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跟赤道两极的关系?
g是重力加速度的意思,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吸引力是向心力,而重力是向心力的一个分力,在赤道附近,重力就是向心力,而在两极附近,向心力的分力为重力,所以,在赤道附近的g会小于在两极附近的g
二、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
赤道长度: 40,076千米 子午线长度(也就是“地球南北极距离”): 40,009千米 极半径长度: 6,356.8千米 赤道半径长度: 6,378.2千米 扁率: 1/298 面积:510,000,000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长度: 6,371千米 体积:1,083,230,000,000立方千米 总体来看,从两极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6,356.8km(千米);比从赤道上到地球中心的距离6378.2km短21.4km。扁率为1/298。赤道一带稍微凸出,赤道本身也有点扁,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应该说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不过由于地球体积庞大,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体比起来仍极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一个圆球。
但如降到低空,透过大气和海洋,这时看到的固体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犹如一个干皱了的苹果。
三、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
错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自然带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变化,东西方向延伸。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四、海水的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可以这么说。赤道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强烈,积热更多,所以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侧递减
五、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一般认为是相同的。
地球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球体,而且地球被认为是一个正圆。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经线圈同赤道一样,长度也是4万千米。赤道位于地球的正中间,并且与地轴垂直,所以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是相同的,长度均约为1万千米。
实际上,据有关资源表明,北半球稍微细长一点,南半球稍微短粗一点,南北半球并不对称。但除科研外,一般都认为南北半球还是相同的。
六、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七、为什么从 3G 到 4G 提升体验非常明显,而从 4G 到 5G 基本没啥变化?
太长不看版:国内的3G起步晚,而且与国际市场终端兼容性差,整个3G时代缺少好用的手机终端,唯一受益的是上网本。而大多数被描述为“4G”带来的好处,是由于手机终端的发展,而非通信网络速度的提升带来的。
与世界“脱轨”的3G
国内的3G应用自始至终没有达到国外的水平。铺开太晚(电信CDMA2000和联通WCDMA都被推到了2009年中),而且终端标准和国外不兼容,国产机型功能弱,进口机型本地化后价格高。
在电信CDMA2000,联通WCDMA和移动TDSCDMA标准中,仅有联通的机型与海外机型基本无缝兼容。CDMA2000在国外通常是写号机,在国内则需要改成插卡机,因此机型少,价格高。TDSCDMA则完全是国内独立标准,更是机型少,价格高。
对于当时国内最早一批移动互联网的种子用户来说,最大的福利之一就是CDMA水货改卡机,1000多块钱能买到行货动辄三四千块钱的智能手机。
而随着大船上岸,改卡XV6700价格甚至跌到500以内,如果恰好当地运营商能提供AN/AAA码,就可以打开EVDO,畅快的享用3G功能。
按照加拿大运营商TELUS提供的年度信息报表(annual information form),2006年的EVDO网络的典型速度是400~700Kbps(极限速率是2.5Mbps,假定EVDO Rev.0),已经足够支持240p,360p的网络视频了(别嫌差,xv6700是320x240分辨率,到2010年的iPhone 3GS也不过480x320)。
4G时代和互联网手机革命
4G时代与之说是一场通信标准的革命,不如说是一场“终端革命”,它把手机从一种“通信器材”变成了一种“掌上电脑”,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老牌电信厂家在这场斗争中统统靠边站,而电脑厂商苹果站到了舞台中央,伴随着的是以魅族和步步高系(Oppo、VIVO、一加)等消费电子背景的手机厂商和以Google、小米为代表的软件厂商的崛起。
按照Youtube给出的官方需求指南,即使是1080p视频的带宽需求也仅有5 Mbps,一个运作良好的3.5G HSPA+(很多运营商会宣传为“4G”,把LTE宣传为“4G+”)网络就可以支持。
Video Resolution | Recommended sustained speed |
---|---|
4K UHD | 20 Mbps |
HD 1080p | 5 Mbps |
HD 720p | 2.5 Mbps |
SD 480p | 1.1 Mbps |
SD 360p | 0.7 Mbps |
但这个时期手机终端的功能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0年底Google的型Nexus S还是单核,512M内存,2012年底Nexus 4就变成了四核,2GB内存,屏幕分辨率也从800x480暴涨到1280x768。
顶级四核巅峰战 Nexus 4对决小米手机2这一时期手机厂商变得像电脑厂商一样“堆配置”,价格变得透明化。之前以手机出厂功能多寡定位机型(比如有没有KJava,有没有BREW,有没有Flash,多少和弦铃声,有没有MP3)等传统价格区分手段统统失效,可以自由安装app让几乎所有人都能享受大概一致的功能,微信等流行app、愤怒的小鸟等流行的游戏,可以从高端机一直覆盖到低端机。
其实“4G时代”可以说在LTE大幅铺开之前就开始了,支持LTE的魅族MX4、小米4都是2014年才上市,但如果你问其他人“哪一年你用上4G了?”他们往往会说得早至2012~13年。但请记住这个时间,2013年12月4日,三大运营商均获LTE-TDD牌照,2015年2月27日,联通、电信获LTE-FDD牌照,2018年4月10日,移动获得FDD牌照。
4G正式发牌_新华信息化_新华网工信部正式向电信联通发放FDD制式4G牌照中国移动迟到三年的FDD牌照,将有何作为?--人民网通信频道--人民网因此中国的“4G”虽不算晚,但也没有许多人描述的那么领先,实际上大多数被描述为“4G”带来的好处,都是由于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而不是通信网络速度的提升带来的。
八、为什么在赤道两极的“g”最小?告诉我吧?
两极的g最大啊,赤道最小,由万有引力公式mg=GMm/r^2,得g=GM/r^2,其中M是地球质量,G是常量,r是点到地心距离.而地球可以看作是个球体,赤道跟两极的半径一样,所以引力一样,但是地球在自转,所以赤道上的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向心力,所以引力的一部分提供向心力,另一部分才提供重力,而两极的全部提供成重力,所以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么.还有一种理解由:万有引力公式mg=GMm/r^2,得g=GM/r^2,其中M是地球质量,G是常量,r是点到地心距离。
因为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球体,所以赤道的g小 .你那提问错了吧,再联系....
九、天文常识极地和赤道的g值是多少?
极地的:g=GM/R方(G: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赤道的:g=(GM/R方)-(Rω方)ω为角速度。
极地的:g=GM/R方(G: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赤道的:g=(GM/R方)-(Rω方)ω为角速度。
极地的:g=GM/R方(G: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赤道的:g=(GM/R方)-(Rω方)ω为角速度。
十、重力加速度g在赤道的和两极的大小?
重力加速度g在赤道附近g=9.780米/秒^2,两极地区g=9.832米/秒^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区的同一高度,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当物体距地面高度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g变化不大.而离地面高度较大时,重力加速度g数值显著减小,此时不能认为g为常数.
距离地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由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了物体绕地轴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将随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变大.
地理南北两极处的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0,需要的向心力也为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的重力加速度也达到最大.
由于g随纬度变化不大,因此国际上将在纬度45°的海平面精确测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米/秒^2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在解决地球表面附近的问题中,通常将g作为常数,在一般计算中可以取g=9.80米/秒^2.理论分析及精确实验都表明,随纬度的提高,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略有增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