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公路的条件?

96 2024-01-11 07:47

一、修建公路的条件?

一、公路工程开工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

  开工具备的条件:

  1、现场路通、施工用水及施工用电配到指定点、现场封闭围挡及大型临时设施基本完备;

  2、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到位、监理项目部人员到位;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部岗位人员及资质已经总监审批;

 4、施工许可证已获得,预算、承包合复印件已提供监理项目部,图纸已会审;

  5、机械、材料、劳动力等基本落实。

  二、建设工程项目的定义

  建设工程项目,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移交等。工程建设项目可分为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

二、公路修建流程?

流程:

(1)根据长远规划或建设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

(2)根据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也称设计计划任务书);

(3)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现场勘测,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

(4)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

(5)列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

(6)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7)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8)严格执行有关施工的规程和规定,坚持正常施工次序,做好施工记录,建立技术档案;

(9)编制竣工图表和工程决算,办理竣工验收。

三、公路的最低修建标准?

一般情况下,公路的最低修建标准路基宽不少于4.5米,路面宽不少于3.5米。根据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山岭重丘区的四级公路是公路工程修建的最低标准,要求路基宽不少于4.5米,路面宽不少于3.5米,每公里不少于三个错车道,弯道半径不小于15米,纵坡不大于9%。

四、中巴公路的修建过程?

答:“中巴公路”又称“喀喇昆仑公路”,从中国喀什延伸到巴基斯坦塔科特。

公路跨过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带,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在这里建一条公路,在当下都并非易事,更何况是在50多年前。

1965年9月30日,时任巴基斯坦陆军工兵司令法鲁克以总统特使的身份来到中国。

此次来访,他有一项秘密使命。

一见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法鲁克便说出了自己来访的目的,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巴基斯坦,修建一条贯穿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公路。

02

绝密工程代号“1601”

1966年3月,中巴两国签署了《关于修筑中巴公路的协议》。 其中,红其拉甫界碑被确定为中巴公路的两国接线点,两国境内的公路由各自修筑。

国内段公路的勘测由新疆交通厅负责,施工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承担。

1966年春天,代号“1601”的绝密工程在中巴边境悄悄开展。

当援巴车队经过的时候,沿途的人们只看清了军绿色的车箱,没有人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一年后,全长420公里的中方路段顺利完工,而巴基斯坦方面却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

红其拉甫界碑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全长616公里的路段,巴方只修通了25公里的便道。

由于冰川密布、水流湍急等因素,巴基斯坦工兵部队无力应对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他们预计修完公路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总统恳请中方施工队前往巴基斯坦修路。

黄海滨是第一批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筑路工人,在施工路上看到的一幕,让他惊愕不已。他在日记里写道,进入喀什市内,发现了大量还没来得及刷油漆的棺材。

这些棺材,就是给筑路队准备的。

黄海滨等人要修建的是从中巴边界的红其拉甫界碑到哈里格希村路段,这条公路中海拔最高的142公里。

因为冰川密布、水流湍急、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高山缺氧,肺水肿、脑水肿、高山昏迷等极易发作。此次出国修路,每一位援巴工人都做好了因公负伤、甚至光荣殉职的思想准备。

部队驻扎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这里含氧量只有内陆的一半左右,水烧不开,饭做不熟,修路人员一年四季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吃罐头。

艰苦的生活环境、险峻的道路、恶劣的气候条件,中国筑路员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在雪山之巅开辟出一条天路。

中巴公路在荒无人烟的巴基斯坦北部群山中艰难地向前延伸着……

1969年7月16日,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突然袭击了正在紧急施工的中巴公路。

原来几十米宽的红其拉甫河猛涨到200多米,沿线工地交通中断,顿成孤岛,工程队1500人陷入了恐慌之中。更遭的是,工程队发现,其中一个中队270人失去了联系。

紧急搜寻以后发现,这支中队被困于三面环水的绝壁之下,泥石流冲走了他们仅有的粮食。

河水越涨越高,就在这时,中队长看到了一根细丝连接着对岸,如果有人能顺着这条细丝爬到对岸,接通一根钢索,大家就有了希望。

可这细丝原是平时用来测水的铅丝,它能否承受住一位成年人的体重呢?

生死攸关时刻,两名共产党员主动请缨。他们写下遗书,攀铅丝渡河。好在,这两名勇士安全到达对岸,架通钢索,全队无一人伤亡。

1971年2月,援巴工程队完成了从红旗拉甫到哈里格希村的公路建设。

1976年,工程队准备一次大爆破,这次爆破的炸药量共达50吨,是中巴公路施工14年来最大规模的爆破。

然而,等爆破结束之后,工程队才发现有3个炮洞“炸酥了”,没能完全被爆破的石块悬在山顶。

为了尽早爆破成功,两个排的战士进入现场清理哑炮,准备再次爆破。

但意外发生了,大塌方带着无数的山石从头顶滚落下来,30名队员中有25名牺牲。医生和护士们一边流泪,一边将血肉模糊、手足异处的尸体一个个缝合好。而有些已经无法找到身体的全部部分,一条胳膊一条腿,就这样埋在墓地中。

经过12年的努力,中巴公路终于在1978年竣工。

为了建设这条友谊之路,中巴双方约800名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善良而真诚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800公里的山区铺设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

03

巴基斯坦老人守护中国烈士陵园

为缅怀筑路英雄的丰功伟绩,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市修建了一座中国烈士陵园,里面安葬着88位烈士的遗骨。

自公路1978年建成起,一位名叫阿里·艾哈迈德的巴基斯坦老人就自愿在这里守护陵墓。

一开始,陵园只有石头垒起来的围墙。他陆续开始和同伴在陵园内植树种草,并从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背水,来浇灌陵园里的草木。

如今,园内树立着800多棵苍松翠柏,为长眠在这里的烈士遮风避雨。

阿里·艾哈迈德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清扫烈士陵墓。寒冷的冬天,这里不会有积雪,缤纷的秋季,这里不会有落叶。他要让烈士们安息的地方一尘不染。

同时,阿里·艾哈迈德还会为扫墓的人们讲述烈士们生前为修筑中巴国际公路的故事。

老人说,“我不是在守墓,而是在守护一群睡觉的中国孩子。”

对于艾哈迈德来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源于对中国建设者的感恩之情以及中巴人民之间最淳朴的友谊。

从中巴共建喀喇昆仑公路,到巴基斯坦人守护中国烈士陵园,中巴人民始终守望相助。

五、中巴公路修建时间?

1971年2月,第一期援助工程完工,第二期工程路段长459.3公里。经商定,巴方将提供所有建筑原料,而修筑工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则由中方提供,巴方承诺按当地价格为中方提供物资。

1979年5月,经过两国两万两千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筑路工人的十余年努力,中巴公路正式建成。6月18日通车,1986年5月正式开放。

六、公路修建谁监管?

公路工程属于建设工程.不需要建设局监管。一般由交通局兼管,有的大型项目甚至直接归省交通厅兼管。建设局一般只监管建安工程。交通系统有独立的管理规则、管理办法、管理人员。比如工程造价人员、工程监理人员,他们都是在交通部注册的。换句话说建设口的工程造价人员、工程监理人员不能管交通工程,他们的注册证到交通口就不好使了。

七、修建公路的目标是哪些?

修建公路的目标:

一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支撑运输业、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脉。二公路对国民经济起拉动作用,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说明公路修好后对公路沿线的经济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八、修建铁路或者公路的意义?

主要是为了人口出行,货运运输,军事调动等方面,使之方便快捷。还有就是刺激经济发展,以交通衍生带动人民富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意义

(1)完善交通运输网(2)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2)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3)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一是发展公路,铁路可以解决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发展公路铁路能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三是发展公路铁路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的需要

九、独库公路修建的意义?

由于独库公路的通车改变了过去从独山子到库车要绕道大河沿或和靖,可缩短里程300~500公里。

它对于沟通南北疆交通,增加各民族团结,开发建设边疆,缩短南北疆的运营里程,活跃经济,以及巩固国防,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独库公路沿线物产富饶,有克拉玛依油田,有盛产冷杉的天山林场,有粮油基地、苹果和葡萄之乡的伊犁河谷,有驰名中外的细毛羊产地的尤尔多斯草原,还有蕴藏量丰富的尼勒克煤田以及珍贵的中药材鹿茸等,这些工农林矿原材料,都具有十分贵重的价值,公路建成后可以大大加速其开发和流通。

十、修建青藏公路的感人故事?

在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她们就是由中铁十一局26名女职工组成的排轨生产队伍,被誉为“进入生命禁区的雪莲花”.这群来自“鱼米之乡”的姑娘们,笑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却创造了高原排轨日产量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等多项荣誉.“夫妻交流靠短信,骄儿见面竟称姨.”一幕幕感人的细节,令台下听众心动不已.“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应广军以一首改编的军旅歌曲《为了谁》作为报告会的结束语:“为了谁,为了西部的腾飞,为了祖国大地美.手牵银线到拉萨,迎来雪域高原汽笛长鸣铁龙腾飞.我虽苦我虽累,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今生无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