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6次东渡日本路线?

162 2025-04-24 09:01

一、鉴真6次东渡日本路线?

鉴真六次东渡:

第一次

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

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

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第三次

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第四次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

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

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

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

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在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东渡苑内),转搭遣唐使大船。

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二、鉴真几次东渡?

鉴真和尚历经磨难,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三、鉴真东渡为什么失明?

看到了不该看的吧

四、鉴真东渡的背景?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五、鉴真东渡大结局?

最后一次在海上遇到风暴就留在了日本并最终在日本圆寂,鉴真是唐朝时著名的外交家,六次东渡日本,一方面将大唐文化传给了日本同时又将日本的文明带回中国,在六次东渡时历经了千辛万苦,至今在日本许多地方还有鉴真和尚的庙宇受后人瞻仰。

六、鉴真东渡主题插曲?

《鉴真东渡》主题曲《人生只做一事又何妨》剪辑版,迟重瑞演唱。

鉴真东渡 - 迟重瑞

词:林大庆

曲:潘慧强

东赢有多远 盲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 袈裟作舟帆

风雨莫阻挡

合十望生死 宏愿心中藏

普度众生苦 普度众生苦

悲悯万里长

天苍苍 海茫茫

佛陀在 北斗亮

千金一诺终无悔

人生只作一事又何妨

合十望生死 宏愿心中藏

普度众生苦 普度众生苦

悲悯万里长

天苍苍 海茫茫

佛陀在 北斗亮

千金一诺终无悔

人生只作一事又何妨

七、鉴真东渡起止时间?

鉴真先后6次东渡。

第一次东渡,743年,在官府干预下,东渡胎死腹中;

第二次东渡,743年末,在狼沟浦遭遇巨浪,最终将船驶回;

第三次东渡,744年,当地倾慕鉴真的士绅不愿他冒险出发,举报日本和尚荣睿和普照是海贼,于是东渡失败;

第四次东渡,744年,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鉴真被官府送还扬州;

第五次东渡,748年,遇到飓风,船被吹到了海南岛;

第六次东渡,753年,鉴真乘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返回的船只,终于到达日本。

八、鉴真东渡日本什么时期?

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九、鉴真东渡是为了什么?

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传律授戒。鉴真僧众在日本十余年的活动达到了这个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

鉴真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

十、描写鉴真东渡的诗句?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是郭沫若在1963年为纪念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而写的诗句,它热情讴歌了鉴真崇高的献身精神,高度评价了鉴真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