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主要任务
专家介绍说,此次南极科考将采取“一船两站”的方式进行,即搭乘“雪龙”船,对中山站、昆仑站进行考祥拆察,并由“雪龙”船执行南大洋科考任务。
此次南极科考将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即为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建设进行选址调研,这也是我国南极科考队首次对第四个南极站开展选址工作。
除此之外,科考队将完成31项站区科学考察和8项南大洋科学考察项目,执行12项南极后勤保障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在南极周边海域和南极大陆开展“极地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工作,考察南极周边海域和南极大陆重点地区环境要素等,并将继续派出昆仑站考察队执行内陆考察和站区建设任兄唤务,进行昆仑站二期工程建设,提高南极考察站后勤保障能力。
此次科考内容涉及海洋水文、物理海洋、气象、天文、生物、地质、生谨尘枣态、测绘、冰川等诸多学科。
二、极地科考船用的破冰船,船头设计得很怪,有哪些考虑?
破冰船船艏和其它船舶不同,普通船舶船艏呈直线或者略微内凹,破冰船船艏则有明显的外凸折线,这是因为破冰船作业时需要爬上冰面,这种折线艏或者雪橇艏有较小的阻力。至于科考船队带不带补给船这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闲钱啊,就拿我鳖来说,到目前三代科考船没一艘是天生的科考船,雪龙号最开始是苏联的维他斯·白令级多功能极地运输船,看名字也知道这货是艘货船,后来被土鳖改造成极地科学考察兼运输补给芦滚船,也和运输脱不了关系,雪龙号几次改造也是充分利用了货舱空间。譬如雪龙号刚接手的时候续航里程为8000海里,目前是20000海里,自持力为120人60天,据最近一次改造总设计表示余启雪龙号现在装有海水淡化装置,实际自持力上90天没问题。雪龙号的破冰能力有限,目前比较常用的Polar Class破冰等级如下,雪龙号是PC6来着?土鳖新极地科考船算是第一艘正经八百的科考船,续航也是20000海里,自持力为90人60天。新船主要是扩大实验室空间,新船的破冰等级是PC3。今后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兼顾走航综合观测调查和数据采样;新船将发挥其独具特色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同时以其高等级的破冰能力和冰区操纵性能,为包括雪龙船在内的极地考察船舶,提陪毁余供冰区作业支持和救援保障。
目前破冰船主要靠船头冲上冰层然后依靠自重压垮冰层来实现破冰,这种怪异的家伙只有北极圈那几个国家用得上,中国没经验不悄念会造很正常。破冰船要求动力强,续航长,动力系统能适应复杂工况,核动力确实是最适合,可惜中国反应堆小型化上水平也不行。要说船用核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使用经验毛子是第一啊,哪天出个核动力护卫舰我也不吃惊。补给舰不能破冰老指,破冰船在极端条件下,能保证自己脱困就不错了,带个补给舰等于带了个猪队友。而且破冰船自己本身可以带资源啊。仪器设备并不占太多,主要还是带的淡水和食物。至于雪龙号,底子就是个高纬度货船侍运配而已,只能靠船头撞碎比较薄的冰层,真正破冰他还是不行的。
由于冰块的形成原因,简单说就是热传导的方向,导致了冰的微观结构是类似纵向排列的一个个晶体。只有在冰的最上面一层晶体是横向排列的。这样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冰在承受压应力(面内力,就是水平方向施加)的能力远高于剪应力(纵向施加的力产生)。前者被称为crushing strength,后者被称为bending 或者flexural strength。量级可能差到滚桥10倍甚至更多。那么显而易见,对于破冰来说,施加纵向的力就要比横向力来的好。因此大多数破冰船都会把船艏部分在水线面的地方设置成很大的角度,这样接触力分解得到的纵向力就更大,因此更容易破冰。在水线以下的部分,不同船会有不同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把破碎的冰排到俩枣前侧,称为clearing。还有避免碎冰进入螺旋桨或凳备清者内砖塔之类的问题。
三、下图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线路图”,雪龙号科考船承担了后勤保障和大洋考察任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1、2
(2)逆、是
(3)澳源旁大利亚、南非
试题分析:
第(1)问雹陪橡,读图可知,科考队出征世间是2011年11月3日,科考队由上海到达中山站第一次穿越赤道,有澳大利亚回到山海,第二次穿越赤道,所以答案是2011、2。
第(2)问,中山站大致位于60°W—80°W之间,长城站大致位于40°E—60°E之间,由中山站到长城站是逆时针航行,航行经过了本初子午线,所以所以答案是逆、是。
第(3)问,A国家是南半乱塌球一块独立的大陆,是澳大利亚,C大陆大部分位于东经度范围,内,是非洲,非洲最南部的国家是南非,所以答案是澳大利亚、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