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西班牙的四大古王国是哪四个?

极地旅行网 2023-09-30 13:49 编辑:admin 283阅读

组成西班牙的四大古王国是哪四个?

Leon,Aragon,Castilla,Navarra

仿古航海依旧继续讲述了什么?

现代航海探险的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大发思古之幽情,热衷于仿古航海,借用没有动力装置的简陋原始的航海工具,如木筏、独木舟,或者是古老的平底木帆船,以证明和体验先辈们创下的伟大的航海业绩。

20世纪首先用史前航海工具进行跨大洋航海探险的是挪威人托尔·海尔达尔。海尔达尔是位酷爱考古的人类学戚晌高家,他曾在1937年到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进行长达1年的野外考察谨腊,对居住在群岛上的土著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来源,产生了强烈兴趣。这些岛屿大多由珊瑚礁构成,面积很小很小,远离大陆,孤悬汪洋中。岛上的居民肯定是从附近大陆迁移来的,海尔达尔认为他们的文化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很可能他们就是来自南美大陆。但当时大多数历史学权威不赞同他的看法。为了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也正如海尔达尔本人所说的“人们对一次探险比对一份文稿更有兴趣”,他决定仿照古代印第安人可能采用的航海方式——用木筏借助风力和洋流漂渡滔滔太平洋。

1947年4月28日,海尔达尔和5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跳上用9根秘鲁特产的轻木圆木扎成的木筏“太阳神”号,从秘鲁卡亚俄港出发,西入太平洋。木筏上搭了个草棚,还扯起风帆,一切尽量仿效古印第安人航海的样子。他们除了自备食物,也打鱼和捞水里的浮游生物煮熟当饭吃,并搜集雨水补充淡水。经过101天的艰苦搏斗,他们战胜了暴风、巨浪和鲸鲨等的袭击,于当年8月7日在南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岛的一个珊瑚岛上胜利登陆,航程881.6千米,轰动了全世界。他们的木筏后来被安放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航海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

1970年,已经步入晚年的海尔达尔仍壮心不已。为了证实腓尼基人早已到过美洲的理论,他又组织和领导了另一次远征。他仿照古埃及王墓壁画上所描述的式样,制造了一艘由纸草秆编成的帆船“拉二”号,从非洲西海岸的摩洛哥启航,横渡大西洋,历时57天,安全抵达中美洲的巴巴多斯岛。这次探险证明,地中海的古代文明很可能是通过这种途径传播到美洲的。在进行仿古式的航海探险时,海尔达尔特别注意,从航海用具、食物,到掌舵的方法,都力求与史前人相似。当然,他们也随身携带一些现代用品,如测定方位用的六分仪、无线电收发报机和一些罐头食品等。

1977~1978年,海尔达尔又仿照古代苏美尔人所乘草船式样,制成另一艘纸草秆帆船“底格里斯”号。他们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会合处下水,经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然后向西南驶往红海口。由于当时中东地方有战事,“底格里斯”号最终没能抵达原定的目的地埃及。不过这次航海在很大程度上向人们说明:远古的中亚细亚人、印度人和埃及人,能够避开沙漠和高山的障碍,在海路上保持联系。海尔达尔把自己的探险经历写成多部著作,被翻译成60多高尺种文字,畅销全世界。

受到海尔达尔的启发和鼓舞,以后至少出现了3次木筏仿古航海探险。3名年轻的加拿大人在1956年夏天乘自制的木筏出海,在寒冷的北大西洋经过88天漂泊,饿得半死不活地到达英格兰。1970年5月29日午夜2点,又一艘木筏驶离南美洲厄瓜多尔的依哥达海岸。他们比海尔达尔走得更远,随太平洋的海流漂流了1.3万多千米,于11月3日穿越险象环生的大堡礁,来到澳大利亚东海岸名城悉尼。木筏上载着马克等4个不同国籍的探险者:1个西班牙人,1个法国人,1个智利人,还有1个加拿大人。他们想证明古代南美印第安人可能也是这样来到澳大利亚的。1984年5月22日,以35岁的律师罗伯托·巴拉干为首的五位阿根廷人,也驾驶木筏,从非洲西北的加那利群岛向西航行,历时52天,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瓜伊拉登陆,行程6000千米。他们的木筏长13.6米、宽5.8米,筏上也有一间茅草小舱,桅杆高11米,挂着一张方形的帆,这些都是仿照传说中3500多年前非洲人的木筏做的。他们的目的是要印证那时候的非洲黑人就有可能乘木筏跨越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假说。后来这艘饱经风浪的木筏,被置放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共和国广场高大的独立纪念碑旁,每天吸引着众多的过往游人。

在英国北爱尔兰,传说公元5世纪有个传教士布伦丹,乘牛皮筏从爱尔兰岛出发,经过冰岛和格陵兰,到达加拿大的纽芬兰岛,在哥伦布之前早就发现了美洲。1974年,33岁的英国牛津大学地理学家蒂姆·赛弗林决心亲身相试,他经过3年的艰苦准备,把一张张牛皮用皮带(共长3.5千米)绑扎、用胶黏合起来,制成一艘约11米长、2.5米宽的牛皮筏子,定名“布伦丹”号。1976年5月17日,赛弗林带领4名伙伴,坐在这只皮筏上,从爱尔兰西南部布伦丹湾出发,采用古代的航海技术扬帆远航。他们用了整整1个月时间,漂泊2000千米,在6月17日来到冰岛。由于北大西洋的风暴季节即将到来,只好停在这里耐心等待。直至1977年5月,“布伦丹”号才继续剩下来的更加艰险的3000千米的航程。他们遭遇了大雾、风暴、巨浪和滚滚而来的浮冰,穿过世界最可怕的格陵兰沿海水域。在那里,他们的皮筏子曾被尖利的冰棱刺破,海水涌进船舱。5个人在一个晚上平均每小时向外泵水2000次,才使皮筏没有下沉。天亮时他们找到船壳破口,然后又奋战3小时,一次次跳进冰冷刺骨的海水,才堵住了漏洞。最后他们终于在6月20日到达目的地纽芬兰。

1980年,还有7个25~35岁的日本青年,出动一艘双船身的独木舟“冒险”号,在波浪滔滔的太平洋上航行6个月,飘荡了1.6万千米。他们的独木舟长13米,重7吨,船身白色,带一个鲜艳橙色的三角帆。“冒险”号于5月8日离开日本,在7月初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然后再一直沿着美洲西部沿海航行,于11月2日到达终点——智利的阿里卡港。此举是要向人表示,日本人在哥伦布之前可能已发现新大陆,而一些美洲印第安人中可能有日本祖先的血统。

阿拉伯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中,有一篇《辛伯达航海记》。故事中的辛伯达是位酷爱航海探险的阿拉伯人,他在27年中曾进行过7次航行,遭遇巨鲸、神鹰、大蟒、魔鬼,见到过许多异国风情,还曾到过中国沿海,留下一连串冒险和浪漫的故事。据说这个古老的传说,主要是以一位名叫艾布·欧贝德·本·卡希姆的阿曼古代航海家的经历为原型的。他于公元8世纪初乘坐双桅木帆船,第一个越阿拉伯海,跨印度洋,到达中国现在的广州,开辟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阿拉伯—中国的海上“香料之路”。1980年阿曼国庆大典之际,为验证古代辛伯达航海历险传说的可能性和真实性,以40岁的蒂姆·赛弗林船长(就是他在4年前驾皮筏横渡北大西洋)为首的20名船员,驾驶着一条命名为“苏哈尔”号的仿古双桅木帆船(长26.5米,宽6.4米),于11月23日在隆重的礼炮声中离开首都马斯喀特港,扬帆远航。他们采用古代的导航法,沿着古航道,经过阿拉伯海,印度洋、斯里兰卡、苏门答腊、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历时222天,行程1.1万多千米,于1981年7月1日驶抵中国广州珠江口岸,奇迹般地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现代辛伯达航行”。他们以自己大无畏的探险行动,说明古代富有神话传奇色彩的航海故事也是有一定根据的。结束历史使命的“苏哈尔”号,后来被陈列在马斯喀特市布斯坦宫前面一个街心花园里,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24岁的法国青年尼埃尔·吕蒂昂斯很早就梦想飘洋过海,了解世界。航海首先需要一只大帆船,他知道中国古代在航海方面是首屈一指的,比西方早5个世纪造出了帆船驶向大海。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中国有关部门,广州造船厂同意为他建造一艘中国式传统木帆船。由于这艘仿古船只是法国埃勒夫·阿基坦石油公司出资赞助建造的,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埃勒夫”号,船长25米,宽6.8米,有3张大帆,排水量700吨。1981年6月,由10个不同国籍的27名男女青年,驾驶“中国埃勒夫”号从广州起锚,征服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再沿非洲大西洋西海岸北行,行程5.5万千米,终于在3年后的1984年10月驶抵巴黎美丽的塞纳河畔。在国际航海史上,这是第一艘从远东驶到法国海岸的中国式帆船。

为纪念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北美登陆1000周年,由船长托塞特和10名船员驾驶一艘复制的9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单桅帆船“盖亚”号,于1991年5月从挪威启航,在战胜了狂风恶浪和冰山之后,于8月2日缓缓驶入加拿大纽芬兰省东海岸的小镇朗素梅多。

1992年是马可·波罗海上丝绸之路航行700周年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围绕这两个千载难逢的重大节日,各国航海探险家又在大力策划各种“重走老路”的仿古探险活动,以资纪念。

据史载,马可·波罗在元朝服务了17年之久,后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于1292年带了100多名护送人员,乘船护送17岁的阔阔真公主出嫁波斯,然后返回家乡威尼斯。他开辟的这条航线就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1990年,英国现代海上探险家韦恩·莫伦医生,带着妻子和11岁的儿子、7岁和3岁的两个女儿,驾驶一艘自己设计的仿中国古代的平底木帆船“阔阔真”号,从香港试航到上海。“阔阔真”号长23.1米,宽5.1米,排水量75吨,三桅,主桅高20.7米,船尾画满了中国风格的装饰画。莫伦打算仿效当年马可·波罗的海上之行,由中国福建的泉州港启航,穿过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再经红海和地中海,最后抵达亚得里亚海的意大利古城威尼斯,沿途将进行与马可·波罗时代有关的航海、考古、植物和其他研究。并计划在游历了欧洲各港口之后,再穿越大西洋,于1992年到达美国的巴尔的摩。随后他将在马里兰大学讲授东南亚的海运考古学。他说:“此次海上航行的全部将会成为马里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莫伦的马可·波罗旅程研究与仿马可·波罗旅程航行的考察计划,曾获得1990年洛来克思探险事业精神奖。

1991年,日本“圣玛丽亚号协会”出资对哥伦布乘坐过的木制帆船“圣玛丽亚”号进行修复。7月13日,21名航海探险者驾驶该船,从西班牙巴塞罗那港出发,先驶向当年哥伦布登陆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然后穿过巴拿马运河西出太平洋,于1992年4月回到哥伦布当年的航海目标之一——黄金之国日本的神户港,全程3.1万千米。

西班牙方面则决定派遣与当年哥伦布3艘木船一样的复翻新船。重航一次哥伦布航程。3艘复制大帆船,由西班牙海军负责制造,不仅船体结构相同,而且连所用材料也与当年的一般无异。特别有意思的是,政府决定让哥伦布的后代——第十八代孙威廉·哥伦布,来主持这次探险计划。这对哥伦布家族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和骄傲。威廉是一名海军军官,富有航海经验。国际航海学会预计这支穿起500年前水手服饰的探险船队,将会准时在1992年10月12日的“哥布伦日”(哥伦布首次在美洲登陆的日子)抵达美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