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电影?

112 2024-03-17 20:43

一、南非电影?

顶着炙热美丽的太阳,经城南的城门登上土岗,从瓮城进入南非城市。行走在一条长约350米的电影南北大道上。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被明显地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大道贯穿南非电影故城的中部,仅容纳两三人通过,环顾四周,阳光暴晒下,这里没有一棵树木,除了脚下方砖的一点红色,入眼的皆是明晃晃的“黄”字。

二、怎样评价电影《可可西里》?

请致以生命最大的尊重— 《可可西里》中的七个生死镜头

2004年,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上映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个来自北京的记者尕玉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跟随藏羚羊保护队队长日泰及队员们巡山,目睹了一幕幕藏羚羊被捕杀的惨烈画面之后,和盗猎分子周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经历生死考验的感人故事。

其实在看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建设,知道会难受、压抑、无助,然而真正进入这个世界,还是和之前想的大不一样。

电影的开头,便讲述了死亡,是藏羚羊的死,和巡山队员强巴的死。

电影的结尾,也讲述了死亡,是巡山队员的死,是主角日泰队长的死,

整个电影中,不断有生命离开,以不同的方式,埋葬在可可西里这样一个圣洁又可以吞噬一切的土地。

电影的叙事以时间为线展开,在越来越深入可可西里腹地,离盗猎者越来越近的过程中,无力感却一层层加深。

这些触动人心的场景,在电影中一次次挑战着我们的泪腺,也一次次触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认知。

第一幕 关于死

天葬

藏族有天葬的传统,于是在开篇提到的巡山队员强巴死后,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天葬的场景,只不过导演用了很短的篇幅以及非常隐晦的画面,让人感受了冰山一角。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真正走进藏区去体验,当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关于天葬的镜头 还是相当隐晦的

第二幕 关于生

一个人住三年

这个镜头让我第一次泪目,那句台词:阿旺在,盗猎的不敢来。

一个人,一座插着国旗的小房子,一个朝着逐渐远去的车队挥手的人。镜头越来越远,人也越来越小。

阿旺这一幕长镜头真的太嗑泪了

是什么让他坚守下去,在这无人的荒凉里,在这对生命极度严苛却危机四伏的世界里。

第三幕 关于死

547只藏羚羊

当500多具尸体就那么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皮毛已被拨开,只剩下一地残尸余骨,任由秃鹫啃食。

面对这一幕,该愤怒,该悲痛,还是该无奈,该警醒。

这一刻的所有感官都不是愉悦的,藏羚羊本该有属于它的天葬方式,此刻却皮毛与骨肉分离,曝尸荒野。

队员们将藏羚羊尸骨火化 绕着火堆转经超度

547张缴获的藏羚羊皮

第四幕 关于生

剥皮子 一张五块钱

马占林,是巡山队员们最先抓到的“人质”,他们是帮着盗猎者剥皮子的人,也是最普通的牧民。

一张皮子能得到五块钱,这是他们的生计。

他们只是盗猎者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格局,不知道藏羚羊皮毛背后的暴利与杀戮,在他们眼中,剥皮子和放羊、放牛没啥区别,只要能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剥皮子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第五幕 关于生死

希望不要下雪

由于缺粮缺油,供不起那么多人的吃喝开销,队长日泰决定放走“人质”马占林他们,让他们自己走出可可西里,是生是死,可能都是他们的命了。

镜头再一次拉远 他们 能否活着走出可可西里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 几个人也越凑越紧

这一路上,不断有人告别离开,然而我们却不知这里埋藏的伏笔,告别的时候真的要用力一些,因为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因为队员达瓦生命危在旦夕,队员刘栋负责先将他送往医院,再返回和队长汇合。

在极度缺氧疲惫的状态下,刘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车开了出去,完成了抢救生命的任务,短暂的休整后再次进入可可西里,去支援队友,却不想这一次,却是有去无回。

仅剩的两辆车,行进途中一辆突发爆胎,只得留在原地等待刘栋的支援,而等来的,又是什么

尕玉的两次发问,日泰的两次回答,是宿命,是无奈,是对自然的祈祷,也是对生命的祈祷,然而可可西里,并没有听到。

我们以为走不出来的,走出来了

我们以为能走出来的,永远留下了。

第六幕 关于生死

活着走出去

刘栋死的那一幕,万籁俱寂。没有盗猎者,没有猛兽,没有高原病,没有暴风雪。

从一开始的拼命挣扎我们看到了他对生的渴望,那种发自本能地想要活下去的力量

然而到最后,只能坦然直面死亡,他的呼喊没人能听见,只有可可西里无情的漫天黄沙,巍峨而冷酷的雪山,见证了这个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被自然吞噬,死在可可西里无人的寂静里,镜头推远,一辆车,散落一地的箱子,甚至不仔细看,你都看不到他被埋葬的那个沙坑的痕迹。

桑吉在漫天风雪中,曾一度想要放弃,然而同伴的鼓励,互相扶持,让他们决定为自己的命运拼到最后,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依旧不放弃,只想要活着,活着!

马占林和老乡们,也在为着他们不被看重的生命而努力,

有人倒下了,其他人的第一反应是去扯掉他的围巾为自己保暖,在生死面前,我们已经无法评判什么对错。

第七幕 关于死

为了我的羊子

最终,日泰队长追到了盗猎者,然而此时只剩下他和记者两个人。

没想到牧民老头马占林,活着走了出来。

而日泰队长最终倒在了盗猎者的枪口下,临死时,深陷包围的他还要盗猎者交出枪跟他走,盗猎者问他为什么就抓他,他说,因为你打我的羊子

没有什么是非观的老马,选择了盗猎分子的一边,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命,面对死去的人,他只有无奈摇摇头,而面对还活着的记者尕玉,他告诉他跟着他们的脚印走就可以走出去。

他不想谁死,他只想自己活着

自己活下来了,才能去想别人的死活。

可可西里就这么平静地包容着世间的杀戮与生死,在它面前,任何生命都是脆弱的,然而他们却不懂得互相尊重与保护

影片中这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当记者问到日泰队长如何解决经费问题,是不是也卖皮子时,日泰队长说了这样一番话

关于索南达杰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

1994年1月18日,40岁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无人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40℃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成为包括了藏族群众的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索南达杰保护站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14日,青海公安发布通报,玉树警方近日抓获一名参与枪杀杰桑·索南达杰的嫌犯。犯罪嫌疑人马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关于藏羚羊绒

在中国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高达5000—30000美元。

藏羚羊绒制作的沙图什则是极品。几个世纪以来,印度的一些省份一直以来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买最珍贵的“沙图什”给女儿做嫁妆,越软越贵的沙图什披肩也是女性显赫地位的象征,一条质量较高的沙图什披肩在欧美市场可以卖到20000美金以上。

最新消息

2020年9月,青海格尔木市公安局发布通告,禁止一切社会团体或个人随意从格尔木前往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凡是出租车、私家车由格尔木载客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一律必须先行前往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写在最后

影片的结尾虽然是如此沉重,但是这几行字也带给了我们希望

三、《可可西里》这个电影是怎么拍摄的?

为了写好这个回答,我从网上搜了搜。以下:

1. 影片概况。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都是陆川,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由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影片于2004年10月1号上映,上映后在国内外获得了众多大奖,影片的口碑也非常好,豆瓣评分达到了8.8分。

2.影片幕后真实故事。在1985年,可可西里这片高原区域生活着大约100万只野生藏羚羊,后来藏羚羊羊绒价格暴涨,吸引来很多不法分子来到可可西里滥杀滥捕野生藏羚羊,由此开始野生藏羚羊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生活在可可西里附近的藏族人和汉族人,自发组成了一支巡山队,由索南达杰任队长,这支志愿队伍在可可西里地区展开了反盗猎行动。在5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两任队长因此牺牲。

3.影片创作。导演陆川听说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动,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他想把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感人故事搬到荧幕上,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里发生的一切,想要引发更多人去思考、关注和保护。为了编写剧本,他亲自来到了可可西里的巡山保护队,他和巡山人员一起进入无人区去巡逻,并且每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后,他才意识到这些巡山队员的生活和自己想象的相差很远,为了把剧本写好,他进行了反复修改,直到修改到第八遍时,他才决定开始拍摄这部影片。

4.影片拍摄。为了拍摄这部电影,陆川带领着100多人的剧组进入了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影片中30%的片段都是在无人区拍摄的。由于地处高原,很多剧组人员都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很多人开始头痛、头晕、呕吐、发热、缺氧和肺部感染,剧组的部分人员因为受不了这里的恶劣条件,连工资都不要,就逃跑了,到最后影片快要拍完时,整个剧组只还剩下60多人。

5.影片幕后花絮。由于影片是在高原拍摄,这对演员和摄影师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在拍摄期间由于高原反应,空气稀薄,经常会有人突然晕倒。

6.影片幕后花絮。为了追求最真实的影片效果,影片中的所有演员,只有3个人是专业演员,其它所有演员都是非专业的演员。

7.影片幕后花絮。影片中巡山队抓捕盗猎分子的戏,是在海拔4800米的楚玛尔河边拍摄的,为了拍摄在冰冷的河水中追赶盗猎分子的片段,演员需要跳入冰冷的河水中,这个桥段总共拍摄了5天,几位演员前后30多次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最后双腿都给冻麻了。

8.影片幕后花絮。影片开头的藏羚羊是真实拍摄的,为了拍摄这个片段剧组专门安排人观察等待藏羚羊出现,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有人用胶片拍摄藏羚羊。

9.影片幕后花絮。影片中巡山队员被流沙活埋的镜头也是真实拍摄的,剧组为了拍摄这场戏挖了9个大坑,并且真的把演员活埋到了沙土中,但是保证会在2分钟内将演员挖出来,对演员来说还是非常危险的。

《可可西里》这部电影,把发生在可可西里的感人故事,搬到了每个观众眼前,犹如亲眼所见,影片中的故事,引发了国内很多人对于可可西里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和人性的思考。

四、电影可可西里结局?

结局队长死了~保护区才得到保护 影片结尾诉说,因为记者的报道传来令人欣慰的消息。

但是,无数的马占林们,他们如果离开的藏领羚羊,他们如何生存?就像影片最后马占林消失在风雪中一样,他们的结局也注定要一直矗立于风雪中挣扎,在生命的死亡线上挣扎着存活。

五、电影可可西里剧情?

可可西里剧情:

 尕玉(张磊 饰)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首先是藏羚羊保护站的巡山队员被盗猎人枪杀,接下来他们见到了悲惨的一幕:盗猎者逃走,只留下众多只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巡山队员在恶劣的环境中追捕凶手,最终只夺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另一方面还要与凶残的盗猎者周旋,巡山队员和尕玉面临着生死考验。

六、电影可可西里插曲?

插曲是;西海情歌。

《可可西里》是华谊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垒、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

七、可可西里电影概况?

可可西里电影是一部宣传保护西藏藏羚羊的电影。

八、电影可可西里真人结局?

结局队长死了~保护区才得到保护 影片结尾诉说,因为记者的报道传来令人欣慰的消息。

但是,无数的马占林们,他们如果离开的藏领羚羊,他们如何生存?就像影片最后马占林消失在风雪中一样,他们的结局也注定要一直矗立于风雪中挣扎,在生命的死亡线上挣扎着存活。

九、可可西里电影歌曲原唱?

可可西里电影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王琪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20年5月8日。

十、与《可可西里》类似电影?

《盲山》《盲井》《天狗》《光荣的愤怒》《活着》《小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