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移动最大纬度范围?
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气压带的纬度范围是:大约5°N--5°S。
二、赤道低压带范围?
赤道低压
赤道低压指的是位于赤道及其附近(南北纬10°)区域的低压,其产生原因为赤道地区日照强烈,地表空气上升而在大气层地表附近形成低压(即热力学原因)。
其影响区域称为赤道低压带,是地球的主要气压带之一。
概括介绍
赤道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常常表现为大气对流活动强烈,降雨频繁同时降水量大,伴随着强烈阵风。
赤道附近区域长期受赤道低压控制,常年高温多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而但赤道低压控制了热带疏林草原区域时,意味着热带疏林草原雨季的到来。
三、气压带风带纬度范围?
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主要是太阳辐射不同造成的,有纬度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具体分布是:南北纬5度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25至35度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二者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南北纬55至65度之间为副极地底气压带,南北纬85度以内为极地高气压带。二者之间为极地东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低极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
四、气压带的纬度范围?
南北纬5°间是赤道低气压带
南北纬5°至25°是信风带
南北纬25°至35°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5°至55°(实际上北半球可以到60°)为盛行西风带
南北纬55°至极圈附近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极圈至南北纬85°附近是极地东风带(这项数据准确度较低一些)
南北极点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
随着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会跟着移动
移动幅度约是南北各5°范围。夏至日附近时达到最北,之后南移,到冬至日附近达到最南。和太阳直射点有关,
五、赤道低气压带移动范围?
赤道低气压带的范围大致是南北纬5-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10°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
六、低气压带的纬度范围?
范围是南北纬10度之间(有的教材说的是5度)。但赤道低气压带的范围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化。因此,当它往北移动时,最北界在大致10度左右,最南界大约在南纬5度左右,在向南移动的时候则相反。所以,南北纬五度之间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南北纬10度之间会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七、赤道低压带,副高,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大致位于多少纬度间?
赤道低气压带的范围大致是南北纬10度之间,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两侧大致5度,副极地低压带大致位于南北极圈两侧各5度,极地高压带大致位于极圈以内,它们都没有明确的界限,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八、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低压指的是位于赤道及其附近(南北纬10°)区域的低压,其产生原因为赤道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受浮力上升,到高空辐散出去,空气外流使得空气柱内空气变少,对地面的压强减小,地面形成低压(即热力学原因)。
其影响区域称为赤道低压带,是地球的主要气压带之一。赤道低压带介于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是南北半球信风的汇合带,因为气流上升,水平风速小,又称为热带辐合带或赤道辐合带(ITCZ),或赤道无风带。赤道低压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位置而有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九、赤道气压带特点?
赤道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区,导致气流向两边高纬度地区流动。因此地面形成低压带。
常年控制--热带雨林气候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萨瓦娜气候),赤道低压控制时为干湿季中的湿季,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一赤道低气压带。
十、赤道纬度?
纬度从赤道开始,纬度范围是0-90°,分为北纬和南纬,也就是北半球纬度和南半球纬度。 通常说的纬度指的是大地纬度。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把纬度分为低、 中、高纬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