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天鹅堡的来历

极地旅行网 2023-07-13 23:16 编辑:admin 65阅读

一、德国天鹅堡的来历

带“冯”的,多是二战时期的国防军将领,党卫军军官虽然也有,但很少见。

“冯”(von)字,是德意志贵族的标志,跟荷兰的“范”(Van)一样,von后面是其家族的封地或来源(德语的von类似法语中的de和英语中的of,比如英国的王位继承人,超长待机的查尔斯王子,就叫Prince Harry of Wales,威尔士名义上是这老头的封地)。

不过,二战后,德国或者奥地利人里,名字面带“冯”的,已经比较少了,偶尔还能见到。比如,最近刚当选的欧盟新任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是个“冯”(von)系贵族后代,她爸当了14年州长,冯·德莱恩当选欧盟主席前,曾任德国国防部部长。再往前是劳工部部长、联邦家庭部长。她本人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呼啦啦的生了七个孩子,一群子女各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冯”系强大的基因力量。然而,时至今日,“冯”在德国已经不太常见了。

因为,在战后去纳粹化的浪潮中,“冯”被认为有专治色彩,曾经一度被认为带着落后、封建的意味,因此很多“冯”选择默默的舍弃了这个德意志贵族的标识。比如,德剧《冷杉溪》(我们的父辈第三部),伯爵女儿选择嫁到了东德,毅然去掉了自己家族的“冯”,决绝的心理如同咱们当时“破四旧”一般。

再回到话题上来。旧时代的德国,向来非常重视出身和阶级,在二战前,一般能做到中高级军官的,名字里面多数都带“von",像“沙漠之狐”隆美尔,一个中学校长的小康家庭出身,能做到元帅级别,放到纳粹上台之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在二战中,名字里面有“冯”的将领,主要都是容克(德语Junker的音译)贵族出身,这个“容克贵族”也被认为是德国军国主义的源头。

由于欧洲流行的“嫡子继承制”,只有长子才能继承庄园田产,其他的空有贵族头衔,需要自谋生路。作为次子,你继承不了家族封地,但是可以继承这个“von",甚至女性改嫁后也可以继续用前夫家族的“von",所以,当时德国“von"的量相当大。不过,名字带“von",还真不一定有产业。

因此,为了谋生,容克贵族无权继承土地的次子,往往会选择上军校,加入军官团成为职业军人,通过军功来取得国王/皇帝的恩典,从而形成世代从军的军人世家。

比如下图,二战德军“闪电战”的启蒙者——提出“总体战”的著名军事家,埃里希·冯·鲁登道夫(1865年~1937年),虽然名字里面有“von",但到了他爸爸这代,已经没落的不成样子了,但好在有个贵族von的名号,上了军校,一战时还担任了德军陆军总参谋部处长,打了场惊天动地的“坦能堡战役”,丰富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些“冯”们存留下的照片里,很少有开口笑的,都是紧紧的抿着嘴,一脸的严肃刻板,看起来就不好惹的样子。

因此,跟英法等老牌贵族享受的悠闲田园生活不同,这些贵族“von"们放飞自我的场所是强调纪律和荣誉普鲁士/德国军队,自己的贵族头衔被看做荣誉和能力的证明,而不是同土地,财富和养尊处优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有了军功,田产、财富什么的也就滚滚来了,所以,他们也是相当有产业的庄园主,但搞“军事斗争”才是其世代传承的主打方向。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拉拢这些“冯”系军人,可是用了不少手段。比如,1934年6月“长刀之夜”,希特勒血洗了“冲锋队”,来向国防军表心迹,美其名曰——“这次行动是我们自己在清洗自己的污垢”。

而国防军这边呢,显然很欣慰,国防部长布隆堡代表军方发表宣言:“元首以军人的果敢和超凡的勇气攻击并粉碎了政变者。国防军作为整个国家唯一的武装力量,将以军人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表达感激之情。”

事实证明,国防军也没能爽太久。

自此,纳粹党卫队势力迅速渗透进了国家军政机关之中,盖世太保等特务机关,开始对国防军进行全方位的监视。1934年8 月, 兴登堡总统病逝,总理希特勒直接当了“元首”,掌握了国防军最高统帅权。从这时起,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高傲的国防军官兵开始放下身段,对希特勒宣誓效忠: “ 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圣的宣誓,我将无条件地服从德意志国家和人民的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道夫· 希特勒.......”

大家可能觉得这种效忠也没啥,咱们也总向伟大领袖效忠,同时期的苏联天天高呼效忠“斯大林同志”,英联邦效忠国王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和他旗下的诸多党卫军高层出身都不高。此时,元首是辍学的流浪画家出身,大头目希姆莱是前养鸡场场主,宣传部长戈培尔是前银行出纳员(正赶上经济危机,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也只能在银行做柜台),而加入党卫军也成了许多底层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会地位的捷径。

因此,国防军里面的冯(von)们看这些党卫军难免有那种大城市精英看山区文盲和城乡结合部流氓的意思,很多人并非真心服从“元首”的领导,打心眼里“效忠”。只不过这些贵族军官本身崇尚纪律,要履行服从国家命令,效忠政府的职责,毕竟希特勒这套政府班子是民选出来的,合法上台执政,也没有不服的理由。

加之,战争初期,希特勒开疆拓土的确很有一套,让他们也看到了“复兴德意志民族”的希望,还有希特勒个人魅力和宣传术,忽悠的这些冯(von)们选择了接受和支持“元首”和他的纳粹党。

(曾经的一战下士带着一大帮子一战军官,发动了二战)

然而,到了战争后期,纳粹的各种反人类的罪行和希特勒“要么生存,要么毁灭”,打算让德意志民族跟自己同归于尽的极端策略。这让一些国防军非常反感和抵触,开始想方设法的除掉希特勒,尽快结束战争,即推翻纳粹专治,建立新政府,再由新政府与盟军谈判,让利益最大化,比如争取一个相对缓和的投降条件,而不是作为彻底战败国,像砧板上的鱼肉一般,任人宰割。

下图,电影《刺杀希特勒》剧照,“女武神行动”谋划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国防军贵族军官,多数名字里面都有冯(von)。

然而,被选中执行任务的是个行动不够利落的残疾人——拥有伯爵头衔的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在北非战场上失去了一只眼睛和右手,左手只剩下三个手指,但是换了其他人不是没有胆量就是级别不够,难以近距离接近希特勒)。

此情此景下,即使意志再顽强,行动不便是必然的,况且紧急安装定时炸弹这种精密活动结果,由于时间仓促,身有残疾行动不够麻利,原计划使用两枚炸弹只来得及装上一枚。结果行动失败,密谋者被一网打尽。

事后,这些冯(von)们被层层连坐,执行死刑的方式也很变态,希特勒选择用细钢丝慢慢绞死,而且行刑前还被强行摘下裤带,让这些崇尚荣誉感的军官们在垂死挣扎之际形象不堪。整个行刑过程还会拍照和摄像,供纳粹高层欣赏。

更可悲的是,德国二战后彻底失去了盛产“冯”的东普鲁士。

战后被战胜国认为“过于危险”的东普鲁士惨遭波兰和苏联瓜分。苏联因为在战争初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又不想还,于是,强行将奥德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11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在战后都割给了波兰,把德国的固有领土作为对波兰被苏联占走18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补偿。

比如,前文提及的著名军事家冯·鲁登道夫的老家波森,就是现在波兰波兹南,属于二战后德国被割让领土之一;还有,去年,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举办地,加里宁格勒,本来叫做哥尼斯堡,是原东普鲁士首都,曾被看做普鲁士的龙兴之地。

这样,被割让地区的德国700多万原住民被没收财产,一路辱骂着驱逐回了德国的新边界内,逃难的人群里面就包括诸多当年神气无比的“冯“系列的容克贵族家族成员。

德国电影《百万大逃亡》就是说的这段历史,1944秋-1945年初,东普鲁士的容克女眷们最后一次在自己的庄园里面播种,收获......期间陆续收到自己男性家族成员战死沙场的噩耗。然而,还没来得及享受收获的农产品,苏联大军压境。这些“冯”们只能跟着一行逃难队伍在炮火中向西南跋涉,在纷飞的大雪中,一路走到了慕尼黑。之后被告知,自己的百年故土、庄园、田产都成了波兰领土、波兰公产.....一别就再也回不去了。不过,这段割地的历史,大部分德国人都已经看开了,反倒是在遥远的中国,总有一些德粉为这些领土损失痛心疾首。

苏联解体后,一些“冯”的后代到了波兰,曾试图用重金买回自己家族的部分庄园,但各种阻力下,谈成的不多,最终只得再次落寞而归。毕竟,那个辉煌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二、德国天鹅堡英语介绍

新天鹅堡:(英语:New Swan Stone Castle、德语: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称旧天鹅堡),距离菲森(Fussen)镇约4公里,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德语:Pariser Platz)和菩提树下大街(德语:Unter den Linden)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德语:Platz des 18. März)和六月十七大街(德语:Straße des 17. Juni)的起点,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无忧宫: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厅高42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

柏林墙遗址:柏林墙墙高3.5米,水泥板结构,墙上部为水泥管。1961年被筑起后作为德意志民族分裂和冷战的见证,而在1989年民族即将统一的时候又被拆除作为友好象征,促进了东西德国的统一。

扩展资料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三、天鹅堡在德国哪个城市

德国。

巴伐利亚是德国的一个州,不是城市,巴伐利亚州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第三大洲也是第三大经济强州,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南部首府城市是慕尼黑,巴伐利亚州以前是德国的传统农业州,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伐利亚州经济遭受重创,随着战后巴伐利亚州努力之下吸引和培养高科技工业,让巴伐利亚州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的高技术岗位,同时巴伐利亚州拥有美丽的风景,让大量的高技术劳动力来到巴伐利亚州,进一步促进了巴伐利亚州的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让巴伐利亚州有传统农业大州转型为高科技之州带动了巴伐利亚州经济发展,巴伐利亚州在中国的国际友好省州,是中国第三大经济大省山东。

四、德国的著名景点天鹅堡

德国十大著名标志性建筑介绍:

1、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最具标志性、最受欢迎的地标之一,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它是一个具有两个多世纪历史的建筑,根据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二世的命令建造的。这座纪念碑曾经是冷战时期柏林和德国分裂的象征,而现在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2、新天鹅堡

很多德国旅游打卡清单上的第一名都是这座新天鹅堡,它也是游客最多的德国地标之一,大约有140万游客参观了这座童话国王的城堡。城堡是路德维希二世建造,建成后成为国王的私人住宅,国王去世后,于1886年对公众开放,如今,新天鹅堡是欧洲最受欢迎的宫殿之一。

3、科隆大教堂

作为德国的地标,科隆大教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并一直是科隆人民的骄傲。这一对宏伟的塔楼于1880年完工,北塔塔高157.38米,是科隆第二高的建筑,大教堂可容纳2万多人。

4、柏林墙遗址

柏林墙墙高3.5米,水泥板结构,墙上部为水泥管。柏林围墙东区画廊是柏林墙遗迹上壁画的展示区。柏林墙倒塌于1989年11月9日,作为德意志民族分裂和冷战的见证,而在1989年民族即将统一的时候又被拆除作为友好象征。从那时起,残余的柏林墙就不仅仅是一堵水泥墙,而是一个象征着德国统一的墙。

5、柏林电视塔

这座电视塔建于1965年至1969年,是柏林的地标性建筑。塔高368米,是柏林最高的建筑物,无论在柏林的什么地方,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

6、玛利亚广场

玛利亚广场位于慕尼黑古城区的中心,它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广场,也是德国的地标,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7、德国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德国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于1885年6月9日开始建造,10年后建成。它是为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而建的。它的屋顶露台和圆顶对公众开放,游客可以在这欣赏到美丽、壮观的景色。

8、博物馆岛

博物馆岛在柏林市中心,由新博物馆、国家画廊、佩加蒙博物馆、博德博物馆组成。因位于施普雷河的两条河道的汇合处,故有博物馆岛之称。1999年,博物馆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奔驰、保驰捷博物馆

德国是汽车之国,而斯图加特是汽车的故乡,鼎鼎有名的奔驰与保时捷已成为斯图加特乃至整个德国的汽车名片,选择代表汽车文化的冰箱贴,没有比这里更合适了。

10、无忧宫

无忧宫,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

五、德国天鹅城堡介绍

1、新天鹅堡

新天鹅城堡是德国的象征,由于是迪士尼城堡的原型,也有人叫灰姑娘城堡。建于1869年。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共有360个房间,其中只有14个房间依照设计完工,其他的346个房间则因为国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是德国境内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2、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最具标志性、最受欢迎的地标之一。它是一个具有两个多世纪历史的建筑,根据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二世的命令建造的。这座纪念碑曾经是冷战时期柏林和德国分裂的象征,而现在成为德国统一的象征。

3、科隆大教堂

作为德国的地标,科隆大教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并一直是科隆人民的骄傲。这一对宏伟的塔楼于1880年完工,北塔塔高157.38米,是科隆第二高的建筑,大教堂可容纳2万多人。

5、博物馆岛

博物馆岛在柏林市中心,由新博物馆、国家画廊、佩加蒙博物馆、博德博物馆组成。因位于施普雷河的两条河道的汇合处,故有博物馆岛之称。1999年,博物馆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六、天鹅堡在德国哪里

新天鹅堡是景区里不能住宿 但是小镇周边有食宿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