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江总督的历任总督?
满清时期历任两江总督:
1665-1668 郎廷佐 汉军镶黄旗人
1668-1673 麻勒吉 满洲正黄旗人
1673-1681 阿席熙 满洲镶红旗人
1681-1684 于成龙 山西永宁州人
1684-1687 王新命
1687-1688 董讷 山东平原人
1688-1694 傅拉塔 满洲镶黄旗人
1694-1698 范承勋 汉军镶黄旗人
1698-1700 张鹏翮 四川遂宁蓬溪金桥乡人
1700-1706 阿山 满洲镶蓝旗人
1706-1709 邵穆布 满族
1709-1712 噶礼 满洲正红旗人
1712 郎廷极 汉军镶黄旗人 郎廷佐之子
1712-1717 赫寿 满族
1717-1722 长鼎 满族
1722-1726 查弼纳 满洲正黄旗人
1726-1730 范时绎 汉军镶黄旗人 范承勋之子
1730 史贻直 江苏溧阳人
1730-1732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32-1733 魏廷珍 直隶景州人
1733 高其倬
1733-1737 赵宏恩
1737 庆复 满州镶黄旗人
1737-1739 那苏图 满洲镶黄旗人
1739-1740 郝玉麟 汉军镶黄旗人
1740-1741 杨超曾 湖南武陵人
1741-1742 那苏图 满洲镶黄旗人
1742-1743 德沛(宗室)
1743-1748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48 策楞 满族
1748-1751 黄廷桂
1751-1753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53-1754 鄂容安 满洲镶蓝旗人
1754-1765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65-1779 高晋 满洲镶黄旗人
1779-1786 萨载 满洲正黄旗人
1786-1787 李世杰
1787-1790 书麟 满洲镶黄旗人 高晋之子
1790-1791 孙士毅 浙江仁和人
1791-1794 书麟 满洲镶黄旗人 高晋之子
1794-1795 富纲 满族
1795-1796 福宁 贝子永固包衣
1796-1797 苏陵阿 满族
1797-1799 李奉翰 汉军正蓝旗人
1799-1803 费淳 浙江钱塘人
1803-1805 陈大文 河南杞县人
1805-1809 铁保 满洲正黄旗人
1809 阿林保 满族
1809-1811 松筠 蒙古正蓝旗人
1811 勒保 满族镶红旗人
1811-1816 百龄 汉军正黄旗人
1816-1824 孙玉庭 山东济宁人
1824-1825 魏元煜
1825-1827 琦善 满洲正黄旗人
1827-1830 蒋攸銛 汉军镶红旗人
1830-1839 陶澍 湖南安化人
1836/1839 林则徐 福建侯官人
1839 陈銮 湖北江夏人
(邓廷桢)江苏江宁人
1839-1840 伊里布 满洲镶黄旗人
1840-1841 裕谦 蒙古镶黄旗人
1841-1842 牛鉴 甘肃武威人
1842-1844 耆英 满洲正蓝旗人
1844-1847 璧昌 蒙古镶黄旗人
1847-1849 李星沅 湖南湘阴人
1849-1853 陆建瀛 湖北沔阳人
1853-1857 怡良 满洲正红旗人
1857-1860 何桂清 云南昆明人
1860-1865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5-1866 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
1866-1868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8-1870 马新贻 山东菏泽人
1870-1872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72 何璟 广东香山人
1872-1873 张树声 清合肥(今属肥西县)人
1873-1874 李宗羲 四川开县人
1874-1875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75-1879 沈葆桢 福建省闽侯县人
1879-1881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81 彭玉麟 湖南衡阳人
1881-1884 左宗棠 湖南湘阴人
1884 裕禄 满洲正白旗人
1884-1887 曾国荃 湖南湘乡人
1887 裕禄 满洲正白旗人
1888-1890 曾国荃 湖南湘乡人
1890-1894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94-1895 张之洞 直隶南皮人
1895-1902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902-1903 张之洞 直隶南皮人
魏光焘 隆回金潭人
1904 魏光焘 隆回金潭人
李兴锐 长沙浏阳人
1904-1906 周馥 安徽建德人
1906-1909 端方 满洲正白旗人
1909-1911 张人骏 直隶丰润人
二、说说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的区别?
1、管理范围不同漕运总督是负责全国的漕运事务。河道总督负责黄、淮、运一带的河道治理。
2、职责不同漕运总督总管运粮事务,通过水路,包括河流跟大海,把粮食运到京城或其他地区;督促南方各省经运河输送粮食至京师。除此之外,漕运总督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各省的督粮道,都隶属于漕运总督。有时还要兼管海防事务。河道总督掌管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管辖河流的防治工作。
3、权限范围不同漕运总督可以兼管河道,但河道总督不能管理漕运。明初刚设漕运总督时,还“兼管河道”,即兼管运河、黄河等河道的治理。后来有了专管河道的总督,就不再兼了,但是遇到河漕有了争执,还是经常由漕督兼管河道。清代也是这样,凡河道总督缺裁时,常由漕运总督兼任。
三、凯撒为什么要去竞选高卢总督?
刚好在写相关的论文,直接把参考资料搬来。 文献来源:
《凯撒与高卢战争》宫秀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约公元前100一44年)是罗马共和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罗马奴隶制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共和国发生产重政治危机的动荡年代。罗马的大土地所有者和破产农民之间,罗马奴隶主和被征服地区奴隶主上层之间以及罗马奴隶主与被征服地区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尖锐复杂,再加之,奴隶主内部元老贵族派和骑士民主派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当时,罗马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两个权势人物,一个是腰缠万贯的克拉苏,一个是要立战功的庞培。与克拉苏、庞培相比,凯撒要逊色得多,他既不能在“军功”上与庞培竟争,也不能在财富上同克拉苏匹敌。然而,当时罗马的形势却为凯撒实现其政治野心创造了契机。 凯撒出身于古老的尤利乌斯名门望族,是著名民主派领袖马略的内侄,18岁时娶声誉颇高的民主派人物泰纳的女儿为妻,与民主派有着密切联系,并因此受到苏拉的迫害而逃亡。苏拉死后,民主派势力得到恢复与发展,凯撒趁势返回罗马,积极参与罗马的政治生活。 公元前77年,24岁的凯撒大胆揭露前马其顿行省总督格涅鸟斯·科尔涅利鸟斯·多拉伯拉的贪污案,使罗马政界为之震惊,并开始对他刮目相待。凯撒先后出任财务官和市政官。在此期问,他凭借对马略的悼念活动,打击苏拉党羽,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声誉。为了笼络人心,凯撒慷慨捐资,不惜耗尽资产,甚至欠债。例如,他负责监修阿皮乌斯大道时,自己掏腰包补贴这一工程的建设。公元前63年,凯撒当选大祭司长。次年,担任行政长官,期满后出任西班牙总督。公元前60年凯撒载誉回到罗马,他放弃凯旋式,竞选执政官,而此时元老院由于不满意庞培擅自在东方将包税权授予骑士的作法,怀疑庞培有搞军事独裁的野心,因此迟迟不批准庞培在东方行省实行的各项措施和把份地分配给他的退伍老兵,使庞培大为恼火,他决意支持凯撒当选执政官。凯撒趁机调解庞培与克拉苏间的矛盾,以便共同对抗元老院。公元前60年,罗马有着巨大影响和势力的三位政治家之间达成了互相支持的协议,建立了秘密的政治同盟,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的“前三头同盟”。这是一个反对元老贵族和夺取国家权力而临时结成的政治同盟。为了巩固这一联盟,凯撒把自己的女儿尤利娅嫁给了庞培。三头中庞培握有军队,克拉苏腰缠万贯,凯撒在民众中有较高的威望,他们虽然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但是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也没有力量独揽权柄与贵族势力相争,只有三人暂时妥协和联合,才能与元老贵族抗衡。凯撒在庞培和克拉苏的支持下,当选了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后经公民大会投票,凯撒在执政官期满后,担任高卢总督,为期五年,后又续任五年。
凯撒选择高卢是怀有政治目的的。他要利用征服高卢之机,树立在军事上的权势,培训一支可供自己调遣的军队,同时又可掠夺大童财富,以便在日后夺取罗马政权的斗争中占据优势。 凯撒对高卢的征战,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当初,庞培和克拉苏支持凯撒出任高卢总督的本意是想使凯撒陷入长期的高卢战争中,无暇问津罗马政治,使罗马权柄缩小到两人手中。然而,高卢战争期间,凯撒不仅委派亲信普布利乌斯·克劳狄乌斯留在罗马充当耳目,每逢公民大会召开之时,克劳狄乌斯就纠集大批的奴隶和城市贫民组成的打手冲进会场,左右公民大会的裁决,而且还常常返回罗马插手政事,使他在罗马的势力反而日渐壮大。 高卢战争的胜利,给罗马共和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大量的财富、奴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丰饶的高卢地区从此归属于罗马的版图,使罗马的疆土扩展到莱菌河西岸、比利牛斯山脉以东、北至不列颠。高卢战争的胜利,为凯撒底得了极大的声誉和政治资本。凯撒在高卢戎马倥偬8年之久,不仅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拥有了高卢这一可靠的战略基地,而且还训练和培养出一支忠顺于他的强大军队,为他在罗马政治舞台土叱咤风云、独揽大权提供一切优势。
高卢战争的胜利敲响了罗马共和制走向灭亡的丧钟。凯撒的辉煌战绩引起了克拉苏和庞培的强烈嫉恨,也引起了元老院的惶恐不安。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对帕提亚的战争中阵亡。庞培和元老院开始联手,殚精竭智地削弱凯撒在罗马的影响。公元前49年1月1日,元老院会议在庞培的鼓动下,做出了让凯撒交出兵权的决议。当时,凯撒的大部分军队都驻守在山北高卢,身边只有一个军团和少量辅助部队。他经过一番周密计划,利用庞培毫无准备的疏漏,于1月1日决然地渡过山南高卢省与意大利本土交界线——卢比孔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突进。仓促之中,庞培和元老们逃往希腊半岛。凯撒率军占领了罗马,夺取国库。进而向西班牙进发,经过40天的战斗,迫使庞培在西班牙的军队投降。公元前48年6月,在希腊境内的法萨卢战役中,庞培被彻底击败,逃至埃及被杀。公元前46年,凯撒肃清了庞培在非洲的全部势力。至此,全部罗马属土都归凯撒统治之下。公元前45年,凯撒回师罗马,受到空前隆重的欢迎,“他被宣布为祖国之父,被选为终身独裁官”,还拥有执政官、监察官、终身保民官和大祭司长等头衔,集政治、军丰、司法和宗教等大权于一身,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主宰者,莫定了个人专制政体的基础。从此,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四、清朝总督别称?
1、总督:又称制军、制台、总制、部堂等。
2、河道总督:称为河台、河帅。
3、漕运总督:称漕台、漕帅。
五、什么是总督?
详细解释
(1).总管督率。《汉书·叙传下》:“ 昭宣 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南史·王猛传》:“未之镇,而 隋 师济 江 , 猛 总督所部赴援。”《明史·神宗纪一》:“ 南京 兵部右侍郎 邢玠 总督 川 贵 军务。”
(2). 南北朝 统兵将领之通称。《南史·萧摩诃传》:“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北史·李平传》:“陛下不以臣不武,委以总督之任。”
(3).官名。 明 代初期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 成化 五年始专设 两广 总督,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 清 代始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例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另有主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称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4).宗主国驻在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在 英联邦 内 英 王任命的自治领最高级官员也叫总督。
六、巡抚和总督?
总督,一般是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者为从一品,另大学士衔者为正一品。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封疆大吏,统管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大权。
巡抚是管理一省的行政长官,带有副右都御史衔。但只不过一般是从二品。
从品阶上总督要明显高于巡抚。从管理范围上看,总督大于巡抚。那么自然从权力上看,总督也要强于巡抚。
但是其实两者没有隶属关系。
很多人认为巡抚的顶头上司是总督,其实两者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并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一般情况下,二者如果碰面也都会江水不犯河水,各管各的事情。
七、总督巡抚区别?
没有什么区别,都属于清朝的封彊大吏。
大清王朝统治中国时,设有总督一职,主管多省的军政事务,巡抚是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总督高于巡抚,实际领导不了巡抚,有督抚之争之说。
八、总督的尊称?
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
总督,明清时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官阶为正二品。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设置总督职位。
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与经济[1]。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九、浙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有什么区别?
浙江总督是清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为浙江巡抚李卫特设之职位。其他时候均为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十、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哪个大?
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是一样大的级别。因为他们都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1、直隶总督,驻地为直隶省城保定,驻所为直隶总督署。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雍正二年例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
2、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从一品。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在封疆大吏里居首,两江总督次之。晚清名臣里边,曾、李都分别做过两江和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府因为是专设展览,自然恢复的精心一些;而两江总督府,因为做过天王府、总统府,按照品级也不如前两者重要、吸睛,所以展品、史料的详实程度差异颇大。
直隶总督离京城比较近,北方地区政治意味浓厚的特点在府衙上就能感觉出来。总督序列里排名第一,却是过的小心谨慎。天理国法人情的大序列先往门口一摆;然后再看天子给直隶总督的题匾,面子给的足足的,用词令人受用的不得了;再往后看看官衙里历任总督及其辅臣们的命运,可就只剩一声叹息了。
两江则不然,一派祥和的气氛。除了打长毛,和平年代任务是“惠洽两江”,主要是保证经济,总体感觉政治压力不大。而这些总督任上都有哪些倒霉事,也没大肆说明。不像直隶衙门,把曾公晚年书信拿出来,一代名臣的悲哀跃然而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