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资源

极地旅行网 2023-06-23 17:39 编辑:admin 204阅读

一、西沙群岛资源

珊瑚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翠绿欲滴,有的黄里透红……珊瑚枝枝杈杈,招人喜爱。其中,较大的被陈列在故宫、大会堂里,较小的常用精巧的盘子盛着,聚集起来供人欣赏。

珊瑚这么珍贵,西沙群岛能是珊瑚堆起来的吗?是的,西沙群岛的大部分岛屿的确是珊瑚堆积起来的。可是,岛上的珊瑚长期遭到风风雨雨的破坏,已失去它的本来面目,只剩下些残片、渣粒了。人们要想得到珊瑚,就得到岛屿的周围和附近的海底去采集。西沙群岛附近的海底,简直是珊瑚的世界!

珊瑚是一种小动物,它的个体很小,成群地定居在岛屿周围及浅海的岩石上。它们用自己分泌的石灰质,为自己营造小房子。珊瑚虫死了,它们的骨骼也是石灰质的,这些尸体粘结在一起,使珊瑚礁变得更加结实。下一代幼小的珊瑚虫在上面继续营造小房子,一代又一代,珊瑚礁越长越大。但是,无论珊瑚礁长多么大,也不能长出海面,因为它们是海生动物,离开海水就活不成。那怎么会形成岛屿呢?那是因为地壳发生变化,珊瑚礁被抬出海面,于是形成了岛屿。它们成群地分布在大海、大洋中。

海洋里有很多珊瑚礁形成的岛屿。可见小小的珊瑚虫,能耐可不小!但这种小动物也有三怕:怕冷、怕暗、怕水混。因此,珊瑚虫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很高:水温要在25℃-30℃之间,深度不能超过60米,海水又要比较明净。而我国的南海正好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在那里形成了美丽的西沙群岛。

二、西沙群岛海底介绍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写海面主要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海水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三、西沙群岛的海洋

可以游泳。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洋度假胜地,拥有清澈透明的海水和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但是游泳时需要注意安全,遵守当地的规定和提示,避免深海潜水和潮汐等情况。同时,要保护珍贵的海洋生态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和损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四、西沙群岛海域

海南省周边的海域只有南海,环绕着海南省。

海南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临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五、西沙群岛2021填海项目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在南海8座岛礁上填海造地,分别是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华阳礁、南薰礁、东门礁、赤瓜礁、永兴岛,吹填总面积约 14.06平方公里。

1.美济岛,吹填后的面积达6平方公里,成为目前中国在南海的第一大岛,岛上建有机场,机场完工后可供客机,战斗机起降。

2.渚碧岛,造岛面积达到4.3平方公里,岛上建有机场,2015年7月开始建设,现在3250米的跑道已经完工。

3.永暑岛,吹填后的面积达2.8平方公里,是中国南海群岛的第三大人工岛,岛上设立了三沙市南沙人民武装部。

4.华阳岛,中国于2014年1月左右开始在该岛礁海域进行了吹沙填海作业,2014年秋大体完成填海,面积0.28平方公里,目前在南沙群岛里面积居第七位。

5.南薰岛,中国于2013年冬开始填海作业,截至2014年11月,填海面积0.18平方公里,使南薰岛的驻守条件大为改善。

6.东门岛,2013年底开始进行填海作业,2015年1月形成了一个7.5万平方米的人造岛屿。

7.赤瓜礁,我国于2013年冬季-2014年6月在赤瓜礁进行填海作业,建立的赤瓜岛面积0.102平方公里。

8.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2013-2014年在石岛路与机场之间的礁盘填海造陆,永兴岛面积由2.13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增加了22%。

六、西沙群岛海洋资源

特点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

如果不考虑水深,海水本身的颜色差异可以忽略。

之所以会有颜色差异是由于海水的背景——海底的反光作用。光线从海面照射到海底,再由海底反射回来,被肉眼或相机捕捉。由于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深度也就不一致,而海水对光线是有折射、散射、杂质遮挡等作用的,所以光线透过深水区射入再返回比经由浅水区的损失要大,呈现出明暗不一的效果;海水散射作用也会使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以上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可以考虑海水成分差异,比如有珊瑚礁的地方海水碱性较强;也可以考虑海底颜色差异,比如长海藻的地方与纯沙的海底颜色不一样。

七、西沙群岛里的海洋生物

海南岛的海洋生物不计其数,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鱼类;2.海龟;3、海参;4.海贝;5.海蛇;6.其他海产(主要有软体类动物、腔肠动物类、甲壳类动物和藻类。) 资料链接: 1、鱼类 我国南海海洋鱼类约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南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有马鲅鱼、石斑鱼、红鱼、鲣鱼、带鱼、宝刀鱼、海鳗、沙丁鱼、大黄鱼、燕鳐鱼、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等。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南沙群岛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我国其他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如:金枪鱼、鲨鱼等。鱼类是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世界人口消费的动物蛋白质,15%来自海洋。鱼类还是医药、化工及特殊工艺品的重要原料。 2、海龟 海龟是海洋中少有的几种爬行动物之一。海龟有不同种类,一般指的是“绿蠵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南沙群岛是海龟的“故乡”。每当4— 8月,大量的海龟随着暖流从领近海域进入南海,在南沙群岛的岛屿礁滩交配,爬上沙滩产卵。龟卵靠沙滩的温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龟。成年海龟体长一米左右,重约 100—200公斤。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龟板可制成龟板胶,是较高级的营养补品。龟掌、龟血、龟油及龟脏都可入药,对肾亏、肺药、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长期以来,海龟是南岛的主要特产之一,年产量可达2000多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把海龟列为重点保护的海洋动物,禁止捕捉。使海龟得到很好的保护,繁殖和回游的数量急剧增多。有许多海龟还滞留在岛屿礁盘的越冬。 海龟中还有一种很珍贵的品种,即玳瑁。外形与“绿蠵龟”相似,因其背甲鳞共有十三块,俗称“十三鳞”。鳞片质地优良,花纹美丽。光泽透亮,最是适宜制作珍贵的装饰品。 3、海参 海参属热带海洋中的刺皮动物。其营养价值与鱼翅、燕窝齐名。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海参种类很多,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南沙群岛出产20 种,南沙群岛素以其种类多、分布广、参体大、品质优良著名于世。其中以白乳参,乌乳参和梅花参最为珍贵。梅花参“参中之王”,为著名的大形食用海参。大者体长一米有余,重二、三十斤。加工成干品后肉厚脆嫩,炖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滋补性非常显著。 4、海贝 海贝属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南沙群岛分布约250多种。按照用途可分为食用贝和观赏贝两大类。食用贝产量较大的有大马蹄螺、篱凤螺、历来磲等。大马蹄螺也称“公螺”,分布广阔,较易捕捞,产量很高,肉肥鲜美,是重要的经济贝类。篱凤螺产量也很可观,分布在浅水礁滩上,人们垂手可得,制成干品,肉味与营养均属上乘。“海贝之最”要数砗磲,也作“车磲”,俗称“蚵”、“大蚵”,大者如盆,重达数百斤。以大者为佳,肉质鲜美,已属佳品,其闭壳肌(俗称“ 蚵筋”)更是海产天然食品中的极品,食吃时撕成细条丝状,一丝入口,久嚼不烂其味的尤鲜。每公斤售价至近千元。 观赏贝类是南沙群岛又一重要的“土特产”。品种繁多,形状各异,色泽鲜艳,光彩夺目,不仅供观赏,也是制作名贵工艺品的重要原料。虎斑贝、唐冠螺、眼球贝、蜘珠螺等是其中珍品。海贝中很多是珍稀动物,已被列为自然资源保护对象。 5、海蛇 海蛇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爬行纲,海蛇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 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 卵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中国沿海有23种海蛇,其中广东、福建沿海海蛇资源丰富,以北部湾最多,每年可到5万多公斤。福建平潭、惠安、东山等各沿海县每年捕获可达1万多公斤。 海蛇在海中能驾驭波涛,能潜游水下,能捕捉鱼虾,能生儿育女。在距今7千万至2亿3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晚期,两栖类动物中的一部分终于彻底告别水乡,完完全全在陆上定居了,从而进化为爬行动物——蛇。可是,还有一部分蛇却依然怀恋故乡,再一次返回哺育过它们古老前辈的摇篮,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海蛇了。 6.其他海产 主要有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藻类。软体类除了上面介绍的贝类以外,还有弛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等;甲壳类的螃蟹、龙虾等等。这些都是南沙群岛的主要海产。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是我国主要的产区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等。 7、南沙群岛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包括:红珊瑚、库氏砗磲和鹦鹉螺,均是珍稀的海洋生物。 红珊瑚,属腔肠动物类。同其他珊瑚一样,终生水媳型,红珊瑚由中胶层形成骨骼,骨质坚硬,颜色艳美,状如繁枝之树,出产极其稀少。可作高级装饰品。 库氏砗磲,属软体动物类。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壳面有高垄,垄上有重叠的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