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烟草
烟草,属茄科,有“还魂草”的美名,也有“妖草”的恶名。朝鲜人称之为“南蛮草”,又名“南草”。我国也有称“南灵草”的。这些称呼皆认为烟草的种子来自南蛮国,因此而得名。
但是据史实考证,最早使用烟草的其实是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所流行的烟草是今天普通烟草(红花烟草)的一个品种。但各地区对烟草的称呼却并不相同,西印度群岛称之为“约里”,巴西称之为“碧冬木”,墨西哥称之为“叶特尔”,而古巴则称之为“科依瓦”。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美洲”后,也发现了印第安人的烟草,他对所见到的这一新鲜事物感到最怪异的地方在于“人吸入烟气”这种行为,而不是所点燃的烟草本身,所以给哥伦布一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印第安人都叫它“Tabaco(达巴科)”。其实这就是印第安人对他们手中吸入烟气的一种“Y”形植物空管(下面用以装入玉米叶卷烟叶的烟卷,上面两管对着两个鼻孔吸入烟气),也就是一种烟管或烟竿的称呼。这群冒险家跟着印第安人的发音,把这种烟管与烟草都叫成这个名字,这就是西班牙文中“Tabaco”的来由。这也成为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对烟草的通行称呼。
那么,为什么中国不按世界通行的称呼,而将其称为“烟”呢?
在亚洲,日本最早称呼其为“Tabaco”,同时,日本人又称之为“烟”。“烟”这个文字概念最终传入我国。黎士宏在《仁恕堂笔记》中写道:“烟之名始于日本,传于漳州之石马。”烟草、烟叶等名称当然也就由之而起。
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第十卷“火部”里这样记载:“烟,火气也。”其实“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词语: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柳、烟云等。烟草传入中国后,国人逐渐将其称之为“烟”。近现代还把“鸦片”也称为“烟”,有“大烟、烟土”等词。
那么,我国古代“烟草”的含义是什么呢?唐代诗人黄滔在《景阳井赋》中有“台城破兮烟草春,旧井湛亏苔藓新”之语。宋代诗人陆游在《小园》中也有“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之语。这里的“烟草”其实指的是烟雾笼罩的草丛,即蔓草之意。
实际上,古文献中最早使用“烟草”表示的,是在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一书中。书中说到:“淡巴姑,烟草,万历末有携到漳、泉者,马氏适之‘淡肉果’……其本似春不老而叶大于菜,爆干以火酒炒之曰‘金丝烟’,北人呼为‘淡巴姑’或‘呼担不归’。”
又如湖居士为汪师韩写的《金丝录》一书所作序中所说:烟草之名……以余所闻,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淡巴姑”,曰“大古”,曰“淡肉果”、曰“担不归”、曰“醺”,曰“金丝醺”,曰“芬草”,曰“烟酒”,总名曰“烟”。烟吸后,便会成瘾,时时想吸,故有名曰“相思草”,据《粤志》记:粤中有“仁草”一日“八角草”,一日“金丝烟”。其“仁草”之说是因为烟能交际应酬,有待人接物的功能,近代更显出其“仁”之效能。
叶梦珠在《阅世编》中也说到:烟草也,初出闽中,幼时闻先人言,福建有烟。吸之以醉人,名曰“干酒”,然此地绝无之也。姚旅的《露书》也说:“烟气从管中入手,能令人醉。”《仁祖实录》中说:“……无人不服,对客辄待茶饮,或谓之“烟茶”,或谓之“烟酒”。……久服知其有害而无利,欲罢而终不能焉。
古文中“烟叶”一词也易引起误解,如唐代诗人钱起在《含姿蓝上采石芥寄前李明府》一诗中写到:“隔溪烟叶小,覆石雪花舒键老数。”白居易在《令狐相公栽竹》诗中云:“烟叶蒙胧侵夜色,风枝萧疯欲秋声”。其中的“烟叶”与现代的“烟叶”没有亲缘关系。他们明显与“烟花”、“烟柳”更为相近。
现代意义上的“烟叶”一词是在清代中期出现的,在著名学者钱大昕《村中所见》一诗里道:“日高编箔烘烟叶,雨歇携枷打豆其”。这里的“烟叶”指的才是现今所种植的烟草。
-------
烟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烟草属大约有60多种,但真正用于制造卷烟和烟丝的,基本只有红花烟草,此外还有少部分用黄花烟草,其他品种很少用。
一般来说“烟草”在台湾会被写为菸草、在中国被写为烟草、在香港则被写成烟草。
烟草原产于美洲,印第安人发现其中含有可以兴奋神经的物质,在部落会议和祭祀活动中吸食其燃烧的烟,西班牙殖稿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国喷云吐雾时,曾经使家乡的人大惊失色,认为他们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烟草的使用就风行全欧洲并向世界普及。16世纪时烟草才传入中国。
烟草含有尼古丁,是一种生物碱,具有神经毒性,尤其对昆虫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类神经兴奋,长期使用耐受量会增加,但也产生依赖性。据研究三枝卷烟或半枝雪茄烟中含有的全部尼古丁就可以使人致死,但吸烟的人吸入的尼古丁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烟草也可以用来制造杀虫剂,提取烟碱、苹果酸、柠檬酸等。
现代研究证实烟草中还含有不少致癌物质、而吸烟及二手烟更是有强烈的治癌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烟草视为毒品,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以保护公众的健康。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在烟盒上必须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媒体和公共场所都不得放置香烟广告。泰国规定必须在烟盒上印刷大幅吸烟造成的危害图片,如吸烟者被损害的牙齿,吸烟者被熏黑的肺等,使吸烟者警惕以达到戒烟的效果。不丹更禁止所有烟草入口而成为首个无烟国家。
美洲
烟草最早是被美洲印第安人使用,自从被欧洲人采用后,烟草的需求剧增。但欧洲的气候不适合烟草的生长,因此美国成为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烟草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烟草由吕宋传入台湾、福建。1579年,利玛窦把鼻烟带入广东,中国吸烟人口大升。1637年,崇祯为了禁烟,勒令以斩首示众惩罚私种私售者。不过辽东与后金苦战的兵部尚书洪承畴却上奏说“辽东士卒,嗜此若命”,导致禁烟过程出现障碍。
烟草种植
烟草的种植比较耗费劳动力,在春季播种,幼株长到一定高度需要移栽,并需要不断地打杈和摘花芽,以防止其消耗养分,烟草的叶片每成熟一片收获一片,不是全株统一收获,收获的叶片要及时进行处理。
温室内烟草除草
烟草处理
烟草处理分为晾制、晒制和烤制几种方式,根据制造不同品种卷烟和雪茄的需要,一般烤制烟较绵软,晾制烟较辛辣,处理后要根据其质量进行分类,就成为原料烟草。
烟草类型
一般用于制作成品烟制品的基本使用的都是红花烟草,在中国北方也种植一些黄花烟草,比较辛辣,例如东北的“蛤蟆烟”和新疆的“莫合烟”,黄花烟草比较耐寒,美国北方也有一些黄花烟草的种植,不过市场需求量不大。美国还培植了一种“白肋”烟,其叶脉发白,比较绵软。
烟草制品
烟草主要用于制造烟丝、卷烟和雪茄烟。
古巴的雪茄烟最出名,安道尔由于海关规定雪茄烟过境是以枝数征税,因此经常有长达一米以上的雪茄从安道尔过境。
卷烟是目前世界上消费最多的烟草制品,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卷烟产量最大的国家。不同品牌的卷烟添加各种不同的香料。市场还有脱除尼古丁的卷烟制品。
烟丝的吸食方式有各种工具,最常见的是烟斗、烟袋(铜烟锅)和水烟袋,其中水烟袋可能可以过滤掉部分尼古丁和烟中的细尘粒及致癌物质(但也有研究显示水烟不会比较健康),不过吸食比较费力和复杂。
在美国早期还流行嚼烟(目前流行于棒球选手中),通过口中黏膜吸收尼古丁,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口腔癌发生。
鼻烟也是19世纪流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干燥的烟末,吸入鼻子中。欧洲的鼻烟一般有薄荷香料;美国的比较辛辣,分为“甜”的和“咸”的两种;北欧有一种“湿”的鼻烟。据统计吸食鼻烟的癌症发病率要比其他吸食方式低。
现在印度还生产“烟口香糖”和“烟牙膏”。
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第十卷“火部”里这样记载:“烟,火气也。”其实“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词语: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柳、烟云等。烟草传入中国后,国人逐渐将其称之为“烟”。近现代还把“鸦片”也称为“烟”,有“大烟、烟土”等词。
那么,我国古代“烟草”的含义是什么呢?唐代诗人黄滔在《景阳井赋》中有“台城破兮烟草春,旧井湛亏梁芹苔藓新”之改渣纤语。宋代诗人陆游在《小园》中也有“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之语。这里的“烟草”其实指的是烟雾笼罩的草丛,即蔓草之意。
实际上,古文献中最早使用“烟草”表示的,是在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一书中。书中说到:“淡巴姑,烟草,万历末有携到漳、泉者,马氏适之‘淡肉果’……其本似春不老而核仿叶大于菜,爆干以火酒炒之曰‘金丝烟’,北人呼为‘淡巴姑’或‘呼担不归’。”
又如湖居士为汪师韩写的《金丝录》一书所作序中所说:烟草之名……以余所闻,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淡巴姑”,曰“大古”,曰“淡肉果”、曰“担不归”、曰“醺”,曰“金丝醺”,曰“芬草”,曰“烟酒”,总名曰“烟”。烟吸后,便会成瘾,时时想吸,故有名曰“相思草”,据《粤志》记:粤中有“仁草”一日“八角草”,一日“金丝烟”。其“仁草”之说是因为烟能交际应酬,有待人接物的功能,近代更显出其“仁”之效能。
叶梦珠在《阅世编》中也说到:烟草也,初出闽中,幼时闻先人言,福建有烟。吸之以醉人,名曰“干酒”,然此地绝无之也。姚旅的《露书》也说:“烟气从管中入手,能令人醉。”《仁祖实录》中说:“……无人不服,对客辄待茶饮,或谓之“烟茶”,或谓之“烟酒”。……久服知其有害而无利,欲罢而终不能焉。
古文中“烟叶”一词也易引起误解,如唐代诗人钱起在《蓝上采石芥寄前李明府》一诗中写到:“隔溪烟叶小,覆石雪花舒。”白居易在《令狐相公栽竹》诗中云:“烟叶蒙胧侵夜色,风枝萧疯欲秋声”。其中的“烟叶”与现代的“烟叶”没有亲缘关系。他们明显与“烟花”、“烟柳”更为相近。
现代意义上的“烟叶”一词是在清代中期出现的,在著名学者钱大昕《村中所见》一诗里道:“日高编箔烘烟叶,雨歇携枷打豆其”。这里的“烟叶”指的才是现今所种植的烟草。
中国古代吸食烟草起于何时
1492年10月10日,哥伦布首先写出了关于发现南美洲烟草的日记之后,在不长的时期内,南美烟草不仅声名大噪,而且其籽种也几乎撒遍了全球。一百多年间,东西方的许多人都相继为这种烟草所征服。而对于这种魔法似乎无边的植物,中国和外国许多人,虽然对其功过、名称、拓植过程、吸食方式、经济价值等等都曾作过详尽的记录,但却几乎众口一词地断定中国古无,而且对于这种“妖草”传入中国的路线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
提出烟草传入中国的不同看法有以下几种——
吕宋传入说。“明万历时人姚旅的《露书》、明末人张介宾和方以智的《景岳全书》和《物理小识》,清人上潮居士的《金丝录》,赵之谦的《勇庐闲诘》,历鹗的《樊榭集》以及光绪时的《续修浦城县志》、民国时的《上杭县志》等方志,均持此说。雍乾时人全祖望则谓:种出吕宋旁之“小国”。《食物本草》的看法也与之相同。日本传入说。此说盖由康熙时人黎士宏发端,其《仁恕堂笔记》,率先断定“烟之名始于日本,传于漳州之石马。”与黎同时代的汪灏《随銮记恩》则说得更细,谓“此烟草生海处章奇(长崎)岛。”
高丽传入说。其代表为康熙年间的刘廷玑所作的《在园杂志》。朝鲜《李朝仁宗实录》中丁丑、戊寅、已卯、丙戌诸年也有记载。“大西洋”和交趾传入说。《粤志》和熊人霖的《地纬》均谓“种得自大西洋,而《广东高要县志》则谓来自交趾”。“海外”和“外洋”传入说。不说具体传播地,只笼统而言来自“海外”和“外洋”的,有乾隆时的《安溪县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其它传入说。黄钧宰认为“初出吕宋,继产关东”,见《金壶七黑全集》。俞正燮认为“由吕宋、琉球、朝鲜而闽广,而中土”,见《癸巳存稿。,施闰章则概言“种出异域”,见《矩斋杂记》。
总之,对于由哥伦布首先记载而后在中国汪没也广为传种的南美烟草,人们做了种种分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中国是否古有烟草,却很少有人注意。有些人甚至断言中国“古无所谓烟”。烟草是否只产于美洲?中国古代是否也有自己的烟草呢?博学而又长于信陵含考证的不少中国人,早就提出过一些颇有价值的看法。
湖南湘西地区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属地,秦时为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先蜀后吴。在以后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湘西地区的土家族和苗族用古朴的山歌、苗歌抒发喜怒哀乐,《烟源歌》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歌谣。《烟源歌》:“要说烟源三国起,征讨南蛮战火生。孔明亲自把兵督,沅澧两岸扎重兵。孟获战败无处躲,银坑洞内把身存。只因孔明计策好,又打又拉攻不停。团团转转都围住,还用百草辣子薰。其中有种黄金叶,胜过其他几十分。眼看薰得命难保,孟获无奈现原形。其实金叶叫烟草,一直流转到如今。”传说虽非信史,可这是真实历史侧面的折光反映。从群众歌谣说明诸葛孔明在兴兵南征途中,滑笑湘西地区确实早已有烟草存在。
烟草属于茄科,这一属品种繁多,不仅“多为野生种”部分野生种,是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江豪:《烟草》第十一页),而且因土壤土质之不同而性味各异。”因此,将南美烟草视为惟一原种,实不科学。魏纳尔的《非洲与美洲的发现》说烟草是:“由非洲西北海岸带至美洲大陆的。”有的考古学家则根据美洲古墓中发现的烟斗雕像多似东亚蒙古人种,于是认为“吸烟的习俗可能是亚洲人中的遗风”,见《烟草春秋》第八页。而澳大利亚人也发现过自己原产的红花烟草。从这些情况来看,烟草的原产地也许是多元的。近代风靡全球的南美的被称之为tobacco的烟草,也许不过是传播最广的一种而已。除了这种tobacco,非洲有非洲的原始烟草、澳洲有澳洲的原始烟草、中国有中国的原始烟草,也许未可不信也。不然,至今还有龙山和邵阳的“野烟”又作何解释呢?
烟草起源的论争,古今中外所论,不外乎美、亚两洲,均查有据,均有事实。中国自殷周时代发现烟草后,一般在少数民族地区繁植广种,成为风俗习惯,但历代统治者对此时放时禁,因之烟草生产时断时续,他们视烟草为“蔬谷之害”,烟草未能普及。历代文字记载广叙汉事,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鲜传寡闻,故历代诗文反映不多。至六朝、五代、宋代、元代、清代等几次民族大融合后,逐步吸收并记载少数民族的烟草之事。烟草自美洲发现后,无拘束地自由传播于世界各地,因而误认为烟草源于美洲,忽视了中国是烟草起源国之一。
中国的烟草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睁袭历三年(1575年)烟草由吕宋传入台湾、福建。1579年,利玛窦把鼻烟带入广东,中国吸烟人口大升。1637年,崇祯为了禁烟,勒令以斩首示众惩罚私种好辩私售者。不过辽东与后金苦战的兵部尚书洪承畴却上奏说「辽东士卒,嗜此若命」,导致禁烟过程出现悉袜兄障碍。
烟草原产于美洲,16世纪传至欧洲,大约在16世灶胡或纪中、后期开始传入中国。
烟草传入中国大致通过南北两线。南线自菲律宾传入闽、隐伍广、再传至两湖及西南各地;北线主要由日本经朝鲜传入我国东北。
烟草的传入和流行导致了烟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进做岁而产生了与粮争地的矛盾。明朝期间虽曾屡颁禁令,但因官僚庇护、种烟利厚、好嗜者众等原因而收效几无。相反,烟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形成相对集中的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