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是不是害虫

极地旅行网 2023-10-09 04:05 编辑:admin 95阅读

一、蚂蚱是不是害虫

1.是

2.是

3.细菌

4.蚂蚁

二、蝗虫是属于哪个科哪个属的?

蝗虫又名“草螟”、“ 蝈蚂”、“ 蚱蚂”、“ 蚂蚱”等、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Acrididae)以及螽斯科(Tettigoniidae)昆虫的总称。

三、蝗科的生活习性

蝗科为植食性昆虫,能取食许多不同科的植物,有些能造成严重危害,多数种类1年1代。卵为圆柱形而略弯曲,通常聚产于土中,外包以胶囊保护,又名卵囊。其形状、大小、质地、结构等可作为分种的依据。本科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农林害虫,如竹蝗、东亚飞蝗等

成虫有嗜好咸味和人尿的习性。

其天敌有黑卵蜂。寄生卵,寄生率4.4%;小寄生蝇,寄生于跳蝻,寄生率4.4%;

大寄生蝇,寄生于成虫,寄生率达11.4%;

红头芜青幼虫取食蝗卵;

蚂蚁、蜘蛛、食虫虻吃跳蝻;

螳螂捕食跳蝻和成虫;螨类寄生于跳蝻及成虫;

益鸟有白颊噪鹛、画眉、黑脸噪鹛、竹鸡、乌鸦等。蝗单枝虫霉(抱死瘟病原菌)及寄生于蝗体内另一种虫霉。

卵块孵化起点温度为12℃,但以16-35℃为适宜,而以30℃左右为最适宜。 相对湿度达到70%时即有孵化可能,但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自然界当气温在18℃、地温在20℃以上时,不论晴天或阴雨天,蝗卵均有孵化可能,而以晴天气温为23-26℃、地温为24-27℃,最适于蝗卵孵化。最适于跳蝻脱皮的温度为27-28℃、湿度为90%左右。成虫羽化最适温度30-32℃,湿度为75%。

风对于竹蝗的生存及飞翔扩散有相当大的影响。蝗区竹农有东风放西风收以及蝗虫只怕西风的谚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东风发生在3-5月,随着东风的吹起,天气渐渐变暖,而跳蝻也就在5月中旬左右发生。西风多发生在8-10月,此时天气已渐渐变冷,而且交尾产卵后的蝗虫,其生命本已濒于死亡,一旦西风吹起,即可促使其提早死亡。当竹蝗飞翔扩散时如遇有风吹起,则可增加其扩散距离。

通过对黄脊竹蝗生命表的研究组建了黄脊竹蝗3年平均生命表 系统模型,为预测此虫数量消长趋势及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四、有谁知道关于“蝗灾”“蝗虫”“疟疾”“蚊子”的资料?

其实是两个问题

蝗虫是蝗灾的祸首

蚊子是疟疾的根源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蚊子属于昆虫纲 双翅目 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蚊子属四害之一。其平均寿命不长,雌性为3-100天,雄性为10-20天.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疟疾仍然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之一。“疟疾”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坏的空气”,甚至古罗马人就意识到应避开某些沼泽地区的瘴气。但是,疟疾并不是由带病菌的空气、而是由不流动的水中所繁殖的蚊子造成的,正如罗纳德·罗斯在1892年怀疑的那样。罗斯的研究并没有治愈疟疾。一旦找到疟疾的病因,人们就能够设法消灭在沼泽里繁殖的蚊子。只有雌性蚊子才叮人吸血,用来使这的卵健全成长。所以,只有雌性蚊子才会传播疟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