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访对象有哪些类型?
采访对象: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
前者包括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以及与新闻事实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后者主要是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人员,有时还有与新闻事实有特殊关系的人。
对于后一类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需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引用他们提供的事实要适当交代来源。采访对象可以包括报道对象,但其涵盖范围远远超过报道对象。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既要根据新闻线索或报道意图慎重选择采访对象,也要尽可能预先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包括他们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采访方式和方法。
这是顺利进行采访活动、确保事实真实、可靠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二、可可西里保护对象?
野牦牛、藏羚羊、西藏野驴、白唇鹿、藏原羚。
1、野牦牛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是食草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2、藏羚羊
藏羚羊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的哺乳动物。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雄性有直而细长的角,长约55-62厘米,近基部有明显的横棱。雌性略小。
该物种头型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鼻腔二侧鼓胀,呈半球状。背毛厚密。上体淡棕褐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均白色。背毛色同体背,尾侧及尾尖白色,尾腹面裸露。
列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
3、西藏野驴
西藏野驴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活转动。
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
它们外形似骡,体形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显得特别矫健雄伟,因此在当地人们常常把它们叫做“野马”。
4、藏原羚
藏原羚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黄羊和西藏原羚等,体形比普氏原羚瘦小,体长84~96厘米,体重11~16千克,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耳朵狭而尖小。四肢纤细,蹄窄;
被毛浓而硬直,脸、颈和体背部呈土褐色或灰褐色,臀部具一嵌黄棕色边缘的白斑,其背部暗棕色,腹面、四肢内侧及尾下部白色。
5、白唇鹿
白唇鹿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
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围有黄色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
三、采访对象开场白采访内容结束语?
开场内容的话,就先自我介绍一下,或者问他一些比较舒服的问题
四、当在采访中遭到采访对象拒绝怎么办?
1、了解采访对象拒绝你的原因,他的心理是怎样的,有什么顾虑等等,针对这些再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自己一定要真诚,答应采访对象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取得其信任,看能否取得突破。当然,不能为了采访卑躬屈膝,让人看轻
2、从采访对象的身边人出发,包括家人、朋友、领导、同事等等,收集足够多的资料,从侧面来支撑你想要达到的报道效果。要注意的是,采访过程中可以录音,写稿要谨慎,注明消息来源,规避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我曾经就遇到事后反悔的采访对象,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是一个值得反省的教训。
3、多方努力无果,那就只有换采访对象了
五、梵净山申遗采访对象有哪些?
自然是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申遗具体要求和工作流程来确定。
一是当地土著最好是年岁较大文化程度较高的乡绅,二是专业人士,包括大专院校的涉及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的研究人员,以及省市县各级文史馆,博物馆,史志办的人员。
三是政府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六、青海可可西里主要保护对象?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七、采访对象是什么意思?
采访对象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
前者包括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以及与新闻事实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后者主要是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人员,有时还有与新闻事实有特殊关系的人。
对于后一类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需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引用他们提供的事实要适当交代来源。
八、张云雷关于找对象采访文案?
关于张云雷的找对象采访文案,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内容供您参考:
曾经以相声和小品表演著称的张云雷,在不久之前宣布自己正在寻找对象。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他透露了自己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和想法。
对于自己找对象的标准,张云雷表示最重要的是性格匹配。他希望另一半有着开朗、善良、独立的性格,能够在生活中与自己产生共鸣和交流。此外,身高和年龄并不是他所关注的重点,而是看重彼此是否有足够的默契和共同语言。
除了性格匹配,张云雷也谈到了自己关于婚姻的想法。他表示自己对于婚姻持有着很高的敬意和责任感,认为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是一种家庭的责任和承诺。因此,他希望自己的未来伴侣在婚姻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观点和价值观。
最后,张云雷也对广大粉丝们表示了感谢和支持。他表示自己将会继续努力工作,并在未来的生活中用最好的状态迎接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以上是一份可能的张云雷关于找对象采访文案,仅供参考。
九、哪类采访对象容易获得有效材料?
真实发生的事件,采访对象为与自己平常生活相近的环境更容易获得有效材料
十、记者如何更好地联系到采访对象?
泻药。
这个问题应该困扰所有媒体从业员。
基本来说,哪怕是资历很老,人面很广的记者,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很大程度是无解的。所以我这里来分享经验,只不过是为了骗赞而已。
以下内容默认是用电话(预约)采访,已经被安排好的采访或者临时面对面的不列入讨论范围。
【文中所有内容,与供职单位无关】
【本文禁止转载,如被转载或改编利用(包括截图),本人将追究相关责任】
首先,给采访对象分各类:
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
二、按照行业和社会身份分
注:以上两者有交集。
然后,逐个来分析。
认识的:可以随便列个比例,90%都会接受采访,10%属于没空或者对该问题不擅长或者利益相关需要回避的。这个不必再展开了。
不认识的:这种对象可以说是数量无法估计之多,基本每一次采访都会遇到。要破冰,讲究方法,也要碰运气。
1、首先,采访对象的电话如果是同事提供的,那就相对好办。打过去时,先报单位和身份,然后说自己是某某人的同事,此前同事因何事采访过对方,希望现在能请教一些问题。碍于情面或者过往的经历,对方一般都会接受采访,而且也会容易相信你的身份。
2、如果采访对象和自家单位没交集,就有可能被婉拒了,所以方法很重要。剔除一些谈话技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入手:
1)迅速自报家名,然后立即转到对方的身份,表示有一个很相关的事情想请教,强调对方的存在是唯一或很关键的。
2)迅速自报家名,用简洁语言归纳当下发生了一个事情关乎公众或者第三方利益,强调事件已在发酵或者迫在眉睫,需要对方能够给与一定的回应才能平稳事态或使得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两个方向的出发点,是强调人物与事件的相关性,让对方以为自己与事件有利益关系或者有必要对事件进行表态。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清楚自己是否有(无)这个关联性,但你说有,那就会有了。是不是很无赖?对的,因为记者这行能存在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啊。
题主可能会问,如果是一个和事件没有直接关联的人物,例如专家,那怎么办?答曰:既然这个(没有排他性的对象)不接受采访,那继续找下一个咯。
3、按照身份来分类。我会将我能分类的都列出来,欢迎大家在评论里补充,我会更新。
1)政府部门
一般分为官员、相关业务负责人。前者特别难接触,除非是安排好的采访,否则基本无功而返,所以基本无解。而后者往往在一些事件上在技术和程序方面有密切关联,往往是报道的关键。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尽可能先找通讯员或者宣传科室去搭线,让对方清楚你的身份和意图。如果有空间,可以满足对方的要求:盖公章的采访函,相关领导出面,充分沟通采访的意图和成稿方向等等。
如果事件紧迫,如果事件紧迫,如果事件紧迫,对方不回应也是一种回应,当然这是不得已的下策,这种情况如果能够避免,应该尽可能去实现。此外,可以表明会匿名,增强对方配合的意愿。
2)事业单位
类同于3、1),办法也相近。学校、医院、协会等同此列。
3)企业
企业其实可以分类,一类是小的或者老的没有公关部门的,一类是有公关部门的。先说后者,有公关部门,直接打电话过去联系,友善表明意图,并且诚恳地说明没有录音(但实际还是要录),希望对方放心。然后表明,希望对方往相关的部门、人物传达,能及时给与反馈。指明了相关部门或人物,而非要公关部门站在公司角度来回应,其实是给对方一个信号,你已经掌握了比较关键或者确切的信息了,针对的是一个局部,如果对方不及早回应,很可能会错失一个应对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立即应对这个,然后给予回复。如果事件并非指向个别部门或人物,那就直接和公关部门沟通即可。如果可以,表明希望对方及早给予文字形式的回复,这样不容易有争议和手尾。
如果没有公关部门,那就打办公室联系负责人,做法同上。但一般来说,有经验的一把手都会知道怎么和你交接。
4)专家
既然是采访专家,那技术关联性就相当紧密,同时这类人的可替代性比较强,所以一个不乐意可以继续找下一个。如果是高校的专家,可以说是宣传科室介绍的,这样也能降低采访难度。专家库需要多积累,这个不宜单打独斗,单位里肯定有存档入库的,最好找同事引荐。
5)不定对象
这个分类其实不太准确。例如,做一个教师节的专题,需要采访教师、家长、学生,除非特殊个案,这些替换性比较强,采访时气氛也会比较轻松。在表明意图后,还可以告知会匿名处理,能够增强对方接受的意愿。
6)当事人
之所以放在最后说,是因为这是最难的。当事人基本是不认识的,而且身份不确定,相关事件的复杂程度和敏感性因人而异,要真找个不变应万变的办法几乎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环节上,除了随机应变和看运气,我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这点作为开放性讨论,欢迎大家分享意见。
此外,也分享一些做法:
1、做好受访对象的资料整理,和同事共享。
2、采访前做足功课,知道对方的一些特点和以往与媒体接触的情况,在一开口的时候可以迅速提及。
3、找通讯员、同事(含领导)、朋友熟人引荐、搭线,能够降低难度。
4、提前给对方发短信,表明来意,这样相对容易获得对方接受。当然如果对方回短信说不乐意,还是打一次电话过去碰碰运气。
5、交流时抓重点,开门见山,不要浪费对方时间。
6、态度要诚恳。
【文中所有内容,与供职单位无关】
【本文禁止转载,如被转载或改编利用(包括截图),本人将追究相关责任】
欢迎讨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