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起源和发展历程?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二、凯撒旅游发展历程?
凯撒旅游创始人陈茫在最初创办公司的时候,将客户定位于在欧洲的华人、留学生以及中资企业工作人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陈茫发现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陈茫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将为欧洲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范轩说。
1993年陈茫和夫人朱小慧,在德国的汉堡创办了凯撒旅游的前身——华人旅行社。1997年旅行社跨出德国,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分公司。
而在1996年,凯撒旅游同步在中国设立了北京办事处,由陈小兵(陈茫胞弟)主导,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深耕细作,最初从事的是政府公务团赴欧考察业务。
谈及凯撒创办初期的辛酸,范轩说,2003年的“非典”时期,中国同欧洲的人员往来几乎中断,这令欧洲的对华旅游业受到沉重打击。在当时,德国各家航空公司停飞了绝大部分来自中国的航班,各个景点也看不到来自中国的游客。所有在欧洲从事对华旅游的企业都是忧心忡忡。
范轩介绍,在当时,很多从事对华旅游的企业都纷纷辞退员工,有些甚至改行,但是陈茫并没有这样做。虽然没有业务,但他还是保留了团队中的大部分人员。陈茫认为,只要挺过难关,凯撒旅游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当旅游市场恢复正常运作的时候,因为有很多企业放弃,所以凯撒旅游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陈茫说。
在此背景下,2003年,陈小兵主导着凯撒旅游对保利国旅实施重组,更名为北京凯撒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此,凯撒旅游扎根北京,开启了全球化的发展之路,先后在慕尼黑、巴黎、洛杉矶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在中国的上海、天津、广州、沈阳等核心城市设立分子公司,开始了“从欧洲到中国 从中国到世界”的全球化旅游发展战略。
创办华文媒体 助力文化传播
回顾2003年的非典,虽然让凯撒旅游的对华旅游业务受到重创,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机遇也摆在了陈茫的面前。在那时,互联网还不像如今这样发达,不少海外华人因为语言障碍,很难从当地媒体上获取到来自祖国的信息。
“如果能创办一份报纸,不仅可以在欧洲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还能利用媒体的力量帮助海外华人捍卫权益。这样的一份‘精神食粮’一定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让更多的人通过其真正受益。”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陈茫创办了欧洲新报,范轩出任总编辑。
欧洲新报在创刊之初,曾以德、法、中三种语言刊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语言不同,使得文章质量和精准度把控都颇具难度。为此,范轩决定进行一次改版。改版后的欧洲新报以中文为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如今,15年过去,欧洲新报的发行量已经接近10万份,发行范围遍布西欧各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人走出国门。欧洲新报也伴随着国人的脚步登上了国际航班。“在中国国航、中国东航、中国南航、中国海航、汉莎航空、奥地利航空、瑞士航空的机舱里都能看到我们的报纸。它把国内和国外华人的声音传达到很远的地方。”范轩说。
三、国外体育旅游发展历程?
公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性
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国外大部分自然保护地地广人稀, 国家公园面积广袤,多数公园建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及其他游客进行自然知识、野外知识以及公园文化特色的教育,以增强青少年对环境与社会的责任感。体育运动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徒步、攀登、野营等活动项目。“青少年护林员”项目就是国外国家公园开展的一种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休闲体育项目,青少年只需要交纳少量的费用就可以参加为期数周的活动项目,在专业护林员(公园员工或者有经验的生物学家等)的带领下学习自然知识,参与徒步旅行、探险教育、野营与野餐等活动。优秀的参与者还会受到表彰和奖励。
体育与探险相结合。由于国家公园保护完善,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面积广袤的荒野地、绵长的海岸线、高耸陡峭的悬崖等,因此,寻求刺激和挑战的探险活动成为部分游客的目的之一。探险活动要求游客具备较高水平的体能并经过一定的身体训练,还要配备足够的户外体育工具。
体育与原生态体验相结合。与挑战自然需要较高的体能不同,体验原生态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体验与感受,以及与自然和当地社区融合的游览行为。游客可以白天游览无人知晓的荒野地带,晚上回到公园舒适的自然小木屋,体验别有风味的自然生活。
体育与公园内外相融合。由于国家公园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些体育娱乐项目和服务设施无法(或受到一定限制)在公园内设置,如蹦极、狩猎等。公园管理局鼓励在公园附近社区开发私营的游客休闲娱乐和服务项目,并且与邻近的附属区建立合作关系,以满足游客娱乐活动的需求。
此外,许多户外教育学校和生态旅游经营机构也将目光瞄向资源丰富的国家公园,成为推动公园生态休闲旅游与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动力。
二、公园体育设施开发的适度性
国外国家公园大多规定娱乐及体育设施应融入公园环境。例如,公园一般不建设全套的游乐设施, 但允许建立规模适度的儿童游乐场、团体野外露营的户外运动场地,公园一般对露营地场所的数量有所限制,公园设施建设应尽可能考虑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等。通常情况下,国家公园允许设置的体育娱乐活动设施包括船只、野营场所、自行车、马匹、潜水器械、滑雪器械、攀岩设备、游泳设施、越野汽车、滑翔伞等, 这些娱乐设施必须符合公园的规定,并经过评估和许可后才能投入建设。
三、公园管理体制的法制化
国外国家公园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设有相对应的法律条文,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规范体育旅游的发展。例如,自1872年起,美国国会通过了《黄石公园法案》, 《国家公园事业许可经营租约决议法案》、《国家公园及娱乐法》和《国家公园系列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得公园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土地保护、讲解与教育、公园设施、项目经营及资源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法律层面上保障了国家公园旅游业的有序发展。
四、运作机制的公益性与市场性
在联邦制国家,国家公园的主要资金大多来源于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公园管理部门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 而是从事基本的公益性服务。但为了提高公园资源的利用率和游客的享受感,公园采用了差异化服务方式。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服务与商业性游客服务等是采取特许经营和商业用途授权方式进行,通过授权一些商业实体在公园适宜的区域开展相应的娱乐体育活动,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四、伊春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一)打造旅游品牌。
以创建名牌企业、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引导旅游景区差异化发展,九峰山养心谷景区于2016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黑龙江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市首批“十佳特色山庄”,荣林都“十大最美景区”等称号,大丰河漂流、金山鹿苑、峰岩山寨、金祖峰先后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此外以红色抗联、林业文化、金祖历史等为背景打造的中国·冰湖雪村、白山红松原始森林、金博园、金秘洞等景区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化运作。旅游景区从原来的一家增加至现在的近20家。
(二)推进智慧旅游。
借助智慧旅游电子化的平台,在伊春市率先进行区域联票联营。实现重点景区Wi-Fi、3G、4G无线网络覆盖,建设景区信息管理系统,为游客提供景区电子信息资讯、景点介绍、电子导览、在线预订及支付等服务,建设景区电子票务系统,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
(三)加强行业经营。
2017 年为将旅游商品与金山特色文化有机结合,改造了金山小镇木雕艺术馆,并鼓励商家做“千年金祖情”旅游衍生商品的制作推广。借助“森林铁人三项赛”的举办,设计制作纪念币和旅游吉祥物“金山狍子君”并推向市场。
五、德国美食文化发展历程?
德国的美食——如果说要追根溯源到中世纪的时候,“美食”两个字可就有些名不副实了,因为中世纪的德国,即使是最奢华讲究的贵族,吃的东西都算不上太精致多样,而我们印象中欧洲的餐桌上应有的内容,则是到了近代以后才出现的,早期的贵族食物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然而与之相配的餐桌礼仪却繁复得令人咂舌。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地的美食传播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说起德国今天享誉世界的好吃的,也是不胜枚举啊!啤酒当然是第一位出名的。
然而殊不知在中世纪时期,啤酒只是属于下层民众的低等饮料,贵族不屑于像农民那样用桶一般的容器大口大口吞下啤酒,他们更愿意选择品味量少而精美的葡萄酒,到了后来,啤酒才逐渐变成了德国普遍的大众饮品,并且摇身一变还担当了重要的社交媒介,人们喜欢在啤酒馆聚集谈论从生活琐事到政治民生的各种话题,啤酒馆也成为了德国极其重要的交际场所。
除了啤酒,香肠也是德国人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图林根红肠、法兰克福小香肠、士瓦本人喜爱的黑香肠,以及上次的文后筠蛋看见读者盆友提到的慕尼黑白肠(?),这个孤陋寡闻的我没有了解,如果读者盆友愿意告诉筠蛋有多好吃那就么么扎了!!
最后呢还有蛋糕,德国最出名的蛋糕莫过于黑森林蛋糕,筠蛋第一次知道这种蛋糕的时候,还以为是巧克力做的状似黑森林得名,而实际上呢正宗的黑森林蛋糕一点也不黑,它起源于南部黑森林地区,最美味的核心在于香甜的奶油和可口的樱桃~看来筠蛋吃过的黑森林蛋糕都是顾名思义的糕点师再创作的结果啦~~可是呢,虽然我们说了这么多德国本土的美食,据筠蛋的盆友说,柏林街头最受欢迎的餐馆还是中餐馆。Emmm……
这不禁让筠蛋想起了去年冬天,冷成冻蛋的我最想对鼓吹日耳曼民族高贵论的希特勒总裁说的一句话——没有火锅的民族没有灵魂……(杨清筠/时拾史事)
开个玩笑~德国今天的美食就交给大家亲自去一探究竟,读者盆友可以抓住机会去德国尝尝,要和筠蛋分享心得就更好啦~筠蛋要给大家讲的是千年以前的德国,那些欧洲最讲究的贵族餐桌上都有什么。
德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国家,可以说是在1871年以后了,在此之前尽管曾经有“神圣罗马帝国”这么牛比闪闪的称号,但也仅仅是个称号而已。中世纪的德国分裂散落、支离破碎,从南德到北德很难从文化上看出来是属于一个国家的,因此,德国的贵族也就无法呈现同法国那样价值取向、审美需求趋于统一的样子,而是像他们的国家文化一般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习惯。
不过,最大的一点相同之处在于,这些从“蛮族”顺延下来的“贵族”,依然保持了古老日耳曼部落热爱战斗、追求朴素简单的奢华的品质。他们认为“大”就代表了地位和慷慨,所以桌子上的食物不求卖相,只求量足够大,德国贵族的餐桌上主要以肉食为主,因此整只的禽类、整条的鱼,甚至是整头的小牛都会直接搬到桌子上以显示主人的地位。这些肉品种类包罗万象,除了自己养殖的禽畜,更多的是贵族外出狩猎获得的战利品,山羊、野猪、鹿是最常见的,偶尔还能吃到天鹅一类比较少见的飞禽,这些野味是提升主人家地位最好的“门脸儿”,因而大量出现在贵族的宴会上。
16世纪最有名的巴伐利亚公爵的婚礼,奢华到了极点,光是鹿就吃掉了200头。贵族成员们为了显示自己家大业大的不凡地位,常常拿请客的规模作为攀比的依据,就连普通的贵族举办的宴会上,消费几百只羊也并非罕见的。。不过呢,这样的行为细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实在有碍观瞻,大头的牲畜不仅显得笨拙而且客人的吃相也会因此变得粗鲁,真正有涵养的人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吃法的。所以,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能一顿饭吃整头牛也不算多奢侈的时候,德国贵族便放弃了这种“以大为贵”的思路,改为小规模地就餐了。
那么这么多的肉类,德国人一般是怎么吃呢?尽管他们介绍烹饪的书籍不少,14、15世纪德国的烹饪类专著已经大量出现,研究德国史的学者也对贵族的饮食状况评价很高,可筠蛋怎么看怎么觉得德国人吃的东西太简单,他们对新鲜肉类最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烤制,烧烤虽然好吃但是吃几顿就腻味了。而新鲜的肉吃不完就要用大量的盐、香料腌制起来,有钱的贵族不仅能用葱、薄荷、香菜这些本地产的香料调味,还能用到胡椒、肉桂、豆蔻这样进口的昂贵香料(我们知道后来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一个极大的诱惑就是去寻找和黄金一样珍贵的香料),为了配合放了大量盐和香料的肉类,德国人不得不在烹饪的时候佐以辛辣的调料中和这非同一般的重口味儿……嗯,我觉得那会儿的贵族很有可能嘴巴常年起火泡。可能是因为腌肉太咸,德国人很喜欢糖类,然而蔗糖的加工技术他们却一窍不通,所以糖一直依赖进口,直到十字军东征之后才学到了东方的制糖技术,吃不起昂贵的蔗糖,德国人一般就用蜂蜜来获取甜味(……这才是奢侈啊~~~),因为11磅糖就能买一匹马了!筠蛋好想穿越回德国卖糖哇。说了这么多,经过这种黑暗料理端上德国贵族餐桌上的菜又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举个栗子,这是1485年科恩腾城堡主教在斋戒期间的食谱:
白面包蘸杏仁酱;(因为斋戒期间奶制品是不允许吃的,所以都用杏仁代替)
水煮鱼;(真·水,煮,鱼。不是你爱吃的那种)
烤鳟鱼和卷心菜;(好像变好吃了一点哈~)
葡萄酒烧虾肉加香料;葡萄酒煮鱼(有点黑暗了啊!)
杏仁乳煮米饭;(这什么味道)
面裹葡萄油炸;(还记得武林外传李大嘴发明的酥炸小黄瓜吗)
综上所述,德国贵族的饮食只是相对于他们国家的平民比较考究而已,在我等吃货看来实在是不行,再观同一时期的中国,饮食结构简直了——参见我号的古代食堂系列之金瓶梅中的美食,我的师叔小昭教你实力甩神罗皇帝三条街。
吃的东西挺简单,餐桌礼仪可一点也不饶人。要说德国的餐具在中世纪真是少得可怜的,吃饭的时候会有一个身材必须要很养眼的侍者在一旁用刀子为大家切肉,刀子是公用,而叉子则是近代才有的,所以当时贵族们一般都用手抓东西吃,为了体现身份,必须有礼貌地用三个手指接过分给你的食物,汤碗、饮料杯等等因为数量有限是需要几人共用的,所以喝汤的时候切忌用嘴巴吹,更不能嘴巴里的东西没嚼完就去喝饮料,这会让和你共用餐具的客人感到非常不爽。每个人面前会有一个木板或者一片面包当盘子放食物,面包用完了则拿去喂狗抑或送给吃不起饭的穷人。
六、中国民族旅游发展历程?
社会的开放与进步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全境开放。民国时期的各届政府对入境旅游的管理也非常宽松,这样为大量的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了条件。另外,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法令,承认人们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广泛传入中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也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政治条件。
七、简述旅游法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旅游立法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为了保障现代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在颁布的众多民事和经济的法律和法规中,十分重视对旅游业的法律保护。但是,由于旅游活动领域存在着某些不同于一般经济或民事关系的特殊的权利义务。仅靠通用性法律的一般原则和规定,不足以调整这些特殊的权利义务。这样,调整旅游社会关系的专门法律法规也不断出台。所以,目前我国有两类法律和法规调整旅游社会关系。
一类是通用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尽管这些法律从立法意图上不是专门针对旅游社会关系制定的,但事实上它所提供的法律原则和规定也适用于旅游事业。
另一类是专门调整旅游关系的法律、法规。旅游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旅游专门立法工作起步较晚。1985年5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旅游业管理方面的法规。该《条例》施行后,相继有几十个专门法规问世。这些法规在实践中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的旅游法律、法规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条理》、《导游人员管理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旅游投诉暂行规定》、《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
八、上海春秋旅游发展历程?
春秋国旅成立于1981年,在中山公园2平方米的铁皮棚子起家,历经23年发展,目前已拥有两千余名员工导游,营收愈30亿元,业务涉及旅游、航空、酒店预订、机票、会议、展览、商务、因私出入境、体育赛事等行业,是国际会议协会(ICCA)在中国旅行社中早的会员,是第53、54届世界小姐大赛组委会指定接待单位,是世界顶级赛事F1赛车中国站的境内外门票代理,被授予上海市旅行社中著名商标企业。
九、19世纪德国教育发展历程?
19世纪初期,德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
它是在新人文主义思想运动影响下进行的,领导这场改革的是当时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新人文主义代表 K.W.von洪堡。
改革后的普鲁士学制, 为双轨制。
其中,一个是为地方资产阶级子女办的由预备学校或家庭教育、文科中学和大学组成的学术教育系统;另一个是由国民学校与职业教育机构组成的,旨在训练守纪律、虔敬上帝和忠于统治阶级的臣民的穷人子弟学校系统。
十、中国民族旅游发展历程和特点?
社会的开放与进步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全境开放。民国时期的各届政府对入境旅游的管理也非常宽松,这样为大量的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了条件。另外,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法令,承认人们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广泛传入中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也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政治条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