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显示和反映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面目。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关系,这是生物进化发展的动力,人类在自然界所从事的各项社会生产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好各类典型而有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创建适宜的条件。
二、可可西里保护区建设有什么作用?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植物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和眼子。
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
动物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0种,隶属于5目12科20属;鸟类有56种,隶属10目22科。此外,本区产2种裂腹鱼类及4种鳅类,几乎全为高原特有种。爬行动物仅青海沙蜥1种。拥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可可西里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
由于该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生态价值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是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7个。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有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
该地区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乌兰乌拉山末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于开展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可西里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
青可可西里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三、三级生态保护区可建设吗?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编制,规划文本要求应当基于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点与空间分布、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分析,划定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提出相应保护规定。
四、生态保护区建设几年评估一次?
生态保护区建设每五到十年评估一次。
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管理措施、管理保障、管理成效及负面影响。其中,管理基础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功能区划和保护对象信息。
管理措施包括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编制与实施、资源调查、动态监测、日常管护、巡护执法、科研能力和宣传教育。
管理保障包括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制度、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专业技术能力、专门执法机构、资金和管护设施。管理成效包括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变化和社区参与;负面影响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影响。
五、生态保护区和保护区的区别?
这两个保护区的主要区别是目的不同。生态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湿,防沙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等重要生态功能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保护区,也就是所谓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密集的地方进行保护的区域。
六、生态保护区划分?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除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生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可以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例第二十七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八条还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别?
生态建设是按照生态保护的要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其动力来自于行政压力和现状推动,某种程度上多少带有点被动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采取的在物和人同时采取的行为,重在构建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和可持续,是一种主动行为!
八、浙江的生态保护区有哪些?
杭州湾滨海生态保护区
西溪生态保护区
景宁大均乡畲族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
景宁望东洋湿地生态保护区
五峙山海洋生态保护区
丽水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生态保护区
象山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
九、生态保护区能否放牧?
保护区周围已架起围挡,并且还贴有告示,保护区实施全面禁牧,倡导社饲养殖。但远处,清楚可见保护区内仍有很多牧民在违规放牧,而且通过航拍镜头可以看到,这片保护区违规放牧行为,非常严重。
十、浙江生态保护区有那些?
浙江生态保护区有9个:
1.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浙江南麂列岛海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