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里求斯是亚洲还是非洲
毛里求斯是非并纳肆洲的绝轿小岛国,但是小费水平是属于中高端消费的小岛。以前曾是英法的殖茄孝民地,所以语言是法语,英语和克里奥语。不过大多数认识是非洲裔和印度裔,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二、摩洛哥属于西非还是南非?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北部,靠近地中海和大西洋,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邻,不属于西非或南非。西非通常指的是非洲大陆的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塞内加尔、马里、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等16个国家。而南非则位于非洲大陆的南部,与莫桑比克、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塞舌尔、留尼汪岛等岛屿相邻。
摩洛哥不属于西非不是南非,摩洛哥属于北非。
摩洛哥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8世纪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1660年阿拉维王朝建立并延续至今。从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
摩洛哥属于西非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摩洛哥东部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为西撒哈拉,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临地中海,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西端出入门户,海岸线1700多公里。
三、毛里求斯属于哪个国家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一岛国。
在1505年以前,岛上还是荒无人烟。当葡萄牙人马斯克 毛里求斯 林登上该岛的时候,只见一群蝙蝠扑扑棱棱地飞起来,于是他干脆枝饥把小岛叫做“蝙蝠岛”。
1598年,荷兰人来到这里,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给岛命名为“毛里求斯”。台湾现译成模里西斯。荷兰人统治了100多年。
1715年,法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岛,改称它为“法兰西岛”。100多年以后,英国打败法国,将岛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并于1814年正式将岛划归为英国殖民地。毛里求斯人通过各种方式求得自治,终于在1961年巧燃7月,英国同孝搭虚意毛里求斯自治。
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独立。1992年3月12日改行共和制。实行议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系礼仪性职务,总理掌握行政实权。
四、印度洋里的查戈斯群岛属于亚洲还是非洲?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
【概 况】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与大西洋为界,东南以通过塔纯锋橘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为界,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是世界第3大洋,面积7 492万km2,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l/5。印度洋的平均深度3 897m,仅次于太平洋,居第2位。印度洋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深9 074m。印度洋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而平直,没有突出的边缘海和内海。与亚洲相滨临的印度洋的北部,因受亚洲西部和南部岛屿、半岛的分隔,形成许多边缘海、内海、海湾和海峡。主要边缘海有安达曼海、阿拉伯海;主要内海有红海;海湾有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主要海峡有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印度洋的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印度洋北部海岸线曲折,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印度洋底展布着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特殊的东经90º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的主体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故被称为热带海洋。
第四,由于印度洋与亚洲大陆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海底地貌】
印度洋海底地貌错综复杂,除基派洋底中部有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东部尚有东印度洋海岭和岛弧、海沟带,在海岭、海丘、海台之间分布着许多海盆。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 300—2 500m,平均宽度达800km左右,由于被一些与之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错开,中脊裂谷表现时断时续的特征,因此中印度洋海岭形态崎岖破碎。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延伸形成阿拉伯一印度海岭,高度较大,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和红海;中印度洋海岭从罗德里格斯岛向西南分做团出西南印度洋海岭,经爱德华太子群岛,接大西洋一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至圣波尔岛向东南连接东南印度洋海岭,再向东连接太平洋一南极海岭和东太平洋海岭。印度洋海底除中脊海岭外,还有许多近似南北向的构造带。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0º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它北起北纬10º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南至南纬3lº的断裂海岭,长约5 000km,东西宽约150~250km。由于它沿着东经90º分布,故又叫东经90º海岭或卡彭特海岭。大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成三个海域。第一,东部海域区被东印度洋海岭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与深海沟相接,东南部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复杂。第二,西部海域区海底地貌最复杂,它被海岭和岛屿分割,分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第三,南部海域区 海底地貌比较简单,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一东印度洋海盆。印度洋大陆架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是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在澳大利亚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印度半岛西侧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
【气候和洋流】
印度洋气候的特征
印度洋气候具有明显的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特征。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南纬40º以北的广大海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5—28℃;赤道地带全年气温为28℃,有的海域高达30ºC。比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气温高,故被称为热带海洋。印度洋气温的分布随纬度改变而变化。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气温为25~27ºC,冬季气温为22~23℃,全年平均气温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岛东西两侧的波斯湾和红海一带,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前者与周围干热陆地的烘烤有关,后者乃西南风吹走表层海水,使深层冷水上泛,降低气温的结果。在印度洋南部,夏季气温,在南纬20º附近为25—27℃,甬纬30º附近为20~22℃,南纬40º附近约15℃,南纬60º附近在0℃、;左右;冬季气温,南纬20º附近22~23℃,南纬30º附近15~17ºC,南纬40º附近为12~13℃,南纬60º附近低达一10ºC。印度洋的降水量以赤道带最丰富,年降水量2 000~3 000mm,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 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风盛行的夏季,而东北风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较少,是热带季风分布区。红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约100~200mm,为热带荒漠气候区。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全年降水一般在l 000mm左右。
气候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
印度洋北部与亚洲毗邻,随着季节更替,海陆热力差异造成气压梯度的变化,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了世界上显著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洋主体位于北纬30°到南纬40°之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较多,因而气温高。印度洋北部三面被陆地环绕,几乎不受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向南突出只达南纬35º,使大洋东岸寒流发育程度和影响范围都较小,加强了北部的热带海洋性气候。
2.大气环流
对印度洋气候影响最大的气压系统有:印度低压、赤道低压、蒙古高压和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冬季(1月),在蒙古高压影响下,印度洋北部吹东北季风,风向与东北信风一致,这时印度洋北部气温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东南信风,东北季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强烈多雨的热带辐合带。夏季(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蒙古高压被印度低压所取代,来自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信风,经过高温高湿的赤道海域,进入印度洋北部时转为西南季风,气温增高,降水量也大大增加。
3.洋流影响
印度洋北部和南部洋流系统不同。
北 部
受热带季风影响形成特殊的季风环流。冬季(1月),印度洋北部吹东北季风,受地球转偏向力影响,使北部孟加拉湾海水自东向西流,因受阿拉伯半岛阻碍,转向西南流,称索马里季风洋流,越过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º一6º间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它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部分海水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西流的海水,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夏季(7月),南印度洋东南信风使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到科摩罗群岛附近分为两股,一股南流称莫桑比克暖流,另一股北上,在西南季风的吹送上向西北转向东北流,西南季风将索马里沿岸表层水吹走,深层冷水上泛,水温降至27C,称索马里寒流,它使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西岸干燥少雨。索马里寒流流经阿拉伯海进入孟加拉湾,后经苏门答腊岛附近南流,补偿南赤道暖流西流的海水,成为北部印度洋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南 部
洋流的流向基本是稳定的。南赤道洋流自东到西横 过印度洋,直达马达加斯加岛附近,一部分由北绕过该岛,穿过莫桑比克海峡南流称为莫桑比克暖流;另一部分直接沿岛南下;称马达加斯加暖流。这两股暖流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汇合后,沿着非洲东海岸南流,直至厄加勒斯角附近,称厄加勒斯暖流。到南纬40º附近,厄加勒斯暖流汇入南印度洋的西风漂流,流向澳大利业西南海域,大部分继续东流进入太平洋,小部分沿大陆西南海接,形成印度洋南部的逆时针环流。
【自然资源和口海洋交通】
自然资源
印度洋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矿产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此外,澳大利亚附近的大陆架、孟加拉湾、红海、阿拉伯海、非洲东部海域及马达加斯加岛附近,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波斯湾海底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t,天然气储量7 100亿m²,油气资源占中东地区探明储量的1/4。60年代以后,波斯湾油气产量大幅度上升,年产石油约2亿t,天然气约500亿m²,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
海洋石油产区,约占海上石油总产量的1/3。印度洋的金属矿以锰结核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储量较大的是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此外,在印度半岛的近海、斯里兰卡周围以及澳大利亚西海域中还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砂矿。60年代中期,曾在红海发现含有多种金属的软泥,它含有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包括铁、锌、铜、铅、银、金等多种金属,其中铁的平均含量是29%,锌的富集度最高可达8.9%。红海的金属软泥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底含金属沉积矿藏。印度洋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海兽。印度洋中年捕鱼量约有500万t,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岛沿海捕鱼量最大,主要捕捞鱼类有:鲭鱼、沙丁鱼和比目鱼,非洲南岸还有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在近南极大陆的海域里,还有鲤鲸、青鲸和丰瓦洛鲸。此外,在波斯湾的巴林群岛、阿拉伯海、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沿海还盛产珍珠。
海洋交通
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印度洋往西北通过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欧;向西南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通向欧美沿海各地;向东北经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是世界资源的一个重要出口地,沿岸各国出口的石油、矿砂、橡胶、棉花、粮食和进口的水泥、机械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都需要依靠廉价的海洋运输,再加上大量的过境运输,使印度洋有较大的运输量,拥有世界l/6的货物吞吐量和近1/10的货物周转量。印度洋的航运业虽不如大西洋和太平洋发达,但由于中东地区盛产的石油通过印度洋航线源源不断向外输出,因而印度洋航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印度洋上运输石油的航线有两条:一条是出波斯湾向西,绕过南非的好望角或者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到欧洲和美国。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一条是出波斯湾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海峡到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霍尔木兹海峡在印度洋航线上占有重要地位,波斯湾地区出口石油总量90%从此海峡运出,因而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石油海峡”。苏伊士运河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是印度洋东西间一条最重要的航道,运输量巨大,它将西欧、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经济与远东及北美洲西海岸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
【名称由来】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全部水域都在东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因位于亚洲印度半岛南面,故名印度洋。
印度洋在古代称为“厄立特里亚海”,最早见于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年)所著《历史》一书及其编绘的世界地图中。“厄里特里亚”(ERYTHREA)希腊文原意为红色,全名意为红海。
而“印度洋”这一名称相对出现得较晚。公元1世纪后期的罗马地理学家彭波尼乌斯·梅拉可能是最早使用此名的人。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编绘的世界地图上也使用了这个名字。近代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则是在1515年左右,当时中欧地图学家舍纳尔编绘的地图上,把这片大洋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此处的“东方”一词是与大西洋相对而言的。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将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之为印度洋.1570年奥尔太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中,把“东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东方的”,简化为“印度洋”。这个名字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通用的称呼。
【交通运输】
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州的交通要道。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进入太平洋,向西绕过好望角可达大西洋,向西北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可入地中海。航线主要由亚、欧航线和南亚、东南亚、南非、大洋洲之间的航线。印度洋的海底电缆多分布在北部,重要的线路有亚丁—孟买—马德拉斯—新加坡线;亚丁—科伦坡线;东非沿岸线。塞舌尔群岛的马埃岛、毛里求斯岛和科科斯群岛是主要的海底电缆枢纽站。沿岸港口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查戈斯群岛属于英属印度洋领地的一部分,虽然实际控制国是英国,但是地理位置上是属于亚洲的。
不属于任何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