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湘西这个地方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1956年成立湘西自治州的时候,就是为了照顾民族的特别的政策。所以给予了可以自治的权利。像现在已经成立70多年了,每到9月20号的时候,湘西自治州都要放假一天。湘西自治可以制定一些当地的民族政策。但是必须在国家宪法的框架内。
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点?
湘西州民俗风情浓郁,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等,是文化部授予的湖南唯一的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民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被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凤凰古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座(龙山里耶古镇、永顺王村古镇、泸溪浦市古镇、花垣边城镇)。
民族民俗传统节庆活动多彩。拥有苗族四月八、赶秋、土家族摆手节等一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历史传统悠久的节日品牌。
湘西人最讲义气,重感情,热情好客,吃苦耐劳,忌欺骗,易轻信,好打抱不平,能歌善舞,信巫尚鬼,尚武好斗,崇奉覃后王、向王天子、梯玛以及五谷神、公王神、土地神、社神等,一批“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等民族特色的节日,多姿多彩,展示了湘西各族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热爱和民族文化自信自觉。
三、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塘坳乡邮编是什么?
重庆市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邮编 409900邮政编码 相关镇/乡 409900 王家湾, 付家院, 中和镇兴隆村, 中和镇构皮村邮编 409902 钟灵乡红砂村, 钟灵乡上坝村, 钟灵乡龙塘村, 平凯镇大教村邮政编码 409903 官庄镇鸳鸯村, 官庄镇晓光村, 官庄镇跃进村, 官庄镇牛角村邮编 409904 龙池镇新安村, 涌洞乡大面村, 宋农乡小王村, 宋农乡大队邮政编码 409905 海洋乡增产村, 海洋乡一支村, 保安乡, 海洋乡先锋村邮编 409906 官舟乡龙南村, 官舟乡官城村, 岑溪乡, 岑溪乡两河口村邮政编码 409907 雅江镇响古村, 峨溶镇大坪村, 峨溶镇黄瓜村, 峨溶镇长江村邮编 409908 兰桥镇地城村, 兰桥镇正树村, 梅江镇三岔村, 梅江镇兴隆坳村邮政编码 409911 清溪场镇溪西村, 清溪场镇永进村, 清溪场镇巴盘村, 孝溪乡上屯村邮编 409912 溪口乡佛山村, 溶溪镇, 溪口乡白岩头村, 溪口乡龙盘村邮政编码
四、湖南邵阳到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多少公里?
650公里。 补充: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与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毗邻,326国道和319国道贯穿全县。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2450平方千米,边境线长320公里,总人口61万人(2004年)。
五、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什么意思?
以这两个少数民族为主要民族而设的行政自治区域。
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特色景点?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西麓,这里是宜居的归处,养生的天堂。杭瑞高速、印秀高速、印沿松高速穿境而过,从印江到铜仁凤凰、遵义机场分别只需1.2小时、1.5小时。
印江,是吉祥的福地。梵净山五分之三的面积在印江,独立险峻的金顶,神奇怪异的蘑菇石、慈容安详的万米睡佛,栩栩如生的剪刀峡、黑巷子、薄刀岭,令人叹绝!形似“睡美人”的大圣墩自带神话,更显神秘。漫步在印江河,闲游在长寿谷,仿佛处处结善缘,时时遇贵人。
印江,是文化的厚土。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各族人民创造了土家山歌、花灯、傩戏、过赶年等民族文化,修建了吊脚楼、文昌阁、风雨桥等古老建筑。唐贞观年间梵净山就已名扬天下,皇家修建了护国寺,朝者如云。清末,书法艺术鼎盛一时,纵横书坛的就有王道行、周以湘、潘鹄臣、严寅亮等。
印江,是红色的圣地。在木黄会师纪念地,可以看到红军长征历史上首次会师的历史沧桑,可以品读任弼时、贺龙、萧克的传奇人生。
印江是避暑的天堂。行走在“梵净天池”,带给您顺心如意。山谷草木深,你可以听鸟语,闻花香。清泉石上流,你可以品甘甜,见清心。煮酒茶叙、人约黄昏,印江是洗涤凡俗的清幽之地。
印江是美味的故乡。这里的美食兼具川渝湘特色,豆浆粉、绿豆粉、荞面条、金豆腐、酸芋荷等美食,让人唇齿留香,魂梦牵绕。梵净翠峰、梵净蘑菇、长寿柑、绿壳蛋等绿色食品,是安慰情怀、唤醒味蕾的珍品。
梵净山云卷云舒,文昌阁月圆月缺。我们诚邀您到印江领略民族风情、畅游百里梵净、独揽高处明月,尊享山岚清风。
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哪里?
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北与省内张家界市桑植县、永定区交界;东南与省内怀化市沅陵县、辰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相邻;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西与重庆市黔江开发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接;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宣恩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 面积15468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也是我生长的地方,这里山好水好,人民勤劳,善良,质朴无华,热烈欢迎各位看官来我们湘西旅游。。
八、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跟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什么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而已,都属于少数民族。
九、土家族和苗族有什么分别?
两者主要是语言上的区别,
苗语是苗瑶语族苗语支下的语言,语法顺序是主谓宾
土家语(毕兹卡语)是藏缅语族下的语言,语法顺序是主宾谓
和土家族相邻的是苗族中的东部方言支系。
就我本人在湘西生活这么多年,两个群体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上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不同在于土家族过赶年,提前一天到两天,摆手舞等,住房是吊脚楼(官方说法)。
东部苗族虽然也有住吊脚楼的,但根据本人观察,住普通瓦房的更多。
多说一句,凤凰古城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因为这里原本是屯兵驻地。
至于服饰方面,网上的苗土一直在争吵。我介绍一下两个民族服饰后,大家应该会明白争吵的焦点是什么。
土家族和东部苗族的服饰都严重的满化,说是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清朝大众款也不为过,特别是已经没有了裙装。
本人非土家族,加之土家族的服饰保存情况也不是很好,所以无法对土家族的服饰进行分类,只能贴一些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主要是女装吧,男装的特色并不明显)。
图一是湘西州民族志上的土家服饰
州庆服饰中比较接近传统服饰的款式。(来自网络)
这个看图片也知道,里面的女人是土家族识别第一人田心桃(来自网络)
接下来是湘西州博物馆展示的土家族男女装扮。其实连着看几幅图片我本人能找到的共同民族特色就是西兰卡普和男性的云勾纹吧,
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见过身着这几种服饰的人(不知道湘西北部的网友能否出来说明一下保留情况)。
部分地区的土家族强调土家族以前是缠白色头帕的,不过苗族也有类似的情况,现在均已经不常见了。
接下来是和土家族相邻的东部苗族。
以上两幅是湘西州博物馆展出的东部苗族服饰,可以说男装根本就是清朝的男性服饰了。在实际中,东部苗族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服饰(以女性服饰来分类的话)。
第一种,主要分布在湘西凤凰县和贵州松桃县,所以有的称为松凤式或者凤松式,又因为服饰肩部有云状条纹被称为云肩式,和后面要介绍的第二种服饰相比,他们的衣襟转角呈曲线。
湘西州州庆服饰设计,无视图中的百褶裙,因为如今只存在于凤凰山江的博物馆里。(图片来源网络)
实物图如上(图片来源网络)
贴一张没有围兜的,以便观察衣襟的特点,方便与接下来的第二种作区分。
然后盛装是这样的,主要是多了银饰和披肩,而且他们头上戴的是银围头,而非大部分人印象中苗族女性所戴的银冠,至于区别,银围头必须固定在头帕上,银冠则不需要(虽然传统戴法也会包头帕,图片来自网络)。本人怀疑松凤式苗族的头帕缠的那么高多是为了方便固定银围头。
第二种,分布于湘西的花垣县、保靖县南部、吉首市西部和古丈县西南部,所以称花保式。
特点是衣襟有明显的直线转角,又称胸襟式。之前贴过的州博物馆的土家族女装也有这样的转角,不知道是从哪收集的式样。
州庆服饰,转角,大家应该能找到吧。(来自网络)
实物图(来自网络)
盛装状态,忽略图中的下半部分。花保式不但没有银冠,而且也没有松凤式的银围头。最高级形式也只是在头帕上以银叶点缀,胸前则喜欢佩戴银锁。(来自网络)
不过在花垣县靠近凤凰县的雅酉镇,也有以花保式服饰为基础,混搭松凤式银围头的类型。找不到图片,大家脑补吧。
第三种,主要分布在湘西的吉首市东部,古丈县东南部和泸溪县。官方定义为吉泸式。
因为其最大的特色是挑花纹饰,所以又称挑花式。
州庆图样,看见凤穿牡丹想到李小冉,模特也有点像。(来自网络)
实物图是这样的,这支苗族原本有没有银饰本人不太清楚,但如今有这样的搭配,(来自网络)
图片依旧来自网络。其实搭配挺自然。
看到这,可能有网友发现第三种和前面两种貌似不是一个风格的,其实不但服饰有区别,
就连语言也有区别,前面两种服饰都属于东部方言西部次方言,自称为(雄)
而第三种属于东部方言东部次方言,自称(叟、孟),语言中有西部次方言不存在,但中部苗语中存在的发音,所以他们的来源比较复杂。苗防备览把这支称为仡佬,于是有人认为是仡佬族苗化而来,
但中部苗族中也有一支自称(噶闹)的支系,而且结合他们的语言特点,我更倾向他们是中部苗族融入而形成的。
以上三种苗族服饰目前在民间仍有很高的出镜率,但多半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在穿,所以也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州庆服饰还有其他样式,男装样式多属于后天再加工。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次湘西州的州庆服饰设定简直良心,没有以往那么强的浮夸风,而是注重本土的特色。
想必大家印象里的苗族服饰是这样的吧(来自网络)
这是中部苗族的特色,主要分布在贵州黔东南州和广西融水大苗山一带。最明显的特点是图中银冠和银项圈,原本是凯里和雷山部分支系苗族所佩戴。如今早已成为了苗族的标志,就连东南亚也能见到其身影(有部分侗族和水族也带这种银冠)。
这样的银冠和银项圈传入湘西大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于凤凰古城刚开发的时期,所以很多东部苗族的九零后都以为是东部苗族原本就有的。自从了解了各支系的服饰风格后,我对东部苗族服饰搭配中部苗族的银饰是满满的违和感。比如下面这样的:
图中的银冠和银项圈都直接取自中部苗族,而裙装则有中部苗族巴拉河支系的风格,但上半部分衣服又是东部苗族松凤式的,颜色还是特别艳俗的大红色。我个人认为是一件非常失败的混搭款式。(图片来自网络,对衣不对人)
银饰传遍全国也不是好事,毕竟树大招风,这种银冠和银项圈很快便被土家族地区的景点拿过去用了(和外地的旅游开发商脱不了干系),其实用了也没什么,毕竟很多景区都有出租各种服饰来提供拍照时使用。不妥的就是开始有不少人言之凿凿说这就是土家族的服饰,解释是因为苗族和土家族住得近,所以有点像,可和土家族住得近的东部苗族的传统服饰并不是这样的(不得不说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这些言论,我也能理解是土家族青年被带偏了的后果,所以我还是希望新一代土家人能了解了解自己的文化,至少分清哪些服饰不是土家族的吧。。。
有答主说恩施对土家族的文化保护的好,我本人是持保留意见的,因为喜欢拿中部苗族服饰去当做土家族招牌的第一是张家界,第二就要属恩施了。如果文化真的保存的好的话,就不至于拿别的民族的服饰来装点门面了。
关于苗族银头饰的演化历程很清晰,最早头上只有缠头(这个脑补都可以)
然后开始在头帕上点缀银叶,参考花保式盛装
点缀的银叶越来越多,连成一片,便形成银围头,参考松凤式盛装
银围头再进一步便形成最有标志的银冠了,
不过在向银冠演化的方向也出现了别的样式,比如
中部苗族黄平支系的银凤冠,戏称为蘑菇头,顶上带有一支银凤凰(来自网络)
施洞支系(来自网络),
巴拉河支系,标志性的牛角和裙装(来自网络)
据不确定的数据显示,中部苗族服饰在两百种以上,总之看到银饰繁多的苗族支系,十有八九来自中部苗族。
西部苗族的服饰也被土家族景区用过,不过没有中部苗服那么严重,大致造型如下图(来自网络)。特征是没有或少有银饰,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珠子。
本人是第二次说土、苗服饰的问题了。不过上次主要是吐槽土家族服饰,这次主要说的是苗族服饰。本人其实还是很羡慕中西部苗族都保留了裙装,毕竟本人的直男癌审美还是觉得女性穿裙子更好看。
然后说了这么多,土家族和苗族的服饰像不像,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十、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特色?
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文化浓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