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先农坛的由来?

206 2024-01-17 06:15

醴陵先农坛又名神农殿,初创于清雍正五年(1727),位于县城北郊五里牌籍田之傍,道光六年(1826)毁圮于大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建先农坛于醴陵城东东正街今址,占地约950平方米,座北朝南,砖木石结构,由月台、前厅、回廊、正殿、侧室和庭院组成,共有房屋12间,是醴陵城区现存保护最完整的古建筑。其庄严的殿堂、精巧的仓廪、华丽的坛台等,堪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难得的实物标本。

清雍正五年(1727年),醴陵在五里牌籍田旁建神农殿。籍田为天子、诸侯和地方政府征用劳役耕种的国有田。春耕前,皇帝、诸侯、地方行政长官在先农坛开祭后,在殿前象征性执犁三耕,表示朝廷重农,为春耕开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先农坛于城东现址,占地95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前厅有兰门,过丹墀为正殿,丹墀两边有近3米宽回廊连接前厅和正殿。先农坛东有启春(春牛)坪,为迎春时陈列芒神

1927年1月,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来醴陵,在先农坛正殿楼上召开全县党支部书记和区农会委员长会议,听取各地汇报,赞扬了农民的革命行动,痛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诬蔑和毁谤。在各地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农民运动指示了前进的方向。1972年,定此地名为“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并拨款修葺。1976年,在先农坛右侧建陈列纪念馆,占地920平方米,3栋2层,以走廊相连,展出毛泽东考察农运的有关文物、图片和史料。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先农坛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市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文物局)搬至纪念馆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