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沙巴岛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使用马来西亚语、华语、英文,由超过30种族群组成,多信仰伊斯孙铅兰教。
这里有着简单淳朴的生活,也有着繁荣进步的经济。在沙巴首府亚庇,游人随时可遇到会讲普通话、客家话、闽南话和粤语的华人,华人是在十九世纪时才大量移民来到这里,华人在当地的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沙巴于1881年至1963年间被英国人统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起自治。1963年9月16日,沙巴加入马来西亚。1984年,沙巴州政府将纳闽分割出来设立成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扩展资料:
沙巴岛位于马来西亚,同时也位于世界第三大正枯岛婆罗洲岛的北上端,西临南中国海,以其金色的沙滩而闻名。
这里处于台风地带之下,终年没有台风、地震、海啸等灾难,故得以“风下之乡”的美誉。未经人工破坏的小岛群、清澈见底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以及山上公园里繁茂的各类动植物都是沙巴独特的宝贵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则清好科-沙巴州
马来西亚沙巴岛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使用马来西亚语、华语、英文,由超过30种族群组成,多信仰伊斯兰教。
名称由来
沙巴早期的历史比较模糊,沙巴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国外的纪录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考古证据。
相传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欢种植一种称为“Pisang Saba”的香蕉,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Sabah”。另一个说法是因为沙巴枝羡处于北半球的台风地带以南,不受台风的干扰,故被称为“风下之乡扒模”,吸引那些到苏禄群岛经商的回教商人停驻以避台风;而在阿拉伯语,“风下之乡”被称为Zir-e Bad,发音接近“Sabah”。[6]
早在15世纪,文莱和菲律宾南部一带的商人已经把这个地方称为沙巴。然而,英国人于1881年统治沙巴后,就把地名改为北婆罗洲。直至1963年,沙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分子,才恢复固有名称。
沙巴早在公元6世纪就和中国有经济来往,在沙巴博物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瓮,足证沙巴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当时中国商人来这里多是为了香料、木材、燕窝等等。中国各朝代古书、史书中都有渤泥的记载,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经踏足婆罗洲了,甚至在中国南京还保留着明朝渤泥国王的坟墓。
文莱王国
1658年,苏禄猛此拍苏丹协助弭平文莱苏丹国的一场内战,文莱便割让沙巴部分北部及东部给苏禄苏丹以作答谢。[8]
沙厅蔽巴岛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由超过30种族群组成,多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马来西亚语、华语、英文。
沙巴岛位于马来西亚,同时姿伏迅也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岛的北上端,西临南中国海,以其金色的沙滩而闻名。这里处于台风地带之下,终年没有台迹此风、地震、海啸等灾难,故得以“风下之乡”的美誉。未经人工破坏的小岛群、清澈见底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以及山上公园里繁茂的各类动植物都是沙巴独特的宝贵资源。
多种语言~因人而异,华人多数会中文,马来人有些也会中文散中清,培御通用的冲前大概是英语~本人是土生土长沙巴人!微博――滑铁卢好事者
马来语,英语,华人呢讲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