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郑和下西洋,不但在明代就是众口纷传、影响深远的盛举,时至今日,也仍是举世皆知、广为传诵的史迹。郑和是云南昆明人,本姓马,他的父亲生三子四女,郑和在弟妹间排行第三。后来郑和入燕王朱棣府中为太监,得朱棣赐姓郑。朱棣即位后,为了取得官方对海外贸易的全面控制,计划派遣庞大的船队下西洋。朱棣想让郑和担任船队总制,事先召见相士袁忠彻入宫询问。袁忠彻说:“郑和姿容丰伟,才智过人在太监中罕与伦比,是最好的人选。”所以,朱棣在1405年颁诏,任命郑和为宝船队的总督,以王景弘为副手,率领船队,远下西洋。
明初的西洋有二重含义:一指南海南部以西的海洋,指位于古里的西洋国。郑和七下西洋,指的是开航古里。从1405年12月,郑和率领的船队初次开洋,到1433年7月最后一次返国为止,前后共计七次下西洋。
第一次,1405年12月至1407年9月2日,到达的国家有占城、爪哇、旧港、暹罗、满刺加、古里(科泽科特)、溜山、忽鲁谟斯(霍尔木兹)、天方(吉达)阿丹(亚丁)。
第二次,1407年12月至1409年8月,船队访问了遥罗爪哇、锡兰山、古里。
第三次,1409年12月至1411年6月,船队去过逼罗、爪哇、古里、天方
第四次,1413年12月至1415年7月8日。船队经过瓜哇、古里、比剌(莫桑比克港)、孙剌(索法拉港)、木骨都束(摩加迪沙)、卜剌哇(希腊瓦)、麻林(基尔瓦)。
第五次,1417年12月至1419年7月17日,郑和奉命伴送十五国使团返国,最远到达霍尔木兹、亚丁和基尔瓦。
第六次,1421年1月至1422年8月,郑和奉命送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节返国,到达印度洋中的霍尔木兹、亚丁、摩加迪沙、布腊瓦和马尔代夫群岛。
第七次,1431年12月至1433年7月6日,船队到过霍尔木兹、摩加迪沙、布腊瓦、亚丁、吉达等二十国。
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其人数之多,船只之巨,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船队中的船只,有宝船、马船、粮船、座船和战船五类。七下西洋每次动用的船只,仅以宝船而论,最高数字是六十三艘,一般都在四十艘以上。第一次出航至少动用了二百艘船,成为以后所次下西洋的楷模。
中国宝船运往各国的货物,如锦绮、纱罗、绫绢以及青花、釉里红瓷器,都是独步世界的产品。各种青瓷盘碗、烧珠、麝香、大黄、肉桂、铁鼎、铁铫、铜器,也是大宗出口货物。从印度洋运往中国的货物更是名目繁多,合计一百八十五种。其中香类二十九种,珍宝类二十三种,药品类二十二种,五金类十七种,布类五十一种,用品类八种,动物类二十一种,颜料类八种,食品类三种,木材类三种。香药、胡椒、苏木和珍宝、棉布,占进口货的多数。
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处在往来西洋的要道的三佛齐地方,被以陈祖义为首的一伙走私商人所占据,接连抢劫货船。所以,郑和在1407年从西洋回朝时,特地驱船到三佛齐查看。郑和派人找到了陈祖义,向他宣谕,要他保证海上的平安。陈祖义是广东人,经常劫掠各地来往货船。对于郑和的宣谕,他因慑于船队兵多势大,不得不说愿意一切照办,一切唯郑和之命是从。但是在暗地里,陈祖义却别有阴谋。他暗自调兵遣将,多方布置,打算趁郑和不备,突出偷袭,将郑和的船队一网打尽。
不料走私集团中另一帮的头目施进卿,对陈祖义早就怀恨在心,所以在获悉了陈祖义的计谋后,派人悄悄通知了郑和,使郑和预有所备。陈祖义按照计划发兵偷袭船队,郑和早就严阵以待了。指挥官兵杀敌,陈祖义部下死伤五千多人,并生擒了陈祖义。郑和把陈祖义擒回朝来,向朱棣献俘。朱棣痛恨陈祖义反复无常,觉得不宜留存,就传旨把他杀了。
这时,正好施进卿派他的女婿丘彦诚前来朝贡,朱棣便下令,在旧港设立宣慰司,任命施进卿为宣慰使。第三次下西洋时,郑和经过锡兰岛,岛王亚烈苦奈尔邀请郑和船队在港湾停泊,而暗地里发兵包围船队。郑和发现这一阴谋,派三千精兵,攻破岛国都城,俘虏了亚烈苦奈尔。
港口的岛兵连忙回军自救,郑和前后夹击,大破岛兵。第二年回朝时,郑和将亚烈苦奈尔押回。朱棣下令赦免亚烈苦奈尔,遣他回国。郑和在归途中,特地绕道吕宋,官谕大明皇帝的诏命。吕宋国王也随郑和入京。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中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