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细石器特征?

121 2024-03-25 16:10

一、典型细石器特征?

细石器即具有细小打制石器特征的石器,主要有石页、刮削器、石镞等。

细石器繁盛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中国最早的细石器文化发现于河南灵井、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峙峪文化、许家窑文化均具细石器文化的原始面貌。细石器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可延续到铜石并用时代,如红山文化。中国细石器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

细石器的原料主要为坚硬的石英岩、火成岩、玛瑙、石髓、燧石、蛋白石等矽质砾石、碧玉等。桑干河流域的细石器,多以燧石为原料,如距今一百三十六万年的小长梁遗址中,以燧石为原料的石器,就占全部石器的98%。燧石石质坚硬,製造出的工具打击泡、放射纹非常清晰。燧石所含成分不同,不仅具有半透明的特点,而且颜色鲜艳,黑、绿、褐、黄兼俱,十分美观。

红山文化典型的细石器是以间接打制法产生的细长石叶(或称石叶)以及经过使用或第二步加工而形成的工具,如刮削器、尖状器、石镞等。也包括剥离石叶后剩下的石核。

二、半坡细石器文化?

细石器文化

细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这种石器长度一般在2—3厘米,常见器形有石叶、石镞、小石刀、石片等,可作石钻或刮削器,也可镶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复合工具使用。

中文名

细石器文化

时间

距今26000~10000年

石器原料

石髓、玛瑙、燧石等

原始面貌

峙峪文化、许家窑文化

主要特点

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文化。石器原料主要为石髓、玛瑙、燧石等。有多角锥状石核、细长石片(石叶)、小石片等,已出现复合工具,如以小长石片嵌在骨刀上使用,并已广泛使用弓箭。

细石器文化

峙峪文化、许家窑文化均具细石器文化的原始面貌;细石器文化繁盛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如我国最早的细石器文化发现于河南灵井、陕西大荔沙苑等地;细石器文化可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可以延续到铜石并用的时代。我国细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细石器文化传统可能与当时人类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有关。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说,东亚的细石器要早于西欧的细石器,性质也有差别。因此细石器不能完全归结于全新世人类石器普遍的小型化趋向,有人把中国早期华北细石器传统分为下川类型和虎头梁类型,并认为前者来自于华北地区,后者来自于贝加尔湖地区。

细石器工业中压制剥片技术因素很可能是来自于久克台文化或水洞沟文化的勒瓦娄瓦技术,而这一技术源于中东;而细石器的使用方式、小型化的特点是兼采了华北小石器的特色。在金斯泰洞穴,考古学者发现了勒瓦娄瓦技术、小石器传统和细石器文化三者混存的现象,说明很可能存在这种技术上的混合,从而催生了细石器文化的产生。

不过也有人根据人类石器普遍小型化的趋向和东亚不同技术传统的差别,把细石器的产生完全归结为北亚技术传统自身发展的结果,并认为中国的细石器完全来自于西伯利亚和蒙古。

三、寻找细石器的起源?

细石器起源旧石器晚期,盛行中器时代。

四、细石器文化的概述?

细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 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

石器的原料主要为石髓、玛瑙、燧石等。有多角锥状石核、细长石片(或称石叶)、小石片等。器型有刮削器、圆头刮削器、短刮器、尖状器及石钻、石簇等。

已出现复合工具,如以小长石片嵌在骨刀上使用,并已广泛使用弓箭。峙峪文化、许家窑文化均具细石器文化的原始面貌。

细石器文化繁盛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如中国最早的细石器文化发现于河南灵井、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五、细石器文化的介绍?

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文化。石器原料主要为石髓、玛瑙、燧石等。有多角锥状石核、细长石片(石叶)、小石片等,已出现复合工具,如以小长石片嵌在骨刀上使用,并已广泛使用弓箭。

峙峪文化、许家窑文化均具细石器文化的原始面貌;细石器文化繁盛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如我国最早的细石器文化发现于河南灵井、陕西大荔沙苑等地;细石器文化可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可以延续到铜石并用的时代。我国细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细石器文化传统可能与当时人类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有关。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说,东亚的细石器要早于西欧的细石器,性质也有差别。因此细石器不能完全归结于全新世人类石器普遍的小型化趋向,有人把中国早期华北细石器传统分为下川类型和虎头梁类型,并认为前者来自于华北地区,后者来自于贝加尔湖地区。

细石器工业中压制剥片技术因素很可能是来自于久克台文化或水洞沟文化的勒瓦娄瓦技术,而这一技术源于中东;而细石器的使用方式、小型化的特点是兼采了华北小石器的特色。在金斯泰洞穴,考古学者发现了勒瓦娄瓦技术、小石器传统和细石器文化三者混存的现象,说明很可能存在这种技术上的混合,从而催生了细石器文化的产生。

不过也有人根据人类石器普遍小型化的趋向和东亚不同技术传统的差别,把细石器的产生完全归结为北亚技术传统自身发展的结果,并认为中国的细石器完全来自于西伯利亚和蒙古。

六、若羌罗布泊交通路线,怎么去罗布泊,罗布泊在?

驾车路线:全程约321.3公里起点:若羌县1.若羌县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文化路行驶590米,右转进入枣乡大道2.沿枣乡大道行驶930米,左转进入G315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内驾车方案1)沿G315行驶120.1公里,过罗布泊2号桥,左转进入S2352)沿S235行驶198.3公里,左转3)行驶1.4公里,到达终点终点:罗布泊镇

七、罗布泊海拔?

新疆罗布泊的海拔780米左右。新疆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

八、罗布泊水怪?

罗布泊没有水怪。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所以没有水怪。

罗布泊地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11.6℃,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200h,年积温>4500℃。且风蚀强烈,全年盛行风方向为NE,3~5月为多风季节,6~8月为大风季节,8级大风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若羌、且末地区每年浮尘天气有115~193d。

九、罗布泊之谜?

1、大耳之谜

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 。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2、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3、游移之谜

由于罗布泊深藏在沙漠深处,人们要想靠近它十分困难。而仅有的几次成功的现场考察,却在理论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早在19 世纪下半叶,就有学者来到罗布泊进行了考察。他见到的湖泊芦苇丛生、鸟类聚居,是一大片富有生机的淡水湖;可这个湖泊与中国地理记载的罗布泊有南北一个纬度的差别。所以有人认为他见到的可能根本不是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早已经干涸。也有人据此提出了惊人的想法:由于汇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携带大量泥沙,造成了河床的淤塞,填高了湖底,于是罗布泊便自行改道,游移到了别的地方。这正是那个学者发现的湖泊。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强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1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十、罗布泊油田?

罗布泊它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以前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形成了无人区,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地区不仅发现了油田,还有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在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