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狼居胥和封狼居胥的区别?
狼居胥是地方名。而封狼居胥是事件。能一样吗?
狼居胥是山的名字,古时候的叫法,现在叫肯特山。在外蒙境内。
在汉朝时期,狼居胥山是匈奴祭祀天地和神灵的地方,匈奴在哪里举行最高等级的祭祀活动。
属于匈奴的圣地,上面有祭坛,有象征神灵的金人。狼居胥山也是匈奴人心目中的圣山。
封狼居胥则是汉武帝时期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最风光的时候。
霍去病带领着大汉骑兵,一路上如同狂风扫落叶,来去如风。在匈奴境内横冲直撞。
一直打到狼居胥山,拆了匈奴人的祭坛,俘获了匈奴人祭天的金人。并且立碑为誓。
霍去病的做法无异于把匈奴单于的脸面和尊严摁倒地上狠狠地摩擦。使得匈奴单于的尊严和心理颜面扫地。在心里和身体上,都是对匈奴人最严酷的打击。
因为匈奴再怎么厉害,也没有捣毁汉朝的宗庙社稷。
而霍去病的做法无异于掀了匈奴人的祖坟。匈奴人能受得了才怪呢。
封狼居胥也是霍去病最高光的时刻。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悦,把他听到这个好消息时所在的地方称呼为闻喜。并对霍去病大加封赏。
此后,汉族的各个朝代的将帅,无不把封狼居胥看作是毕生的目标。
二、封狼居胥用法?
封狼居胥,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 láng jū xū ,意思是比喻建立显赫功绩。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三、封狼居胥原文?
原文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四、什么条件封狼居胥?
所谓封狼居胥,其实就是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大典。
在古代,封禅大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举行的。
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只有天子有资格举行。其二,需要是真正的盛世。
霍去病以一介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逾越了礼制,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是要灭九族的。
他敢这么做,倒不是他有把握汉武帝不会杀他,而是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这事。
纵观霍去病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做事凭借的是一腔热血。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会不计后果地去做。
汉武帝在位期间一改曾经对匈奴的妥协退让态度,转用凌厉手腕反击匈奴。
公元前123年春,在汉军对抗匈奴的第二次反击作战中,年仅18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姚校尉,领着八百名精锐作战。
而此次战斗中,霍去病一马当先,率领部众甩开大军直追匈奴,深入匈奴腹地,功冠全军。
两年后,霍去病出任骠骑将军,再度领兵追击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这一战,霍去病一路向西高歌猛进,一直打过焉耆山,在皋兰山和匈奴展开决战,斩杀匈奴近万人。
在解决了汉朝西部边境的威胁后,霍去病亲率大军,从河北代郡出发,穿越黄沙大漠,一路打到狼居胥山。横扫了匈奴地区,俘斩匈奴士兵七万余人。
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左贤王军经此一役,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庆贺这次大胜,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的高峰上举行祭拜仪式,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高高飘扬在狼居胥山上的战旗也成为了霍去病荣誉的象征。
五、封狼居胥碑文原文?
只是诏书内容,无碑文。
原文:
勒石燕然
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既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鳄。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宪乃班师而还。遣军司马吴汜、梁讽,奉金帛遗北单于,宣明国威,而兵随其后。
封狼居胥典故:
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六、辛弃疾是封狼居胥吗?
辛弃疾不是封狼居胥。这个传说源于明朝官员李维桢所编著的《靖康耻》一书中,他根据一些严重失实的传闻将辛弃疾描绘成了投降金人并被封狼居胥的形象。
封狼居胥是宋代施全德和张浚等人所遭遇的惩罚措施,是指将犯有严重罪行的官员或文人贬为居住在边远的寒冷地区、维持生计靠狩猎打猎和捕捉狼的放逐,并要警惕他们不要做出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而辛弃疾并未被封狼居胥,他虽然曾经辗转流离,但一直都在南宋政府的地盘范围内,曾任官五次,个人也是拥有显赫家世和学问的文人。
实际上,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诗篇中表达了对祖国沦亡的悲痛和对抗金人的决心。他不仅是文学巨匠,也是民族英雄。历史上并未出现因他而失勇或败绩的事件,他的形象应该得到公正评价和肯定。
内容延伸:辛弃疾的作品代表了南宋士人的文学成就,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展现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青玉案·元夕》、《满江红·写怀》等。这些作品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思念,表现了他作为士人和民族的责任感和担当。他对实事求是和真正的仁民爱物持有高度的认知和追求,使其人格得到许多人的尊敬和崇拜。
七、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意思?
原文为:“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这三件事,都关系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天才少年将军、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做的事。
八、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全文?
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
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
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九、“封狼居胥”是何典故?
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归。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王玄谟陈说北伐策略,大有得胜回朝之意,文帝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结果北伐失败。
作者借此事言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在符离(现安徽省宿县符离集)兵败的事。
十、李靖做到封狼居胥了吗?
李靖做到封狼居胥了。
1.李靖深入大漠数千里,一举歼灭东突厥,虽未刻碑祭天,但成就要比霍去病的大,使唐朝无北顾之忧。
2.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景武”。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著有《李卫公兵法》《李靖六军镜》等兵书。649年7月2日,李靖病逝。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