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田玉籽料都是新疆产的?
说起籽料的产地,许多玉友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和田地区两条河流的名称,在新疆是不是只有和田才会出产籽料呢,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聊一聊。
我们都知道,新疆绝大部分和田玉矿都位于昆仑山巅之中,既然如此昆仑山蕴含玉矿的支流理论上都会出产籽料,比如说像玉龙喀什河、叶尔羌河以及它的兄弟河棋盘河等,今天我们就主要讲讲这个叶尔羌河,它源于克什米尔北部喀拉昆仑山脉的喀拉昆仑山口,叶尔羌在维吾尔语意思是“土地宽广的地方”,这个名称来源于宋朝,古代的叶尔羌国以莎车为中心,曾经存在了165年,一度是古代新疆的政治文化中心。叶尓羌河是塔里木河的源头之一,这条河流所灌溉的叶尔羌绿洲也是新疆最大的绿洲,河流也会流经和田,也许就是天意吧。
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新疆当然不是只有和田的河里才有籽料,例如且末县的车尔臣河,以及位于于田的克里雅河都有籽料出产,只是可能因为上游玉矿较少,这些河流出产的料子非常少并非主流,所以知道的人不太多。其实如清代的《西域闻见录》中所记载,叶尔羌河所产的玉石“其地有河,产玉石子,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栗,有重三四百斤者,各色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种羊脂朱斑,一种碧如波斯菜,全片透湿者,尤难得。”
在许多年以前,叶尔羌河就曾经流传着捡玉发财的传说,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地质调查者曾经在新疆,描述过7个出产软玉的地段,这其中就有叶尔羌河的中游。叶尔羌河西南的棋盘河上游就是著名的密尔岱玉矿。相传有个当地人某天醉酒,躺在了棋盘河边,结果第二天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枕着一大块儿籽料,还有老乡传闻说当地人会在月圆之夜下河捡玉,颇有点像《天工开物》里面描述的古人月下捡玉场景:“凡玉入中国,贵者尽出于田、葱岭”,历史的记载印证了这一片区域在古代就是产玉的地方。当然民间传闻大多是神话传说,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这么容易的。
那么叶尔羌河所出产的籽料又有哪些特点呢?首先这里的玉种像青白玉,青玉,墨玉这些都有出产。当地的人一般会选择在棋盘河或者叶尔羌河碰碰运气,因为这两条河流属于冰川融雪型的河流,在汛期山洪过后是有几率可以遇到玉石的,在当地能看到的特殊民俗就是只要发过大水后,在满河滩上都是寻宝者,大家都希望能够碰上一块玉石发财。
既然有传说,人们就会顺流而上,从河谷到上游寻找宝玉,当地人到现在还保持着传统的捡玉传统。在每年5月的洪水期过后,莎车县霍什拉甫乡、喀群乡河段就成为了捡玉、捞玉的理想之处,这一区域河面开阔,水流会突然加速,让上游冲积的玉石很容易沉积在这里,所以基本当地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几块玉石。
有捡玉传统的少数民族居民,虽然都有捡玉的习惯,不过大家都会把玉石当成商品,自己很少佩戴,正应了元代诗人马祖常在《河湟书事》中说道的那样:“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骆驼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丝绸之路的玉石之声,就这么代代的流传了下去。
二、阿尔金山出什么玉?
昆仑山余脉,阿尔金山,有和田玉矿!和田玉矿产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但品质最好的新疆和田籽料,只产于玉龙河的下游
三、和田玉新疆料和青海料密度?
青海料的硬度为6以下,比重2.9以下都低于新疆和田玉,特别是体现在青海白料上时其细密度和滋润感都明显不如新疆和田玉,经把玩后还会呈现出略微偏灰暗的缺点。
四、和田玉新疆料都包括什么料?
主要包括山料,山料的当中的于田料水头充足,属于正宗的山料;山流水料,山流水料是受到风化后变成小块,在自然环境的搬运下进入河床;籽料,籽料块头不大整体好于山料,籽料中的羊脂玉具有收藏价值;戈壁料,戈壁料的颜色繁多,其中黄口戈壁料与白玉价值较高
五、新疆料和田玉的特点?
和田玉的特点有结构致密、颜色纯正、质地坚韧、硬度较大以及油性温润。
一般新疆和田玉的透闪石成分的含量达到了95%以上,其他矿物杂质含量很少,所以其结构很致密;新疆和田玉的颜色十分纯正,白玉色如羊脂,墨玉的色如浓墨;在所有玉石之中,新疆和田玉的韧度最大,十分耐磨;硬度是衡量和田玉质量重要标准之一,硬度大,则玉器抛光性好,亮度好,且能长期保存;还有,油性温润也是和田玉主要的特点之一。
六、新疆和田玉籽料的特点有哪些?
和田玉籽料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皮色,和田玉籽料上的皮色虽然看上去比较浅淡,却显得十分自然,上面裂痕的颜色要比周围颜色深一些,内深外浅,有过渡渐变的天然效果
和田玉籽料表面上的毛孔,是经过了常年的水流冲刷所形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将毛孔看得十分清晰,并且结构越是紧密的和田玉籽料,表面所出现的毛孔也就越多。
和田玉籽料的油脂感是出了名的丰富,触手能使人感觉到明显的油润感,如同触摸新鲜羊脂一般滋润。并且和田玉籽料佩戴的时间长了,能使人愈发感受到和田玉籽料的滋润度
七、新疆和田玉籽料原石怎么选?
品鉴和田玉,这眼睛瞧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我们该干什么呢?一定就是上手了,不上手怎么能知道和田玉的精妙呢?
上手自然不能随便上,是不是因为和田玉太贵呀?开个玩笑,和玉大叔常常和大家说要多上手品鉴,多看多摸但是少买单,好玉难寻值得等待,想买到真正的好玉,上手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当我翻阅许多网上的资料,随时可以查到各种所谓的上手教程,大叔通读之下但很少有文章提及和田玉具体在上手把玩的过程中如何品鉴,又或是描述上手的过程中写的太晦涩。曾经有玉友来咨询大叔,说这和田玉内部是不是都是交织结构呢?当然我们从显微镜下看都是的,但其实我们用肉眼去观察,很难看的真切,毕竟和田玉不是纯透明的矿物,那么行家都是靠眼睛观察和田玉就判断料子的好坏吗?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我们上手品鉴和田玉,需要注意哪几件事?
今天的文章大叔以籽料为例,为大家讲解上手新疆籽料后有几个实物的感受。
第一点是油润度,和田玉籽料和俄料以及青海料,最为本质的区别并不是那个皮子,因为皮子可以做出来,可以仿,但任何其他产地的玉料都无法模拟籽料的最核心特征——油润度,我们用大拇指搓一搓籽料,无论是原石还是成品,都能感受一种油润、化不开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自然产生一种想反复去搓揉的冲动,为啥呢?大叔讲过由于籽料有特殊且致密的内部结构排列,所以光线打到籽料上会产生一些漫反射或者折射,类似摄影中的“柔光”效果,再用肉眼去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料子表面有“油”的错觉,油润度是籽料把玩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第二点的就是压手,压手很难用语言去形容,毕竟是一种重量的感觉,不过当你拿两块同样大小的玉石,一块是籽料,另一块是普通的玉石甚至是其他的矿物来掂量,可以明显感觉到籽料在手心中有一种“沉重感”,这种感觉就是新疆料子的特点了,因为和田玉比重达到了2.95到3.17之间,比一般的石头要沉,行家上手一掂量,感觉就对了,这个在看“外蒙料”的时候用的较多。
第三点是凉,这个凉大叔看有些文章写的是冰冰凉,其实表述的不太正确,和田玉的凉不是那种大冬天你手放到玻璃上刺骨的感觉,而是一种比较清爽,仿佛夏天的风一般的触感,这么说虽然有点玄学,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因为和田玉的导热系数比玻璃这些东西要低,所以说刚入手就有凉的感觉。
我们再讲讲不是籽料会有什么手感,那就是涩和粘,涩和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判定标准,真正的籽料搓揉起来应该是有略微粘的感觉(不是黏哦),但不会感觉到涩,因为籽料是通过卵石撞击产生的汗毛孔,这种撞击日积月累,已经把料子打磨成了圆润的样子,假如感觉到涩,说明上面的毛孔不自然,有可能是人工打磨出来的,无法做到天然的质感,这也是一种需要经验的感受。
许多玉友并不是看图片爱上了和田玉,更多就是在把玩之间,譬如刚才大叔提到的“羊脂玉搓揉体验”,那种油脂感你怎么也擦不掉,特别有把玩的乐趣,在把玩上手的过程中感受和田玉的温润慢慢的就喜欢上了,就像两个人在一起,也许一开始磕磕碰碰,但最终学会了包容,和田玉从尖锐的山料变成了圆滑的籽料,走向了成熟,这也许就是平安幸福的含义吧!
八、和田玉青海料和新疆料的区别?
和田玉青海料和新疆料区别如下:
1、颜色不同
青海和田玉的颜色十分丰富,有青色、白色、晴水、藕粉等颜色,但大多数带灰调,而新疆和田玉的颜色比较单一,主要为白色,也被称为羊脂玉,颜色浓郁纯正,非常自然均匀。
2、质地不同
青海料质地粗糙,内部的颗粒较为粗大,是颗粒性的絮状物,像很多水线集中在一起,新疆和田玉质地非常细腻温润,内部的颗粒紧密细小,是典型的毡状交织结构。
3、透明度不同
青海料和田玉的透明度较高,为微透明到透明状,看起来非常晶莹剔透,凝脂感比较低,而新疆和田玉的透明度为半透明状到不透明状,有较强的凝脂感,看起来比较厚重温和。
九、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新疆料和俄料?
和田玉籽料是指和田地区产出的小块玉料,一般情况下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具有自然形状和天然的纹理和颜色。而新疆料和俄料则是整块翡翠原石经过人工加工后处理出来的玉料。不同地方的加工方式不同,所以新疆料和俄料在颜色、纹路、透明度等方面可能会与和田玉籽料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区分。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区分方法:
1.形状:和田玉籽料通常呈现出天然形状和不规则边缘的特点,而新疆料和俄料则往往是经过人工切割和加工的规则形状。
2.颜色:和田玉籽料通常颜色比较单一,以白色、灰色、青白色或黑色偏绿为主,而新疆料和俄料则有较多的色彩可供选择,如绿色、红色、黄色、紫色等。
3.纹理:和田玉籽料的纹路自然而来,有些玉石上可能有根纹或细微的裂纹;而新疆料和俄料则往往由于人工加工,纹路更为清晰、明显。
4.透明度:和田玉籽料常常呈现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而新疆料和俄料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区分方法仅供参考,最好还是通过专业的检测方式进行鉴定,以确保玉石的质量和价值。
十、新疆和田玉中的子料、仔料、籽料,到底有什么区别?
相信很多初次接触和田玉的朋友,会经常听到一些所谓的老前辈不停念叨的:子料!仔料!籽料!在一些玉友交流群里也经常发现以上的几个词,不断交替出现,也没有人出来纠正,新人一会就蒙圈了。其实,就连从事多年玉石的人,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哪两个字,也是云里雾里,就这样一直不明就里,含混多年!
那他们说的子料、仔料、籽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不同嘛?
分不清啊!被伪大师说蒙圈了今天在这儿,我就义务的普及一下这个容易让人含混不清的玉石概念。为了防止“搬砖侠”,这里我用图片回答
所以,还是“子料”靠谱,别在搞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