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革热的病因传染源易感染人群有哪些?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二、请问登革热是什么病?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
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好象现在没了吧 不多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热 全身肌肉 骨骼 关节疼 极度疲乏 皮疹淋巴结重大和白细胞减少 病死率极低
下面是书上的介绍
登革(dengue fever)一词来自于西班牙语 是装腔作势的意思
乃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 起步态有装腔作势的样子 英语里dandy 即纨 故又名公子热
还有介绍登革热出血热
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 临床特征为起病较慢 发热2~4天后突然加重
发生出血和休克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增多 病死率极高
三、登革热是什么病?靠什么途径传播?
登革热是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之一,各国境卫生检疫所应当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和由国内疫区出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应加强卫生监督,必要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
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如纱窗、纱门、蚊帐,没有防蚊设施者应在室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成蚊。在病人较多的疫区,卫生部门要派出医疗队划片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减少远途就医,防止扩散和降低病死率。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尤其要作好流行区内医院和学校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在灭蚊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蚊媒孳生地。在流行区尽量减少集会。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和对有关人员进行检疫。
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根据多年国内外防治工作的经验,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时,使用杀虫剂杀灭室内外成蚊是必需的和紧急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以使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进行超低容量或热雾喷雾,杀灭孳生地周围的成蚊。室内可以采用合适的杀虫剂剂型,如纸烟剂、块烟剂熏杀成蚊或喷洒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需要到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可用蚊虫驱避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洒在衣领、袜子等处防止蚊虫的叮咬。
四、泰国登革热怎么办啊?
避开人多拥挤的地方,携带中国的药品过去,因为泰国的药有可能对你无效,饮水注意不要喝生水。一般来说问题不大。
五、登革热怎么来的
骨痛热症 (也称登革热),是由骨痛热症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属於黑斑蚊(也称艾迪斯蚊、伊蚊)的白线斑蚊(Aedes albopictus)与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先叮咬患者後,成为「病媒蚊」,其它健康的人可能因这只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偶然病者会恶化至骨痛溢血热症,并进一步出血、休克,甚至死亡。骨痛热症产生的并发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一般来说骨痛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六、登革热是?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