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体解剖后遗体哪去了?
遗体经家人同意后送去火化
尸检后遗体要经过拍照存档,这些工作完成以后,遗体就交给遗体亲属去火化处理,骨灰由亲属自己去处理,遗体也没有必要长期寄存在殡仪馆,尸检结果要保存后,遗体火化了再想尸检就不可能了,所以尸检过后必须就要火化是了了
二、遗体修复师怎么修复遗体的?
遗体修复师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修复遗体。首先,遗体修复师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将遗体表面的污垢和病菌清除。其次,需要进行整容,根据遗体的特点和家属的要求,修复面部和身体的形态,包括修复外伤、填补凹陷、修整指甲、刮胡须等。同时,还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保证遗体不腐烂变质。在实践中,遗体修复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等,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尊重遗体和家属的意愿。总的来说,遗体修复师需要具备医学、化妆美容等多方面技能,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遗体捐赠后的遗体怎么接收?
遗体捐献后,一般由接收单位使用并妥善处理。仅捐献器官的,遗体仍由亲属处理。器官摘取手术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并且维护遗体外观。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绝对尊重遗体、遗容,并最后恢复遗体原貌。
四、遗体告别能看到逝者遗体吗
能啊。遗体告别顾名思义就是告别死者遗体的,现在亲人去世遗体告别仪式都比较简单,除去正常的追悼程序以外很重要的一项议程是向遗体告别,使亲朋好友和逝者家属见亲人最后一面向逝者做最后的告别,一般殡仪馆都会配合家属给逝者做美容,让告别的人感情更能接受一些。
五、怎样评价电影《可可西里》?
请致以生命最大的尊重— 《可可西里》中的七个生死镜头
2004年,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上映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个来自北京的记者尕玉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跟随藏羚羊保护队队长日泰及队员们巡山,目睹了一幕幕藏羚羊被捕杀的惨烈画面之后,和盗猎分子周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经历生死考验的感人故事。
其实在看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建设,知道会难受、压抑、无助,然而真正进入这个世界,还是和之前想的大不一样。
电影的开头,便讲述了死亡,是藏羚羊的死,和巡山队员强巴的死。
电影的结尾,也讲述了死亡,是巡山队员的死,是主角日泰队长的死,
整个电影中,不断有生命离开,以不同的方式,埋葬在可可西里这样一个圣洁又可以吞噬一切的土地。
电影的叙事以时间为线展开,在越来越深入可可西里腹地,离盗猎者越来越近的过程中,无力感却一层层加深。
这些触动人心的场景,在电影中一次次挑战着我们的泪腺,也一次次触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知。
第一幕 关于死
天葬
藏族有天葬的传统,于是在开篇提到的巡山队员强巴死后,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天葬的场景,只不过导演用了很短的篇幅以及非常隐晦的画面,让人感受了冰山一角。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真正走进藏区去体验,当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关于天葬的镜头 还是相当隐晦的
第二幕 关于生
一个人住三年
这个镜头让我第一次泪目,那句台词:阿旺在,盗猎的不敢来。
一个人,一座插着国旗的小房子,一个朝着逐渐远去的车队挥手的人。镜头越来越远,人也越来越小。
阿旺这一幕长镜头真的太嗑泪了
是什么让他坚守下去,在这无人的荒凉里,在这对生命极度严苛却危机四伏的世界里。
第三幕 关于死
547只藏羚羊
当500多具尸体就那么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皮毛已被拨开,只剩下一地残尸余骨,任由秃鹫啃食。
面对这一幕,该愤怒,该悲痛,还是该无奈,该警醒。
这一刻的所有感官都不是愉悦的,藏羚羊本该有属于它的天葬方式,此刻却皮毛与骨肉分离,曝尸荒野。
队员们将藏羚羊尸骨火化 绕着火堆转经超度
547张缴获的藏羚羊皮
第四幕 关于生
剥皮子 一张五块钱
马占林,是巡山队员们最先抓到的“人质”,他们是帮着盗猎者剥皮子的人,也是最普通的牧民。
一张皮子能得到五块钱,这是他们的生计。
他们只是盗猎者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格局,不知道藏羚羊皮毛背后的暴利与杀戮,在他们眼中,剥皮子和放羊、放牛没啥区别,只要能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剥皮子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第五幕 关于生死
希望不要下雪
由于缺粮缺油,供不起那么多人的吃喝开销,队长日泰决定放走“人质”马占林他们,让他们自己走出可可西里,是生是死,可能都是他们的命了。
镜头再一次拉远 他们 能否活着走出可可西里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 几个人也越凑越紧
这一路上,不断有人告别离开,然而我们却不知这里埋藏的伏笔,告别的时候真的要用力一些,因为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因为队员达瓦生命危在旦夕,队员刘栋负责先将他送往医院,再返回和队长汇合。
在极度缺氧疲惫的状态下,刘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车开了出去,完成了抢救生命的任务,短暂的休整后再次进入可可西里,去支援队友,却不想这一次,却是有去无回。
仅剩的两辆车,行进途中一辆突发爆胎,只得留在原地等待刘栋的支援,而等来的,又是什么
尕玉的两次发问,日泰的两次回答,是宿命,是无奈,是对自然的祈祷,也是对生命的祈祷,然而可可西里,并没有听到。
我们以为走不出来的,走出来了
我们以为能走出来的,永远留下了。
第六幕 关于生死
活着走出去
刘栋死的那一幕,万籁俱寂。没有盗猎者,没有猛兽,没有高原病,没有暴风雪。
从一开始的拼命挣扎我们看到了他对生的渴望,那种发自本能地想要活下去的力量
然而到最后,只能坦然直面死亡,他的呼喊没人能听见,只有可可西里无情的漫天黄沙,巍峨而冷酷的雪山,见证了这个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被自然吞噬,死在可可西里无人的寂静里,镜头推远,一辆车,散落一地的箱子,甚至不仔细看,你都看不到他被埋葬的那个沙坑的痕迹。
桑吉在漫天风雪中,曾一度想要放弃,然而同伴的鼓励,互相扶持,让他们决定为自己的命运拼到最后,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依旧不放弃,只想要活着,活着!
马占林和老乡们,也在为着他们不被看重的生命而努力,
有人倒下了,其他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扯掉他的围巾为自己保暖,在生死面前,我们已经无法评判什么对错。
第七幕 关于死
为了我的羊子
最终,日泰队长追到了盗猎者,然而此时只剩下他和记者两个人。
没想到牧民老头马占林,活着走了出来。
而日泰队长最终倒在了盗猎者的枪口下,临死时,深陷包围的他还要盗猎者交出枪跟他走,盗猎者问他为什么就抓他,他说,因为你打我的羊子
没有什么是非观的老马,选择了盗猎分子的一边,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命,面对死去的人,他只有无奈摇摇头,而面对还活着的记者尕玉,他告诉他跟着他们的脚印走就可以走出去。
他不想谁死,他只想自己活着
自己活下来了,才能去想别人的死活。
可可西里就这么平静地包容着世间的杀戮与生死,在它面前,任何生命都是脆弱的,然而他们却不懂得互相尊重与保护
影片中这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当记者问到日泰队长如何解决经费问题,是不是也卖皮子时,日泰队长说了这样一番话
关于索南达杰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无人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成为包括了藏族群众的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索南达杰保护站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14日,青海公安发布通报,玉树警方近日抓获一名参与枪杀杰桑·索南达杰的嫌犯。犯罪嫌疑人马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关于藏羚羊绒
在中国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高达5000—30000美元。
藏羚羊绒制作的沙图什则是极品。几个世纪以来,印度的一些省份一直以来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买最珍贵的“沙图什”给女儿做嫁妆,越软越贵的沙图什披肩也是女性显赫地位的象征,一条质量较高的沙图什披肩在欧美市场可以卖到20000美金以上。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青海格尔木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禁止一切社会团体或个人随意从格尔木前往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凡是出租车、私家车由格尔木载客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一律必须先行前往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写在最后
影片的结尾虽然是如此沉重,但是这几行字也带给了我们希望
六、大丽花惨案遗体
大丽花惨案遗体发现 平静市陷入恐慌
最近,平静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一具被残忍杀害的女子遗体被发现在大丽花公园。这起案件不仅令人感到惋惜和愤怒,也让整个社区陷入了恐慌之中。
据透露,这名女子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听说经常在大丽花公园散步。她平时文静害羞,与人为善,没有什么令人觉得会有人对她动手的原因。然而,这个平静的社区却发生了这种可怕的罪行,让人不禁对社会的安全感感到担忧。
案发现场调查
警方已对大丽花公园进行了全面调查,收集了大量证据和目击者证言。目前,案件的具体细节还没有公布,但传言称,遗体上有明显的刀伤和其他暴力痕迹。
当地居民对此事件感到震惊和愤怒。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不敢再独自外出,特别是夜晚时分。这起案件的暴力性质让人们意识到犯罪活动可能离我们更近,让整个社区都感到压抑和恐惧。
社区安全问题
这起大丽花惨案的发生引发了对社区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居民们要求政府采取更严格的安保措施,提高警方在社区的巡逻频率,并增加安全摄像头等监控设施。
社区领导也在积极应对这一问题,组织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和犯罪预防活动。他们呼吁居民们加强社区团结,相互关心和帮助,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警方报告。
除了加强社区安全措施,一些专家也提出了提高公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建议。例如,学习基本的自卫技巧和防范犯罪的方法,在户外活动时不要走夜路,尽量避免独自外出等。
警方调查进展
警方对大丽花惨案进行了持续的调查,并承诺将尽快找出凶手。他们已经建立了专案组,调集了大量警力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此案的破案工作。
根据警方的说法,他们已经收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警方希望通过这些线索找到凶手的身份和动机,为遇害女子的家属和社区带来公正和安全感。
这起大丽花惨案的调查工作还在继续,警方也呼吁社区居民提供任何可能的线索,并保持对案件的关注和关心。
对遇害者的哀悼
在这个平静市的社区中,人们对遇害女子的失去感到深深的哀痛。她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年轻人,被残忍地夺去了生命。这一事件是对社区的沉重打击,也使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我们应当将哀思和悼念化为行动,通过加强社区的团结和关爱,为遇害者和她的家人带来一丝慰藉。让我们保持警惕,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加安全、温暖和美好!
七、遗体捐献者剩下遗体怎么处理?
1.移植给有需要的人。
捐献者身上完整的器官大多会移植给有需要的病人。如器官移植,眼角膜移植,骨髓移植等。
2.用于科学研究。
某些捐献的遗体会用于科学研究,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造福人类。
3.作为解剖学实验“特殊”课本
其余遗体会送入学校的医学院供医学生上课学习。
八、遗体捐献要求什么样的遗体?
遗体捐献必须是自然人及其直系亲属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人体器官捐献
名词解释: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捐献执行人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
捐献条件
年满18周岁-65周岁,愿意逝世后无偿捐献器官救治他人。
捐献器官:
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可以捐献全部器官,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也可以一并捐献遗体。
对患烈性传染病(如非典肺炎、霍乱、伤寒等)死亡的以及高度损毁和腐败的遗体不宜捐献。
九、遗体捐献者后事遗体埋哪里?
我本人7年前已经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当时就把这些事打听清楚了。两种方法:
一是家属想自己处理,那就火化时通知家属。
二是火葬场统一常规处理。只是市里有专门公墓,公墓树碑,所有死者名字都刻在上面。后来者添加刻上名字,家属可以去扫墓。
十、遗体深埋标准?
这个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同,安葬的墓穴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湖南娄底,穴一般挖1~2m深,填埋的时候,地面上还要填高600mm左右。湖北恩施一带,墓穴只挖一尺深左右,填埋的时候,在地面上堆1m左右高。所以这个要看你们那里的风俗标准是怎样的,按当地的风俗来就好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