雕、木雕,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建议所有在合肥上学的同志们抽时间去看一下
新博物馆有水有桥,漂亮的不得了,关键是不要钱啊,简直就是泡妞圣地啊。
七、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呢?
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个人觉得其地位可比秦之传国玺。玉玺对应千古一帝、大一统王朝,从此书同文车同轨;而这枚铜印,表示人民从此翻身,共和国再也不需要神仙皇帝了。
朴素的铜铸,象征人民政权来自人民,与历代各种金印玉玺形成强烈反差。
易懂的宋体,就是要工农兵都能轻易看懂,不搞那些无谓的法术势。
评论区无名氏大佬补充:篆刻此印的是一位黄包车夫,劳动人民的国印由劳动人民篆刻。(但是另几位大佬提出了质疑,我也没查到确切的说法
在展览中展示的这枚庄重的国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新中国第一大印,为方形圆柄,印面边长7厘米、章体厚2厘米,柄长9.3厘米,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15个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正式就职。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它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该印章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批准有关法律、法令、施政方针、条约、命令和行使其他权力的凭证。
(突发脑洞:等梧桐了,是不是可以把这方印请出来,在4V伪政权/伪军队的投降书上盖它一个?那样岂不是…很帅!想来铜印稍微用一下也不至于就坏了
(兄弟们评论的时候是不是遣词造句比较奔放…好多评论都无缘得见就被夹了……
八、镇馆之宝博物馆?
1.中国国家博物馆
镇馆之宝:万历孝敬皇后九龙九凤嵌珠宝点翠凤冠
这顶帽子是孝靖皇后王氏的凤冠,红蓝宝石超过100粒,珍珠5000多颗,总重2320克(四斤六两)。
2.首都博物馆
镇馆之宝: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3.天津博物馆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其形细颈鼓腹,小巧玲珑,造型高雅端庄,简洁而优美。瓶颈部兰料绘蕉叶纹,腹部绘制雏鸡、芍药等。在这件16厘米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
4.上海博物馆
镇馆之宝:东晋王献之行草《鸭头丸贴》
那15个你看不出来的字是: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5.重庆三峡博物馆
镇馆之宝:乌杨石阙
这个文物是被一个普通煤炭搬运工人发现的,他叫王洪祥,外号“王草药”,据说他在采药时发现了石阙。
九、为什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多为瓷器?
说一说瓷器的特点
1、瓷器的胎料必需是瓷土, 如高岭土、 瓷石等。
2、瓷器的胎体必需经过(1200℃--1300 oC) 的高温焙烧, 烧结而成。
3、瓷器外表所施饰的釉, 必需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道烧成, 呈玻璃质釉, 并与胎体融为一体。
4、瓷器胎质精致致密, 无吸水性或吸水率在 0. 3%以下。
5、瓷器胎质坚固壮实, 叩之有洪亮动听的金石之声。
6、瓷胎为白色或近白色, 薄胎者拥有通明性。
以高岭土为胎,上玻璃质釉,入窑需1300度以上高温烧成,透水率低,敲之有金属之声。
陶瓷除了比金属、石等保存时间长外,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一部陶瓷史,半部中国史之说。瓷器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几千年中华文化的代表,自唐代就已经走向世界,明清更是瓷器的最兴盛的时期,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瓷器成为中国的代表藏品。
瓷器,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历史沉淀,长期受到人们喜爱,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中华大地,到世界各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陶瓷工艺品和绘画技艺上,而瓷器文化发展进程中,同时运用了绘画技艺,是原本单调的瓷器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色彩感更强,同时还融入了其他的元素。
瓷器不但作为古丝绸之路主角,传播着中华文化,而且在新时代还凝聚着中国智慧,体现着中国精神,凝聚着中国力量。百瓷争艳、美不胜收,瓷器的内涵则有着更多!
郑和七次下西洋,主要的也是把中国瓷带向世界。明代瓷器上就已有阿拉伯文及图案等。许多国内外商人开始从事中国瓷器的经营,也引来了各国商团集中向中国采购中国瓷器。虽然有些人想偷学制瓷工艺,但终未得逞,因为制作工艺太复杂、太难了!
瓷器制作工艺复杂,有72道之多,再细分则有200多道。每道工序都由专人完成,而这个人往往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因此知道整个制瓷工序的人很少,这一方面是保证了每道工序的专业高水平,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工艺不泄露。
看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瓷器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南京博物院镇馆宝瓷
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径20厘米 底径24厘米
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南京博物院目前的镇馆之宝,很多人都知道,是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所使用。这个蓝釉粉彩旋转瓷瓶,是景德镇为清宫专门烧造的大内瓷器,是粉彩在鼎盛时期的代表作。蓝色釉面光洁平滑,瓶体描金,繁缛奢华,灿烂夺目。瓷瓶腹部有镂空云雾花纹,透过镂空花纹,可看到瓶内能转动的圆柱形瓷内胆上的绘画。一动一静,结构奇妙,巧夺天工。
绿釉粉彩双风穿花瓶
南京博物院珍藏宝瓷
清·乾隆
高23. 9厘米 口径7. 3厘米 底径8.7厘米
颈部贴朱雀形双耳, 内施湖绿釉,外翠绿釉上绘粉彩双凤穿花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此瓶纹饰精细,釉色鲜艳,较为罕见。
青花釉里红如意尊
南京博物院珍藏宝瓷
清 雍正
高 23.5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10厘米
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芦型,有对称的如意形双耳。外壁绘缠枝西翻莲,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红花配绿叶更显清新雅丽。
粉彩蝠桃纹瓶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
清 雍正
口径10.0厘米,足径12.5厘米,高39.5厘米
张永珍捐赠
粉彩是在清代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新品种。始于康熙晚期,完美而盛行于雍正时期。粉彩出现后便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清代釉上彩的主流。粉彩瓷器以雍正、乾隆两朝制品最为精美,乾隆粉彩主要以造型变化多姿、色彩艳丽富贵、装饰新颖令人叹为观止,雍正粉彩则以胎洁釉润、造型秀丽、色彩柔丽、图案典雅而更胜一筹。此瓶呈橄榄形,器壁所绘粉彩桃树蝙蝠纹精细流畅,蝠、桃喻有“福寿”之吉意,此类题材的图案多见于大小盘,橄榄瓶上极为罕见,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传世稀少,目前仅见此一件。
青花山茶纹扁壶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
明 永乐
高24.9厘米,口径3.1厘米,底纵7.6厘米,底横10.1厘米,足径7.6×10.1厘米
器形模仿伊斯兰地区的金属器皿,在中国称之为“抱月瓶”。此壶小口细直颈,头部两侧至肩附如意式对称双耳,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壶胎体轻薄,胎质细腻洁白,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光润腴厚,仅平底处露胎无釉,为极白的细砂底。器腹有一条横向粘接痕,微微凸起于器表,这是当时瓷器制作特点之一。整器有三层花卉图案,颈部饰缠枝花,头肩处绘蕉叶纹,腹部绘折枝山茶花。青花色泽清新明快,晕散有疵,纹饰局部疏朗得体,是永乐时期青花瓷中的佳品。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上海博物馆馆藏宝瓷
明 宣德
高8.8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4.5厘米
此杯口沿外撇,薄唇,平腹,高足,足沿呈喇叭口,胎体较厚,致密坚硬,触摸有润滑感。杯腹部用釉里红装饰了三条鳜鱼。胎白釉润,红白相映,显得简洁朴实,典雅鲜明,极有情趣。杯心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是明代釉里红器中少有佳作。
汝窑青釉洗
国家博物馆馆藏宝瓷
宋 北宋 (960-1127年)
高5.2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3.1厘米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周辉已有汝器“近尤难得”之叹。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主要有盘、碗、洗、盏托之类,器体一般较小,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鞗,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
汝窑瓷胎多数如香灰,透过釉层,其色调与官窑器有些近似。汝窑瓷器的釉色不同于同时期其他的青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浓淡不一,色调稳定,变化较少,具有独特的风格。
汝窑器以精美名贵著称,受皇室珍爱直至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一份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宋高宗赵构宠臣张俊向高宗进奉礼物的清单,其中供奉的汝窑器有10种,共16件。( 撰文:王义康 )
汝窑洗
国家博物馆馆藏宝瓷
宋 北宋
高8.8厘米,口径16.4厘米
此器釉色天青,开片如鱼鳞,原为清宫旧藏。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周辉已有汝器“近尤难得”之叹。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主要有盘、碗、洗、盏托之类,器体一般较小,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另一种刻铭“蔡”,物主可能为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蔡鞗,应为蔡氏父子受宫廷赏赐所得。
汝窑瓷胎多数如香灰,透过釉层,其色调与官窑器有些近似。汝窑瓷器的釉色不同于同时期其他的青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浓淡不一,色调稳定,变化较少,具有独特的风格。
汝窑器以精美名贵著称,受皇室珍爱直至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一份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宋高宗赵构宠臣张俊向高宗进奉礼物的清单,其中供奉的汝窑器有10种,共16件。( 撰文:王义康 )
官窑贯耳瓶
国家博物馆馆藏宝瓷
宋 南宋
陈设品
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
宋代瓷器的质地、釉色、式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钧窑、汝窑、哥窑、官窑、定窑被誉为当时的五大名窑。官窑是指由中央官府开设的窑场,专门烧制御用瓷器,其中有不少是仿古造型的陈设品。这件官窑贯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可以穿系绳带。此瓶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
钧窑玫瑰紫釉尊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
宋代
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
尊仿青铜器式样,口沿外撇,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至颈部以天蓝釉为主,晕散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要施玫瑰紫红釉。器内兼施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
此尊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蓝紫融汇、交织变化的釉色中,呈现蚯蚓走泥纹,使器物更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应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哥窑八方碗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
宋代
高4.2cm,口径7.8cm,足径2.8cm。
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
官窑青釉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
宋代
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
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釉色以粉青为主。釉面开片本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或称“开片”、“龟裂”。
汝窑天青釉碗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
宋代
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诗曰: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
这件汝窑碗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称精美的稀世珍品。
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哥窑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
宋代
高14.2cm,口径2.2cm,足径5.4cm。
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窄。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俗称金丝铁线,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
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宝瓷
宋代
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
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十、中国各省级博物馆都有什么镇馆之宝?
中国拥有大量的博物馆文物,展示了该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些宝物中,有一些特别重要和令人敬畏,被称为“逆天遗物”。这些文物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中国非凡文化和技术成就的象征。
刘胜玉葬服金缕玉衣
刘胜的玉葬服收藏于河北博物院。葬礼服完全由玉制成,制作于汉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这件衣服于1968年在河北省中山王及其妻子窦婉公主的陵墓中被发现。
刘胜的玉葬服是中国汉代非凡工艺和技术进步的证明。它由2,498块玉石组成,总重1600磅。这套衣服是用金线将玉片绑在一起的独特工艺制作的,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葬礼服是汉代玉雕的最好例子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始皇的青铜战车和马匹
秦始皇的青铜战车和马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件陕西博物馆文物。战车和马匹于1980年在陕西省秦始皇陵中被发现。战车和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 221-206 年),据信是为了在来世为皇帝服务而创造的。
秦始皇的青铜战车和马完全由青铜制成,细节令人难以置信。战车上装饰着复杂的图案,马匹摆出栩栩如生的姿势。战车由四匹马拉动,据信皇帝在战斗中使用过。战车和马证明了非凡的青铜铸造技术和该国对来世的迷恋。
孔子古琴
孔子古琴是孔子博物馆文物之一。古琴是一种七弦乐器,在中国已经演奏了3000多年。古琴被认为是由孔子本人演奏的,孔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演奏了这种乐器。
孔子古琴是用木头做的,上面装饰着复杂的雕刻。该乐器被认为由孔子家族代代相传,被认为是中国深厚文化遗产的象征。古琴也很重要,因为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作用以及乐器与儒家哲学的联系。
文王鼎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是一种在中国古代用于烹饪和盛放食物的器皿。文王鼎可以追溯到西周王朝(公元前 1046-771 年),据信被周朝的创始人文王使用。文王鼎完全由青铜制成,并装饰着复杂的图案和铭文,重达800多磅。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历史重要性和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它也被认为是青铜铸造的最佳例子之一。
敦煌莫高窟-千佛石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石窟,是位于甘肃敦煌的一系列石窟。这些洞穴以其广泛的佛教艺术收藏而闻名,包括超过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尊彩绘雕像。这些洞穴建于4世纪至14世纪,历时1000年,证明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宗教传统。
翡翠卷心菜
翡翠卷心菜是一座小型玉石雕塑,先藏于台北博物馆。该雕塑只有18厘米高,描绘了一个卷心菜头和一个蝗虫。翡翠卷心菜被认为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博物馆文物之一,因为它错综复杂的细节和它是由一块玉雕刻而成的。
丁卯壶照片
丁卯壶是北宋(公元960-1127年)制造的瓷器。该壶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以其美丽的釉面和优雅的设计而闻名。丁卯壶被认为是中国瓷器最好的例子之一,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的高度重视。
郭沫若书法集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生活在1892-1978年。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收藏被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张果老铜像
张果老铜像位于广东美术馆。这尊雕像被认为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文物之一。这是一尊铜像,描绘了神话中的八仙之一张国韵。雕像高约43厘米,重约2.5公斤。它制作于明朝(1368-1644),是青铜铸造的精美典范。
这座雕像制作精美,衣服、头发和面部特征都有复杂的细节。张果老手里拿着笛子,是幸福与和谐的象征。这座雕像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据说它可以给拥有它的人带来好运和财富。
南朝波斯鎏金器
名称:南朝波斯鎏金器
年代:南朝类型:铜器质地:铜尺寸:高7.3厘米,口径8.2厘米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遂溪县出土。此鎏金铜器纹饰精细,线条流畅,造工精巧。鎏金较厚,不易脱落,该器物与一批波斯银币一起出土,从花纹看来应属阿拉伯风格,是南朝时我国和阿拉伯世界交往的佐证。
名称:清雍正款胭脂红釉罐
年代:清雍正类型:瓷器质地:瓷尺寸:高18.4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18 厘米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直口、丰肩、圆腹、矮圈足,外壁施胭脂红釉。釉下隐约可见冰裂纹。罐内施白釉,口端一周留白。足端露胎,修胎规整。底部施白釉,开冰裂纹片,以青花制“大清雍正年制”双圈两坚行楷书款。器形圆润、线条优美柔和胎体细腻,釉面轻薄匀净,釉色娇嫩欲滴。是雍正时期之精品。
唐代陶瓷
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心经济区,2011年开馆,是一家以唐三彩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
馆内现有文物真品10余件,以汉代到宋元时期的陶瓷珍品为主,真实而形象地展现了唐三彩从起源、兴盛到衰落的发展历程;同时还有高馆长精心制作的高仿作品180余件,人物、马匹、骆驼、器皿均有涉及,全面展现了盛世大唐的风采。馆内拥有一批流失海外的“作品”,这些作品是馆长高水旺亲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地通过各种摄影器材将文物原型记录下来,回国后将其复制出来,以这样的方式将国宝“带”回来的
。三彩黑釉马是一种体现了唐朝年间普遍审美的文物,这件文物是在龙门东山北麓的唐安菩夫妇墓中发掘的,整体的保存度还是比较完整的,其上的色彩和纹路都清晰可见,属于唐三彩中的珍品。
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现藏于广东博物馆。北魏王朝(公元386-534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动荡的时期。北魏的石刻被认为是那个时期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石雕描绘了佛教人物,如佛陀、菩萨和罗汉。它们由石灰岩和砂岩雕刻而成,装饰有复杂的细节和图案。石雕被认为是北魏工匠技艺和创造力的证明。
苏绣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
入藏中国美术馆的苏绣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是姚建萍苏绣《丝绸之路》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整个《丝绸之路》系列作品包含两幅巨作《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丝绸之路——满载而归》,两幅作品既独立又统一,分别通过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主体颜色,不同的文化背景,展现出丝绸之路两千余年的传承和延伸,同时蕴含着对新丝绸之路的憧憬和期待。
《丝绸之路——满载而归》以大唐盛世为基准点,着力表现胡商驼队在长安(今西安)采购完毕,满载货物翻越帕米尔高原的情景,体现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场景。作品集中体现了姚派艺术独特的“融针绣”风格,同时充分发挥姚派艺术在丝线色彩调度上的特点。
西汉金兽、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徐渭《杂花图卷》
南京博物馆的藏品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包括考古学、艺术和历史:
西汉金兽,于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它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西汉金兽西汉金兽是青铜铸造工艺与金器捶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两种技法结合在一起。其全身布满的斑纹大小一致,呈不规则的圆形,是整体铸成之后,特意用工具捶击上去的。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此梅瓶为景德镇官窑出品,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坯体白而坚致,小口,短颈,溜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形修长,底面有刮削痕。盖作钟形,火焰形钮。通体施白釉,白中略泛青,釉质细腻滋润,底露胎。盖为红地白花,满绘牡丹,颈部绘蕉叶纹,肩以下白地红花,分为五组纹饰,如意纹、卷草纹、缠枝菊花、海水、变体仰莲为辅助纹饰。腹部以较大的篇幅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并以湖石、山茶、芭蕉衬托。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和谐得体,是—件难得的艺术品。
水墨之宝—徐渭《杂花图卷》: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是明代画家徐渭创作的一幅泼墨画,纸本作品,是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中唯——件书画作品。
在这卷十余米的长卷中,徐渭以酣畅淋漓的“胶墨”分别绘制了牡丹、石榴、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十三种花卉蔬果。徐渭以其疾飞狂扫的豪放气势,纵横挥洒,信笔涂抹:画中牡丹含羞沾露,占尽风流;硕荷、梅兰、修竹、榴枝,笔触歪斜正侧,跌来倒去,随意点染,自如流畅。作紫藤逸笔草草、洋洋洒洒。忽而,又如狂风/乍起,点线飞舞,纵横密集,线条速急癫狂。顷刻,笔住墨涸,嘎然而止,墨彩纷呈,留下满纸斑斓。体现了他用笔峭拔劲挺多变与用墨洒脱自如的艺术风格。画中尽显着交响乐一般波澜起伏的宏大乐章。时隔四个世纪,画中依然显出墨迹淫淫的湿润感。
真珠舍利宝幢、秘色瓷莲花碗、书画收藏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苏州,拥有各种各样的文物和文物。一些最著名的作品包括:
- 真珠舍利宝幢:幢是佛教中刻着佛号或符文的圆形或多边形石柱,这件宝幢金碧辉煌,十分华丽,高112.6cm,舍利子就供奉在中间的幢殿内,有趣的是,9粒舍利子并非直接放置其中,而是藏在幢殿内一个乳青色葫芦形小瓷瓶内。另外,瓶内还有折叠的雕版印刷梵文和汉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各一幅。从外层木函,到内层木函,到宝幢的佛宫,再到佛宫内的葫芦瓶,一层套一层,足见当时的供奉者对佛教圣物的重视。”
秘色瓷莲花碗:“秘色”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诗中如此形容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由此可知秘色瓷烧造之不易,釉色之青翠。秘色瓷代表了青瓷制作中的最高工艺水准,其烧制的越窑在现今浙江上林湖一带,始烧于晚唐,盛于五代,直至宋晚期。它有着如冰似玉、无水似水的特点。如冰似玉是指秘色瓷的胎质细腻釉面晶莹,无水似水是指俯身观看秘时,碗中无水,却仿佛始终有着一汪清水在其中一般。
五代以后,越窑秘色瓷专用于进贡朝廷,臣民百姓不得使用,入南宋后已极为罕见,从而给秘色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什么是秘色、是如何烧制的?因无任何实物资料,就成为一个历史之谜。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物帐碑上记载的13件秘色瓷的重大发现,为人们鉴定秘色瓷提供了标准器物。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在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天宫中被发现的。碗高8.9、口径13.9、盏托高6.6、口径14.9、底径9.3、通高13.5厘米。整器由碗和束腰盏托两部分组成,碗和盏托可以分开。通过旁边的3D显示屏我们可以知道,盏托中心有一小孔,孔边还有“项记”二字,应当是工匠所刻,以示是自己的作品。
书画收藏: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包括一些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如张大千和徐悲鸿。这些作品提供了对中国艺术和文化的迷人见解。
太平天国台州郡仙居县贰营后帅木印、投龙玉璧、水晶璧
台州博物馆位于台州市,以收藏与台州地区有关的文物而闻名。馆内收藏陶器、青铜器、玉器、书法等文物1万余件。
太平天国台州郡仙居县贰营后帅木印,清,长10.5厘米,宽6厘米,厚2.9厘米。木印系用普通杂木刻成,保存完好,字迹清楚,印面呈红色,印文为:“太平天国台州郡仙居县贰营后帅”。印文居中,阳刻,印文外加框。框外两边对称饰有龙纹,顶部以云纹、底部以水波纹修饰。
投龙玉璧:2016年5月赵泊澐墓出土。玉璧直径7.5厘米,上刻铭文49字“大唐皇帝昪谨于东都内庭修金箓道场设礁谢土上仰玄泽修斋事毕谨以金龙玉璧投诣西山洞府”,为南唐皇帝李昪修金箓道场后投诣西山洞府的投龙玉璧。两百多年的光阴流淌,投龙玉璧不知演绎了多少传奇,几经辗转,被赵泊澐所得。
水晶璧,2016年5月赵泊澐墓出土。扁平圆形,直径7.5厘米,中间一圆孔,全器光素无纹饰,质地纯净,晶莹剔透。墓主视这件水晶壁为心爱之物,专配有一根直径0.55厘米,长270厘米的带有精美穗头的编织绳带。绳带材质的编织方式与同时出土的配在投龙玉璧上的一致。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