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反映了两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和乡下人;可他们也是同一种人——“下层人”,简单的说这部戏就是一部“下层人”的悲歌。
影片中繁华忙乱的北京城、快节奏的音乐,衬托着一个乡下的小伙子“阿贵”,他纯朴、善良、有点儿木讷,从农村来到北京打工,找到了一份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块钱,他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从此阿贵就骑着自行车在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可是“城市”总与他格格不入。首先导演让他看见了一个不断换衣服的漂亮美眉,让他见识到什么是“城里人”;然后让他在都市四处受气,见识下什么是“城里人”的气派,再把他放到大酒店的门口,让他“空迅感受生活”,不停转动的酒店大门代表着高速的都市生活,及先进的物质文明,跟着转门彷徨旋转的阿贵,却代表着外来者对生活的不知所措的茫然!阿贵好不容易进入了酒店却如同呆儿般被招呼去洗了个“文明澡”,谁不知这“澡”却洗错了,不但要找的“张先生”没找到,还要被迫交纳洗澡费,阿贵无助地喊着“我不是来洗澡的”“是你们让我洗的”——一个不清楚城市生活“金钱”法则的蚂察阿贵,再次显现出他与城市的不协调,他想逃可以说他是想逃离这一片令人窒息,与自己格格不入、梦魇般的土地,这里有太多的另人费解!
受尽凌辱的阿贵终于在经理的“施舍”下免费离开了酒店,可是厄运再次降临,他唯一的财产——单车,被盗了,他不知所措的四处寻找,影片中的阿贵象盲头苍蝇般奔跑于茫茫的车海中,配以彷徨失落的慢节奏的萨士风音乐,成分的表达出人在丢失“希望”(单车是阿贵在城里赖以生活的工具,也是唯一的财产、相依为命的“亲人”,单车是阿贵的唯一希望。)后的无助、斗物此焦虑与惊惶!——这就是城市的现实——残酷的生活再次使阿贵陷入悲哀!最后演员看着丢车现场那空余的车锁链,眼中溢满了旋而不滴的眼泪,无一不足以震人肺腑,这正是下层人民深度绝望、无奈的表现。
车丢了,工作没了阿贵唯一的期望是找回单车,也找回希望,在寻车的过程中他遇上了阿建。阿建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的中学生,与阿贵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城里人,他的爸爸总是宠着他继母带来的妹妹以至于从未兑现过给他买单车的承诺。义愤之下他偷了家里500块钱,去旧货市场买了一辆单车,对阿建说来,单车也不仅是单车,它是 “本来就该他的东西”,是他的尊严,不想单车却是阿贵丢失的那辆。阿贵发现后,他去偷回来,阿建抢回来;阿贵再要回去,阿健再追打着要抢回来,两人就为了在这循环往复中纠缠,一个要回“希望”,一个要回“尊严”,在最后一次的抢夺中,阿贵哭了, 他拼命的抓住他的车,撕心裂肺的呼号着。这一声又一声的喊叫,可以说是对不公世道的发泄,也可以说是绝望中自我保卫的发作,现实已经把这下层的打工仔,逼得兽性毕露了,阿贵的嘶喊震惊了阿建和他的朋友,制止了他们的继续抢夺,似乎从他们的灵魂深处唤醒了他们的良知。阿贵这样的喊叫,让人感觉他将要失去的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他的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17岁的阿建承受不住这样的喊叫,可是单车也是他身体里最重要的东西,他也不能放手,他们只得让步,“不给车可以,还钱吧!500没有,400也行,实在不行300也忍了呢!”可在阿贵看来单车“这本来就是我的,我已经付过钱了”,但在阿建看来“我也付过钱了”,他们终于达成协议:一个人用一天!这个在成人看来荒谬的事情,在他们之间却似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是身处下层社会两个17岁人执著,是对生活最无奈的抉择,但是也善良的。
单车把两个17岁联系到一起,阿建伸出手与阿贵主动的那一“握”,更是意味深长,两个下层的年轻人,在各自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屈服在世上最不合理的“约定”下,承受着最不公平的待遇,这一握手可以说是这两个深受命运迫害 17岁之间为同病相怜结成的友谊,悲惨的现实使“敌人”变成了“朋友”!
命运似乎把他们紧密栓连,最后阿健,用砖头拍倒那个抢走他女朋友的“金毛”。回来报仇的人们把他和阿贵毒打一顿,连单车也被无情的砸烂。在影片的结尾,阿桂扛着残破的单车,孤身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最后湮没在茫茫的车海中,孤独的身影、残破的单车象征着他——一个外来的下层打工仔,永远也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中。来的时候他拥有了“希望”(单车),现在“希望”被打破了,自然人也无法生存——这就是下层人的悲哀,注定被压迫、被残害!
影片在揭露下层人悲哀的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年轻人的最明显的特征:冲动和迷茫,成长的挫折和错误,使人迷茫失去理智,进而产生冲动,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围绕这样一个单车两个17岁的年轻人展开。单车是他们共同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致的冲动,最后同时表现出现代社会现实压迫下年轻一族的本质特征。因为单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可以帮助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后人物的对话,行为也都非常的真实,影片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都是通过真实的动作,最朴素的表情,朴素到连一点表演的雕饰都不存在,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影片好,不是胜在演技,而是胜在自然真实!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我多次观看了片段的电影,昨天终于把它完整地看了一遍,按我的理解叙述一遍这个故事,简单地谈点想法。另外,这部片子其实直译应该是音译为《玛莲娜》的,当然,译成现在这个名字也很不错,另有个译名叫《真爱伴我飞》,个人不是很喜欢。
许多网站将这部影片归入“情色片”类别,但我认为它只是一部包含了部分情色镜头(且是对主题而言必不可少的情色镜头“的青春影片,它记叙了一个少年成长中的青涩萌动,并从少年的视角记叙了深刻嵌入他轮含成长历程的那个叫玛莲娜的女子,它讲述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少年时的爱恋。——也有人说这部片子是从少年的视角满足了成年人的窥淫欲,本人实在难以苟同。
电影里的这个少年,他得到了一部单车,他骑着这部单车和其它少年(很难说是他的朋友,只是他很想融入的一个群体罢了)一起在城市的街巷里穿行,追逐一个女子的身影。而这个叫玛莲娜的女子,是全城男子的梦中情人友桐汪,是整条街道的目光焦点,也是女人们咒骂的对象。
少年们骑着单车穿街过巷,只为能看她几眼,他深深地为她痴狂——上课时将女老师幻想成玛莲娜,夜里想着她身体的每个细节而辗转难眠——玛莲娜是他心中的神。
远方的消息传来,玛莲娜的丈夫死了……少年翻入她的居所,望着在床上哭泣的她,在心里想象着说:从今以后,我会陪伴在你身旁,给我一些时间让我长大吧。
他在教堂里为她祈祷,他偷偷在辱骂她的女人的皮包里撒尿,他砸碎在背后议论他的小商贩的店门——不要笑他,我们自己又何尝没有为心里深爱的人做过傻事。
可是,谣言仍然纷至沓来,得不到的美好,不如将它毁掉,人们的言辞显现出了巨大的能量。她被控破坏他人家庭,不过最后被无罪释放——法庭上律师说出了一句箴言,她“错在长得太美”。
少年趴在窗台上,透过缝隙看着这个他心心念念的女子用身体支付了律师费,伤心而又愤怒。
女人们都不卖东西给她,男人们又都没有勇气雇佣她。为了活下去,玛莲娜容忍了那些可以为她提供些许砂糖和面包的男人对她的上下其手,少年看着这些,愤恨却又若有所思。
她的父亲的盟军的空袭中去世,而她,终于像女人们说的那样,或者说盼望的那样堕落了。她将自己的身体出卖给意军或是德军,只因为他们有地位,可以保护她的安全,也可以为她提供食物。看着染了发化了浓妆的她花枝招展地走过大街。少年一阵眩晕,倒在了地上。
教堂里,修女慎重地得出了结论:“这孩子撞邪了。”呵呵,或许也对,不过我们也多少曾经撞过邪吧——修女们煞有介事地为他祷告,而了解儿子的爸爸将他带到妓院,为他提供了一个发泄内心空虚和欲望的渠道。
他点了一名酷似玛莲娜的妓女,她一边脱衣服一边嬉笑着问他:“你是第一次吗?”,他摇摇头:“不,我在脑海里已经想象了许多次。”
盟军解放了西西里,女人们将玛莲娜拖到了大街上,似乎惩罚一个曾经为法西斯服务的淫娃荡妇并不需要授权一般,她们理直气壮的殴打她,扯烂她的衣服,剪去她的头发——这个全西西里男人心中美的化身血肉模糊地在地上翻滚,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尖叫,可那些曾经爱慕过她的男人却只给予了她静默的目光——少年在人群中痛苦地抱紧了双臂。
这座小岛已没有她生存的空间,她好仔坐着火车去了远方,他在车站悄悄目送着玛莲娜远去,泪眼婆娑却又无可奈何。
少年坐在海边高耸的礁石上,将为她而买的唱片扔向了地中海的怒涛,在这个没有人看见的角落流下了自己伤心的泪水。告别了他尚未得到就已失去的美好——抑或,已经得到且永远不会失去的美好?
几年后,她的丈夫回到了西西里,这个大家都以为已经阵亡的男人失去了一条手臂,他四处询问她的下落,他告诉人们:“帮我找她,我要带她回家。”人们嘲笑他,辱骂他,只有少年走上前扶起他,拍去他身上的尘土,告诉这个本应是他情敌的男人她的去向。送男人出发时,少年说:“其实他们都不懂,只有我知道,她一直忠贞,你是她唯一深爱的人,尽管那些事也是真的。”
于是她重新有了丈夫,丈夫和爱慕者能给的东西毕竟不同——她挽着丈夫仅存的手臂回到了西西里,她在人们的目光里依然有些紧张,但她的丈夫却是步履坚定(真汉子啊,赞一个)。她挽着菜篮到市场采购,妇人们议论着她眼角的皱纹和明显发福的身段,她笑着向昔日毒打过她的女人们问好,而她们,也似乎“原谅”了她,也许不是原谅,而是对自己行为的内疚,对她宽宏大量的感激,或者是二战后人性的回归,不管怎样,她重新获得了尊重,妇人们抢着把自己的东西卖给她。
这时候的少年,已经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女子。他在海边默默望着回家的她,她的菜篮子掉在了地上,少年飞奔上前为她捡起掉落的土豆。他有礼貌地对着她的背影说:“祝你平安,玛莲娜女士。”她轻轻回头,在多年之后送给他一个微笑。
他骑着单车离开,轻柔的音乐响起,画外音缓缓道来:
“我尽可能地踩着单车
好像我在逃避似的
逃避我对她的一段纯真之情
岁月匆匆,我后来爱过很多女人
当我把她们紧紧抱在怀里的时候
她们会问我会不会记挂她
我想当时是会的
但是只有我知道
我不会忘记的
是那个从来没有问过我的女人
她就是玛莲娜”
西西里的人们,生活依旧继续,玛莲娜的背影渐渐远去,少年的时光,也终于离他而去……
这个美丽的传说在西西里岛的阳光下尘埃落定,但它依旧留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而相似的传说每一条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里发生着,只是不同的少年骑着不同的单车或者摩托车或者干脆不骑车,他们追逐着心中的女子或是男子或是别的什么梦想而一不向前,慢慢长大,并在不再为之痴狂的那天,为自己举行心灵的成年礼,然后在岁月的翻云覆雨手里,顺着人生轨道规规矩矩地前行,直至垂垂老去。或许他们终其一生也得不到各自少年时追逐过东西,爱恋过的人,但曾经有过这样的少年时光,谁又能说它不是令人满足的回忆呢?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玛莲娜吧,我应该也有,只是记不清是什么了,好象不是单一的,呵呵,那么,你有吗?
飞一般爱情小说
我喜欢城市里的双层巴士,通常它们身上都画满了花花绿绿的悉歼时尚广告,穿过阡陌纵横的街道,如同瓢虫爬过绿色植物的脉纹。我喜欢坐在巴士的上层,总有几个老人家打着瞌睡,中年人神色倦怠,只有年轻的学生们肆无忌惮地释放着他们喧哗的青春。一些时候很寂静,上面只有我一个人,城市的故事从眼下掠过,风让我眯起眼睛。
1997年,三个年轻人来到搜局香港寻找留学时同时爱上的一个女孩,期限为一个月,谁先找到,其他人就要退出。后来,一个叫叶锦鸿的人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名字是《飞一般爱情小说》。
林是从寺庙开始这次寻找的,他求了一支签,算命的说要找的人会和他在巴士上相遇,所以他每天都背着包去坐公车,同一个地点,却不知终点在哪儿。上上下下来来去去之间,他和许多人擦肩而过,有长发的,短发的,黄头发的,黑头发的,匆匆地走向他又离开他,双层巴士承载了那么多人和他们的心事,从一个站台到另一个站台,不知道会不会累。
第四天,他认识了一个巴士女司机薇,她身上有一股淡淡的香水味,记忆中,老妈也涂这种香水,好熟悉的味道。薇穿一件白色的衬衫,清爽的短发偶尔会被风吹得凌乱。人少的时候,她会和林说话,关于那个要找的女孩子,关于。。。一些时常忘记突然想起的琐事。
双层巴士轰隆隆的吐出一些人,又装进一些人,很久睁漏冲以后,一个叫淇淇的女孩说,找人的过程比找到人还开心。
在一个很深很深比最深的海的颜色还深的夜,巴士在半路抛锚了,车里只有林和薇两个人,他们下棋,林总是差一步——
薇:差一步就是差一步,输定了。
林:你下棋很厉害嘛。
薇:我是为一个男人。
林:不会吧?
薇:我读书的时候他是下棋的冠军,我为了追他就开始学下棋。
林:后来追到没有?
薇:除了下棋之外,我还打桌球,拼模型,知道所有意大利球员的名字,还会开巴士,那又怎么样?
林:我也不差呀,我会插花。。。
薇:呵呵。。。
夜更深了,拖车还没有来。薇下了车,点燃一支烟,夜风吹她的白衬衫紧贴着单薄的身体,吹散了淡淡的烟雾。林伏在巴士上层的车窗,默默地看着她。薇摇摇头,“要是一切能重来。。。”,夜风吹散了她的话。
我在的这个城市里,那种双层的巴士很多,夜晚,它们就像一艘艘船航行在漆黑的大海中,船上会有多少故事发生。我时常想起那个穿白衬衣的女司机,宛如一面夜海中的孤帆,在心里泛起凄清的泡沫,还有小时侯背过的莱蒙托夫的诗,“。。。它寻找着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弃了什么,在可爱的家乡。”
那部电影里还有舒淇,饰演一个名叫淇淇的女警察,那是另一个没有结果的寻找的故事,和beyond的歌《喜欢你》有关,在歌声中,她两次与喜欢的人擦肩而过。
那部电影总让人想起一些伤感的事,那些事裹挟着我们的生命,飞一般逝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