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有很多诗词在我看来都属于“可解不可译”的范畴。我曾经在一个回答中做过这样的描述:
有些诗词是工于技巧的辞藻性堆砌,是无机体,拆开与不拆开倒也没多大差别,因而可译。
还有些诗词则如一位美女,本就是一个美丽的整体,如若非要肢解开,就成了一抔烂肉。
这首商山早行在我看来也是如此。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类诗词如果非要翻译,在我看来只能是改编性翻译。因为我个人大学时学的是戏剧影视文学,有上过剧作课,从小说改成电影往往会有两方面改动:结构改动和内容改动。
结构改动就是在故事的叙事上“事件顺序”上的调整,内容改动即适当的增减或修改剧情。
我觉得有些诗词如想保存意境,也必须做类此的调整,以本诗为例。
诗词讲起承转合,所以首联一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总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为悲和思。之后的三联皆围绕此二字展开。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来做一下翻译。
鸡鸣破晓,月色垂挂在驿站的斜檐。我乘着瘦马,行经板桥之上,马蹄踩踏着桥面的霜痕,晨凉正重,连马颈上的铃铛声也透出寒意。槲叶飘落满山间的小道,我怅然回首,昨夜借宿的驿站已然半埋在枳花的花色之中。恍惚间我隐约想起昨夜的归乡之梦,梦中的,池塘挤满了回归的凫燕。客行在外的我何时才能如它们一般回到自己的故乡?
在翻译的时候,我适当调整了语序,将原诗顺序调整为了:晨起动征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客行悲故乡。
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和诗词相比白话文相对过于直白,如果把“客行悲故乡”一句按诗词原有的顺序放在前面的话,整个诗词的情感与意境就过早的表露出来,损害了原有的意境。所以我把这句诗调整到文末,作为整个文本的结尾句。
另外要说的是,答主老师的翻译不仅不美,而且有误。杜陵梦在这不应该翻译成在杜陵做的梦,而应该翻译成思乡之梦或是归乡之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