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革热病毒的病毒结构
登革热病毒为大小约50nm的有包膜病毒。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星期,用冰冻干燥法可以保存数年。对紫外线比较敏感,数分钟就可灭活。
登革热病毒是一个多层次、足球状的结构,缺少许多人类病毒独有的长尖凸出。与其它病毒一样,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包被在蛋白质外壳中,周围环绕着一层脂膜。但异常的是,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依次被90张盔甲状的蛋白质外壳紧紧包被。
重重包被的外壳使得登革热病毒更难感染细胞。但病毒可以跨越这个屏障:细胞吞噬病毒并将病毒“诱骗”到脂囊泡中后,病毒膨胀,挣裂其蛋白盔甲,这样病毒的脂膜就可与细胞的脂囊泡结合,释放出病毒,病毒得以在细胞内增殖。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这个科这个属的其他病毒还有西尼罗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等。这几种病毒的特点都是虫媒病毒,也就是蚊虫传播的病毒。而且都是蚊子传播的。
三、登革热的病因传染源易感染人群有哪些?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四、登革热通过什么传播的,是蚊子吗
对啊,登革热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蚊虫了。我家里比较注重这个,所以一到夏天就开始用超威油基气雾剂,因为配方好的原因,杀蚊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五、登革热早期到晚期要多久?
青少年的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至14天内发病。潜伏期的时候无明显征兆。3-14天后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并有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不过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是可以自愈的,预后良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