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道这件物件有多久历史了,能看出来雕刻的十分精美
用了好几年的文泰,都没有真正用过“分层雕刻”这个功能,前几日,来了个客户,拿来了一块金属板,是一种钢板,要我在上面刻字,雕刻深度大概要1毫米就行,可是我这还没有金属刀,用普通雕刻刀上去就断了,没办法,我就想到了用“分层雕刻”,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雕刻深度为1毫米;
2.选好刀后点下面的分层雕刻,每次进刀不超过0.2mm(我认为这把刀一次下0.2mm还能行)
3.做好路径后,雕刻机就会分5次下刀(1mm/0.2mm=5次),最后完成作品。
“分层雕刻”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减轻雕刻刀具的压力。
比如:超厚的板材一次雕刻,刀会吃不消,可以采用“分层雕刻”来逐层雕刻。
二、古时有一个人盯着一个女性雕像看,日久生情,后来雕像变活人与这个人相见了,请问这个成语是什么?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三、《木雕神技》
木雕神技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译文,直译与意译互用]商人白有功(人名)说:在泺口河上,看见一人背着竹篓,牵着两条很大的狗。从他的背篓里取出木雕美人,高一尺有余,手和眼睛都能转动,(容貌)装扮就像活的(一般)。又有用锦缎作的(类似马)鞍子披在狗的身上,然后就令其跨立座在上面。布置完毕后,大声呵斥狗迅速的奔跑。(木雕)美人自己立起,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踩着)镫藏在(狗)的腹部下,向后折腰(靠)在(狗的)臀部上,(在狗身上)叩拜起立,灵活变化没有一点差错。又作昭君出塞的样子。另外取出一个木雕,(在其身上)插上雉(野鸡)尾,(为其)披上羊皮作的裘衣,骑在(另一只)狗上更随在(作昭君的那个木雕)后面。(扮作)昭君(的木雕)频频回头,(穿着)羊裘衣(的木雕在后面)扬鞭(在后面)追赶,真像是活生生的一样。
[注释]①泺(luò)口:地名。②竹簏(lù):用竹子编的圆形容器,可解释为竹篓。③鞯:鞍鞯,又称鞍韂,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④学解马作诸剧: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
四、古埃及雕刻的城市,时期,特点,形成时期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王国建立,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国王法老掌握军政大权。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从古王朝(公元前4000-3000年)到中王朝(公元前3000-2000年)、新王朝的漫长岁月中,古埃及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美术家墨守陈规,在圆雕中严格地遵守“正面规”,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对着观众。立像多数僵直呆立,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直立的男人体,左脚向前,重心落在脚掌上。坐像总是促膝并足地坐着的。从表面上看,埃及雕刻似乎是大同小异,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面部各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表现得相当细致。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享受生前的一切,包括继续使唤那些侍候他们的奴隶仆从,所以在埃及陵墓中,除了死者的雕像、死者生前活动的浮雕外,还有大批殉葬奴仆小雕像和描写奴隶或社会下层民众生活的浮雕构图。小雕像不受陈规的约束,因此人物形象比较自然生动。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其形体为正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形似“金”字故名。在今开罗近郊有胡夫(海欧普斯)金字塔、哈佛拉(海佛林)金字塔和孟卡拉(米克林)金字塔。其中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从新王朝开始,法老不再建造金字塔。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法老的祭庙和陵墓分开,陵墓一般建在荒野的山坡上。埃及雕刻多以石头、木材、象牙、铜、陶土为材料,巨型雕刻花岗岩、闪绿石、玄武岩等做材料,一般的雕刻用石灰石、沙石雕成,小型雕塑取材木头或铜,有时部分采用镶嵌工艺完成。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埃及雕塑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