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断层会引发地震?

228 2024-01-13 06:16

一、为什么断层会引发地震?

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有的直接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在地下;它们的规模也各不相同。

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根据断层面两盘运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滑)、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冲)、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错动)三种类型。

与地震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有活动的那些断层,即活断层。

二、地震的中心位置是哪是震中、震源、断层、地震波?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三、正断层和逆断层哪种倾角大?为什么?

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较陡。

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断层面倾角变化较大,从陡倾到近水平。一系列低角度逆断层组合起来,被冲断的岩片就象屋顶上的瓦片那样一个叠一个,可形象地称为叠瓦状构造。

四、东非大裂谷的断层过程?

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

东支裂谷带

东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千米,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尔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附近,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全长1700多千米。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五、断层的十大特征?

地质学中的断层通常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1. 分界面:断层是两个地质体之间的分界面,通常是岩石的裂缝或断面。

 2. 偏移:断层两侧的地层偏移了一定的距离,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

 3. 分支:断层有可能呈现出分支的形态,这些分支通常与主要的断层呈近似平行的方向。

 4. 压迫:受压和伸展导致断层两侧的地质体发生变形,呈现出压扁或拉伸的形态。 

5. 失稳:地层在断层两侧容易发生不稳定,表现为滚动、滑塌、甚至山体崩塌等现象。

 6. 滑移:断层上下两侧的岩石发生了相对滑动,造成了破碎、磨损和摩擦,留下了滑移痕迹。

 7. 脱水:断层上下两侧岩石中的水分发生变化,通常会出现脱水带和粘土带等特殊的地质现象。

 8. 热变质:由于断层的活跃和运动,发生了热变质作用,使得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了改变。

 9. 火山喷发:断层活动引起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从而导致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10. 地震:断层的活动也是地震产生的原因之一,断层的错动和滑动会导致地球的震动。

六、汶川大地震与玉树大地震哪个影响大?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破坏最重、救援最难的地震。

七、东非大裂谷属于属于水平方向的断层还是垂直方向的断层?

东非大裂谷属于垂直方向的断层。它是一个巨大的裂谷系统,长度超过6000公里,宽度可达100公里,深度达到2000米。它是由地壳上的垂直断层形成的,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垂直断层之一。这个断层系统分为几个分支,包括南部裂谷、中央裂谷和东部裂谷等。这些分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向,但总体上都是垂直方向的。这些断层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撞击,导致地壳的断裂和下沉,形成了这个巨大的裂谷系统。

八、3.5级地震大吗?

3.5级的地震只是比较小的 有点感觉而已 属于有感地震(3--4.5级)

震级增加1级 释放的威力增加32倍 所以相差两级的地震相差1000倍

3.5级地震相当于是汶川8级地震的16000000分之一的威力(小数点约掉了)

九、3级地震大吗?

五级以下的地震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五级以上的才称得上破坏性地震,有破坏能力。 3.3级就是有轻微的震感。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十、余震会比地震大吗?

余震有可能会比地震大。

有的时候,余震的震级可以几乎达到或是超过地震的震级。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在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会有一系列余震,但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

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的总称。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动的表现形式。地震开始移动,岩浆波动推动地壳振动称为前震。岩浆发生到头峰时产生的振动是主震。残余岩浆的波动和地核的复原间接推动地壳振动是余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